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严重制约着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怀化市农村环境的概况、农村环境治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贵阳市统计年鉴等一系列资料数据构建3个层次共16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4年贵阳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0~2014年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波动变化的递增发展趋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处于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减轻压力指标、提高响应指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揭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规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500 m×500 m栅格单元内实现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呈波动式增长,水域面积大幅度缩减,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由剧烈趋于平缓;(2)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警情级别由中警转化为轻警,逐渐向预警区间过渡,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性投入取得成效;(3)区域生态安全警情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市辖区安全水平较低,中部地区、主要流域及林区水平较高,25年间警情综合指数低值分布范围逐渐缩减,高值范围持续扩张,轻警面积逐渐取代中警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监测治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2000—2015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自然资源指数呈震荡下降的态势,社会经济指数呈波动提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指数呈稳定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吕晓蓉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8-9100
根据1990~2010年湖北省人口、经济、就业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城市化的多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利用Excel对就业相关的多个指标计算提炼出6个有用指标;利用SPSS对城市化水平与就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Grapher绘制关系图,得到城市化进程对劳动力产业构成和城乡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总的就业率和失业率都相应增高;1990~2010年湖北省城镇就业人数增多,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多,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波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9年玉溪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进程;状态指标同样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增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关注;相应指标也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为改善环境作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意义重大.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宁夏1997—2010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数在经历前期波动后,呈现整体增加的态势,状态和响应指数的增加趋势则更为明显,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与压力指数相似,从1997年的0.414 4增加为2010年的0.659 4,今后应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和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提高宁夏农业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昆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宇飞  施玉  丁伟  赵小飞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60-17261,17269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昆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分别为-0.546、-1.240、2.865、1.636、2.239,生态安全综合得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可见,昆明市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呈波动状态,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昆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应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指标权重和系统耦合程度,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福建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综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大,与城市化综合指数有较大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在波动中上升.因此在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丰都县2003-201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环保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是影响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不安全状态过渡到较不安全状态,但距离安全状态仍有较大差距;从各子系统看来,丰都县土地生态安全的压力系统呈下降趋势,状态系统2003-2010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011年好转达到较安全状态,而2012年又降到临界安全状态,响应系统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海瑜  占绍文  冯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25-16729,16781
以榆林市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估算,核算出了12个区县的绿色GDP值及绿色GDP扣减指数。核算分析显示,自然资源耗减损失是环境代价的主要方面,北六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比较更严重。因此,要加强生态补偿,提升产业结构,找到县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评价了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由中上升为高,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为低水平。预计2015~2020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呈下降趋势,由高下降到中,其中,人口城市化和设施城市化水平保持为低水平;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水平由低上升到高。生态环境保持为低水平,其中,生态环境压力保持为低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由低上升到较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由低上升为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引入协调度指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估;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指数由0.393上升到0.693,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的发展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1.59%,状态指数急剧上升后又略微下降最后呈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3.93%,响应指数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1.80%。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协调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协调度指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大致呈"同增同减"态势。系统压力的障碍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系统响应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投肥水平、地均GDP、森林覆盖率等。为了促进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以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功能退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地区—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为研究区域,选取2004~2013年指标数据,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函数、协调度模型评价两者之间关系,运用GM(11)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复杂非线性动态协调关系,2004~2013年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呈上升趋势,经历"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度协调"四个阶段;2004~2008年属波动调整期;2009-2010年处于平稳过渡期;2011~2013年为稳步发展期;2004年空间上呈中间高,南北低特点;2007年出现南低北高状态;2010年呈现两极分化特点;2013年协调等级全部达到中度协调状态;未来五年6个城市协调等级逐渐趋向优质协调发展类型并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的现实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笔者基于2003~2017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得到其生态保护水平得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保护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环境治理情况和自然生态情况是衡量黄河流域上游省(区)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下游生态保护水平的因素是环境污染的排放,影响中游生态保护水平的因素有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标,构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了1990~2014年呼和浩特市区景观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4年,研究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以中间高四周低的放射状分布。其中较低及以上风险等级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低及以下风险等级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关于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连云港市土地资源利用特点,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求和对2000~2009年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4139提高到0.6069,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各子系统看,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地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有所恶化;随着投入的增加,响应系统安全状况有逐步上升趋势。耕地面积比重、城市化水平、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对连云港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青海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频度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对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呈明显波动态势,协调度水平较低,处于低度失调和弱度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水平快速提高,由1990年的极度失调状态演进为2008年的高度协调状态;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趋好,但后期波动明显.农业系统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的态势,但后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