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对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动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针叶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程中,马尾松Pinus masonniana种群的密度逐渐降低,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在3个群落中密度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种群仅出现在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在针阔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密度较大,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常绿阔叶林中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衰退型种群多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而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多为集群分布.表2参10  相似文献   

2.
南京紫金山地区优势种群生活史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从重要值、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幼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低龄时期,死亡率都较高,进入中龄期后,由于上层空间都被栎木占据,枫香种群全部死亡,而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的死亡率则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南京紫金山地区枫香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麻栎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栎种群总体上属于增长型群落,但中间径级不完整,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在所研究的每一个样方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物种呈聚集分布,而其他优势物种呈随机分布,或样方中所有优势物种都呈随机分布。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太岳山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岳山油松林1.96 hm2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应用R ip ley′s K函数探讨了油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中径级的林木个体数较多。油松幼树和小树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大树表现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油松种子的扩散方式有关。不同生长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油松的空间格局趋于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种群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关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关联的空间关系有利于种群对资源的利用,维护种群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黑茶山3种不同干扰强度的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不同干扰强度下,油松天然林径级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优势种群油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结果表明:油松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中径级的林木个体数较多。辛普森多样性和香农-维纳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0~1 m尺度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呈聚集分布,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中树-大树),油松天然林的空间格局趋于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白银屈吴山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方差/均值比(S2/x)、负二项参数(k)、Monisita扩散型指数(I)、丛生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和聚块性指标(m*/m)等6项指标来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杨、云杉、华山松、白桦纯林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混交林中的白桦、山柳、油松、刺柏的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或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6.
白桦群落是乌拉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高海拔阴坡、半阴坡以纯林形式分布.根据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探讨了乌拉山白桦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和资源,种群在第Ⅲ、Ⅳ径级死亡率较高,自疏作用明显;(3)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Ⅰ型曲线;(4)在研究尺度内白桦种群以幼树、中龄树为主时呈聚集分布,而成龄树或老龄树占多数时呈随机分布,即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其分布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乌拉山白桦种群在小于1.5m的尺度呈聚集分布,即具有2株以上个体“丛生”现象.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桦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采样调查,对甘肃小陇山水楸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水楸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水楸种群结构动态;选用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参数、聚集度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等聚集强度指标研究水楸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小陇山水楸种群幼苗幼树丰富,占水楸总株数的33.78%,大树相对稀少,径级结构总体分布趋于倒"J"形,群落处于稳定发展中;水楸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水楸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水楸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聚集分布,为小陇山水楸群落处于稳定增长期特有的种群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分布;③各主要树种种群等级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而在中树和大树阶段为随机或均匀分布,且各主要树种种群从幼苗到大树格局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④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环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复垦地物种演替规律,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样地复垦17年后植被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植被种群数量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土区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刺槐的存活率为34.56%,远低于油松的存活率94.39%;侵入树种主要有榆树和杨树,侵入树种占乔木层物种总数的15.42%;刺槐的径级结构在1cm和10cm出现峰值,油松的径级结构在7cm出现峰值;样地草本中菊科的重要值为37.38,禾本科的重要值为13.33。刺槐更新个体较多但成活率低,油松成活率较高,刺槐纯林易受到榆树和杨树的侵入。草本植物中菊科和禾本科重要值最高,大籽蒿为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小陇山红桦种群的维持机制,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小陇山红桦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多个聚集强度指标(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数,对甘肃小陇山红桦林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红桦林种群为衰退群落;其分布格局呈现一般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不大;随着群落中红桦林种群的发育进程,分布格局的时间模式为从均匀分布到集群分布,最终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山区油松、侧柏种群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表明:油松、侧柏人工林在幼龄林种群呈均匀分布格局,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种群分布格局将发生变化,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和径级的增大,油松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侧柏分布格局在阳坡厚土条件下由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在阳坡薄土条件下由均匀分布变为聚集分布.该结果的重要价值在于,在华北地区石质山区尤其是在小范围内立地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在森林抚育过程中确定保留木时应考虑集群特性,然后再考虑林木空间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相似文献   

13.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生活史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油松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2.5cm左右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随着龄级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直至其衰老死亡。②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曲线凹型)。③油松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的分布格局、龄期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期趋于聚集分布,龄期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各龄期趋于随机分布,龄期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相似文献   

14.
在大沙河自然保护区银杉踏查和设置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分布系数(Cx)法和扩散指数(Iq)法对银杉种群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沙河银杉种群总体上是一种不完全种群,特别是一些中等大小径级缺失使之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但在不同群落银杉种群又表现出一定程序的多元化,即在某些群落中亦可以一种进展种群的形式存在,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多为集群分布。大沙河自然保护区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出与重庆金佛山、湖南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也有不同之处,金佛山的银杉-石栎群落和八面山的银杉-木荷群落中的银彩种群多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栓皮栎混交林三种森林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对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研究,并用平板稀释法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在0~2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20~30cm土壤深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纯林。在三种森林类型中油松-刺槐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优势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及其种间竞争关系,对于二者合理间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白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更新和稳定。【方法】调查研究区内锐齿槲栎-华山松混交林,将锐齿槲栎和华山松分为3个径级,分别归属为大树、中树、小树三个成长阶段,分别采用成对相关的g(r)函数和双变量g12(r)函数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完全随机模型下,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主要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布过渡;在异质泊松模型下锐齿槲栎小树、华山松小树和中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向均匀分布过渡;锐齿槲栎中树和大树呈随机分布并逐渐过渡为均匀分布;华山松大树呈聚集分布并逐渐过渡为随机分布;在种内不同径级空间关联上,负相关主要集中在小树分别与中树、大树之间,中树和大树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在种间关联上,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一直处于负相关关系。【结论】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空间分布格局受密度制约,竞争关系在种内和种间均有体现。未来此区域的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格局将会向以锐齿槲栎为优势种、华山松优势不再明...  相似文献   

18.
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是皖南山区低山丘陵常见植被类型。本文以铜陵县叶山林场天然栎类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地调查,采用Ripley’s K(d)点格局分析法对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群栎类直径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具有同龄林直径分布特点,为发展种群。在种群空间格局上,麻栎在0~39 m的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40~42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大于41 m尺度上为均匀分布。青冈栎在0~40 m尺度上聚集分布,在41~47 m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大于47 m尺度上均匀分布。在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上,麻栎和青冈栎在0~34 m尺度上负相关,在大于43 m的尺度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麻栎和青冈栎大树(胸径≥20 mm)和小树(胸径<20 mm)之间的关联性都表现为小尺度上(0~25 m)正关联,大尺度(51~65 m)上的负关联,中等尺度上(26~50 m)的不显著关联。在大多尺度上,栎类与其伴生树种都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 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组平均聚类, 划分出8个群落类型, 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朴树 Celtis sinensis-珊瑚朴C. julianae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木荷Schima superba-苦槠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毛竹-槲栎Quercus aliena林。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为增长型的种群, 马尾松林属于衰退型种群, 朴树-珊瑚朴林属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的类型。樟树-麻栎林为不稳定类型, 有发展成为樟树纯林的可能。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式法和平均拥挤指数等方法, 研究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随机分布的是马尾松林、马尾松-苦槠林、樟树-麻栎林和毛竹-槲栎林, 集群分布的是朴树-珊瑚朴林、木荷-苦槠林、青冈林和毛竹林。  相似文献   

20.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DBH≥30.0 cm)。同时,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径级1和径级2低龄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68.95%,径级3个体占23.71%,径级4和径级5高龄个体较少,占7.34%。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②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个体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聚集性也越显著,径级5以随机分布为主。③各径级间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从小尺度观察,径级1与径级4个体在0~5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4个体在0~8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5个体在0~4 m尺度内是负关联。除此之外,其他径级个体之间皆为正关联。从大尺度观察,天目山紫楠种群各径级个体之间基本都呈显著正关联。  结论  天目山紫楠种群属于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各径级都呈集群分布,不同径级间的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