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城镇化发展中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层路径分析方法提出多层路径分析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根据新模型和要解决问题的特点,给出模型的算法.综合城镇化发展中质与量的指标及其相关性,构建城镇化水平指数来评价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最后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参考若干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黑龙江省特点,选取能代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居民生活、社会进步等4个方面的20个指标,建立了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黑龙江省12个地市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计算,以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最高的哈尔滨市(0.684)与最低的绥化市(0.217)相差3倍.从系统的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和缩短区域差异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选取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为代表,研究21世纪以来其城镇化发展的独特性.首先构建测度其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接着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利用联合国法对其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修订,最后利用协调度指标计算方法对其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阜新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而人口城镇化速度趋于平缓,两者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体现出阜新市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在提升.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天津市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综合距离评价两步法,对2009—2011年天津市10个区县的农村"三化"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进一步测定天津市郊区县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0个区县根据农村"三化"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程度可分为4档地区,表现为由近郊城区向周边区县梯度变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由城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出发,推断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应包括五大类:人口结构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这其中又包括了中、小类等众多参评指标。因此本文在建立综合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5个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评价结果的显著性进行了试验。其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评价某地区城镇化水平,分析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结合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因地制宜,选取合适指标并分为5个准则层与21个指标层,构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各界协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方面提出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建议,实现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14-8416
从烟叶生产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烟叶生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计算河南省烟叶生产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分析目前河南各烟叶生产区生产发展特点、水平,为提高河南省烟叶生产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根据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对象,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与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江苏各地级市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应用研究,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管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根据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对象,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与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江苏各地级市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应用研究,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管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村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在确立和阐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指标筛选方法,系统构建了天津农村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且对各指标进行了解释,给出了各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天津农村创新能力建设和培育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新疆兵团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这一特定绿洲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分析,对于研究西北干旱区绿洲农村城镇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数据的可得性角度,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原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兵团各师进行了实证的量化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快兵团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构建了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河南省18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分法、ESDA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2005、2010和2014年18个省辖市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河南省四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信息化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化,地区之间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差距逐渐变小,逐渐实现四化融合发展;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高-高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内部,低-低区分布在豫东南地区;社会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的灰色关联度较小,经济城镇化、教育科技水平、农民现代化与四化协调度关联度较高,灰色关联度平均值大于0.90,其余因子影响水平都居于0.80~0.90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15.
从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等3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佳木斯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6县(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指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佳木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富锦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其次是抚远、同江、汤原,其余地区仍处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不同评价指标数值在地区间起伏较大,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及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内容,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蚌埠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将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晔  王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8):149-150,171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个农业信息网站评价的多指标层次结构图.并建立数学模型.同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对指标进行量化,建立起农业信息网站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并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建立了一个评价模型,对农业信息网站进行评价打分.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1991—2010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河南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与实际相符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选取17 个指标构建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黑龙江 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前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社会城镇化变 化幅度不大,人口城镇化增长较快,生态、经济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选取3大类10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108个县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河南县域经济水平分为3种类型:一是工业主导型,二是农业主导型,三是贫困县市型.通过对各类型县市发展状况分析,提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