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是天山森林群落最主要的建群种,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深微生境改变对天山云杉幼苗功能性状影响的认识,以探寻能够促进天山云杉幼苗成功定居的微生境干扰措施,以天山云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生境人为干扰试验和整株幼苗样株收获的方法,对微生境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天山云杉直播幼苗与天然更新幼苗的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微生境无人为干扰相比,不同干扰条件下幼苗的比根面积、根组织密度、根茎长度比、平均叶长及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茎、叶的组织密度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采用土壤增碳、打破根系盘结层和土壤高温碳化微生境人为干扰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天山云杉幼苗的根、茎、叶功能性状向着其有利于成功定植的方向发展,其中土壤增碳干扰为最适宜的微生境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2.
妥桂香 《农村科技》2011,(10):31-32
雪岭云杉是天山特有常绿乔木,分布于海拔1200-3000米之间,是一种耐阴树种。近年来,雪岭云杉病害危害程度明显高于虫害,尤其是云杉落针病危害程度明显增高,且易造成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年生更新地病害尤甚。本文研究了雪岭云杉抗氧化酶系统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以期揭示云杉抗氧化系统对抗逆性、高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为环境筛(environmental filter)在天山云杉幼苗定居阶段筛选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分析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并选用层次分割法定量分解微生境因子的解释率。【结果】显著影响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的微生境因子有苔藓厚度、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大树邻体效应和海拔、坡位,可解释47.43%的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变异。其中,由苔藓、草本、枯落物构成的林下地被物的解释率为26.16%,根系盘结层厚度和海拔高度的解释率分别为9.79%和5.95%。【结论】天山云杉林下的枯落物、苔藓和土壤根系盘结层厚度,以及林地所处的海拔高度对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的存活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计算新疆天山西部云杉生长量,对云杉生长量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监测云杉生长和研究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996年天山西部8个林场218个样地5682株云杉的实地测量值推算出天山西部云杉的材积经验式和一元材积表;利用GIS和SPSS软件对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的生长量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96~2006年,天山云杉定期生长量为20.487482m3,1996~2006年定期平均生长量为2.048748m3。生长量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灰度值中的红光波段、近红外波段、绿光波段与云杉生长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海拔、NDVI和坡向,相关性最弱的为蓝光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坡度。【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可根据影响天山云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并结合GIS手段动态监测云杉生长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天山云杉的研究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4种不同典型的森林类型样地(P1:天山云杉林纯林;P2:天山云杉林+落叶阔叶林;P3:天山云杉林与落叶松混交林;P4:天山云杉林与灌木混交林),监测其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状况。研究结果:土壤容重在0.74~1.05g/cm3,其中天山云杉纯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在60%~71%,其中天山云杉与灌木混交林的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在15%~51%,其中天山云杉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含水率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8~112g/kg,其中天山云杉与落叶松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最大。速效氮、磷、钾的变动范围分别为:49~470mg/kg、80~350mg/kg、97~245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计算新疆天山西部云杉生长量,对云杉生长量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监测云杉生长和研究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996年天山西部8个林场218个样地5682株云杉的实地测量值推算出天山西部云杉的材积经验式和一元材积表;利用GIS和SPSS软件对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的生长量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96~2006年,天山云杉定期生长量为20.487482 m3,1996~2006年定期平均生长量为2.048748 m3。生长量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灰度值中的红光波段、近红外波段、绿光波段与云杉生长量显著相关,其次是海拔、NDVI和坡向,相关性最弱的为蓝光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和坡度。【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可根据影响天山云杉生长量的主导因子,并结合GIS手段动态监测云杉生长状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天山云杉的研究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乌苏、巩留);以各种群天山云杉自然分布的下限至上限为基准,每隔50 m划分为1个海拔段,每个海拔段内随机选取3株直立、健康、叶片颜色基本一致的成年(结球果)天山云杉,每株均从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方向,采集球果20枚、针叶(主枝上2年生枝条)20枚,测定球果性状(球果干质量、球果长、球果宽、果形指数、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叶形指数、叶厚度、叶面积);应用巢式方差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多样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3.35%,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种群内。表型性状重复力变幅为0.200 7~0.505 5、平均重复力0.369 2,属于中等重复力水平;表型性状间球果干质量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7-8月天山云杉大样地所有胸径(DBH)≥1 cm的活立木胸径、树高、空间位置等调查数据,采用林分空间结构一元分布和二元分布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不同尺度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量化评价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活立木林分空间结构在小尺度上变化较大,当尺度≥80 m×80 m时变化趋于稳定,林分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生长竞争处于中庸状态,不同尺度林分平均胸径变化范围为42.53~45.21 cm,林木个体生长差异小,树种组成以天山云杉占绝对优势,少量伴生其他乔木树种,幼树幼苗少,保护区需要采取抚育间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措施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适当增加天山云杉伴生树种,既有利于提高林分混交度,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保持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幼苗茎干功能性状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策略和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天山北坡中部头屯河上游不同年龄(1~10 a)和海拔高度(1 750~2 750 m)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天然更新幼苗茎干氮含量(SNC)、磷含量(SPC)、钾含量(SKC)和比茎密度(SSD)的采样进行分析.[结果]SNC、SPC、SKC总体呈现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7a天山云杉SSD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 10 a SSD则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SSD、SNC、SPC、SKC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各不相同.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NC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SPC与土壤全P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SKC与土壤全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SD、SNC、SPC、SKC均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幼苗在更新初期(1~4a)更注重高生长,而在后期(5 ~ 10 a)则采用稳定植株体结构的环境适应策略.天山北坡中部2 200 m海拔高度附近具有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东大塘天山云杉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东大塘风景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种群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保护现有资源,在东大塘风景区选取了20个样地(10m×10m),对该地区天山云杉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进行了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种群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Ⅱ、Ⅲ、Ⅳ龄级(个体数量比重占86.05%),幼苗、老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径级结构表明,种群的优势径级在6-22 cm,其个体数占总数的89.46%。种群的高度结构表明,种群高度基本呈正态分布。静态生命表分析表明,种群天山云杉的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种群Ⅳ、Ⅴ龄级的死亡率最高,累计达80.1%。以标准化最高存活量为起点天山云杉的存活率基本符合属于DeeveyⅢ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动物园半散养和圈养肉食目动物寄生虫的感染状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对虎、狮、熊、狼等116头肉食动物粪便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1.55%,半散养的肉食目动物寄生虫的感染率为74%(74/100),圈养的感染率为56.3%(9/16)。半散养的线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10158,其中EPG值最高的达23 400;吸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6 008,其中EPG值最高的达33 600;球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142。圈养的线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350,其中EPG值最高的达600;球虫平均感染强度(EPG)为120,其中EPG值最高的达600;吸虫的平均感染强度(EPG)为0。  相似文献   

12.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13.
根据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选择pH、有机质、碱解N、有效磷、速效钾五项因子,对冷水江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联盟和长龙界点的土壤综合肥力为贫瘠,七里铺点的土壤综合肥力为一般。依据单项指标分析,三地点土壤有机质、速效K较丰富、有效P极度匮乏,但七里铺碱解氮较丰富,而联盟、长龙界点碱解氮缺乏。土壤肥力贫瘠是导致矿区林木生长不良、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流型下压力降与持液率的特点,以及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与持液率、气、液相流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分层流动的持液率值最高,平均压降最低;环状流动持液率值最低,平均压降值最高;段塞流动位于两者之间.分层流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很小,随气、液量和持液率的变化小;段塞流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最大,随气相流量和持液率的变化而变化较大,在相同气量下,方差随持液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持液率下,方差也随气量的增大而增大;环状流的方差在分层流和段塞流之间,气相流量的变化对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的影响小,但液相流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随着液相流量和持液率的增大,压降脉动信号的方差会增大.  相似文献   

15.
AnatomicalStructureofRootandRootNoduleofAlnussibirica-HostofBoschniakiarosicaHuBaozhong,LiJing,GuiMingzhu,LiGuiqinandXuLijun(...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英考鸵鸟股份有限公司官池鸵鸟繁育中心101只鸵鸟连续3 a繁殖记录为材料,分析部分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鸵鸟的年产蛋数与入孵蛋数、出雏数、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1501、0.1342、0.0111、0.1268(p<0.05);入孵蛋数与出雏数、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278、0.0194、0.1187(p<0.05);出雏数与受精率、孵化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55、0.2 422(p<0.01),与蛋重相关,但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与孵化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78(p<0.01)。孵化率与蛋重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78(p<0.01)。  相似文献   

17.
杏新品系“硕光”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光"是研究选育出的杏新品系。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性状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早熟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赣优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赣优1号、赣优2号是分别以强雌系Q11-2、Q9-4为母本配制成的早熟杂交苦瓜新品种。赣优1号商品果绿白色,棒形,果长35cm,横径6cm,肉厚1.0cm,单果重400g,特早熟,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初收40d,每公顷产量37500kg。赣优2号商品果绿色,棒形,果长30cm,横径7cm,肉厚1.2cm,单果重500g,早熟,春、秋季均可栽培,春植从定植至初收45d,秋植从播种至初收45d,每公顷产量45000kg。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布局贵州区域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贵州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采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湄潭县茶叶种植区代表性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碎屑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砂泥土,土壤质地以砂壤、壤粘土为主,土壤风化程度较低、肥力较高、养分供应条件较好,所产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宜生产优质绿茶;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园土壤主要为黄壤类黄粘泥土,表层土壤为壤粘土质地,土壤风化程度高,随土层的深度增加,土壤质地愈加粘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钾等养分含量较低,但所产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种植茶叶宜采用浅耕与深耕相结合,并需增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的多点调查,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片麻岩山区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国土资源特征是地形地貌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山场面积大、人均耕地少,土层薄、土壤侵蚀严重,植被覆盖度低、植物多样性丰富,岩石种类单调、矿产资源贫乏,岩石易风化,半风化层较厚;气候资源特征是温热资源充足、降水量少而集中、旱涝灾害频繁、光照资源充足、光合生产条件好、适于多种经济植物生长;水资源特征是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约21.7亿m3,其中70%分配在6-9月份,大部分地域地下水属裂隙水,人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20m3,属于极度缺水地区;生物资源特征是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既有大量分布的普通物种,也有特殊的珍惜物种;社会经济资源特征是第一产业比重过大,60%以上是种植业,种植业内80%以上是大田农作物,生活相对贫困,年人均纯收入860元,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约有60%左右的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片麻岩山地景观生态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为坚持生态第一,形成生态经济林景观,使土壤侵蚀模数控制在200t/(hm2.年)以下;注重基础技术的集成组装,实现山场坡面的标准化开发;充分利用气候、生物、土壤等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