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这个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其意义更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作物产量差研究的重要性,并从产量差定义的提出与发展、研究涉及的尺度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作物产量差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利用作物竞争优势的方法进行杂草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农业保护生产系统。有竞争力的作物品种能够更好的获得营养、水和光合空间。通过种植相互之间有竞争力的作物种类或不同品种、增加种植密度、缩小种植行距、改变不同行向等方法,都可以增强作物之间的竞争。这些方法已经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丁国华 《种子世界》2021,(8):0027-0029
农作物的间作技术是利用不同作物的株高差距,利用光和互补原理,增加土壤的利用面积,玉米间作尖椒就很好的实现了一地双收的目标,取长补短,在保证玉米产量的同事增加了尖椒的产量,针对玉米间作尖椒增产技术做了研究,以下是研究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挖掘作物的产量潜力,提高作物单产,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研究概况,从遗传改良和光合生理基础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提高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基本途径,并对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遵义县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经济型作物面积逐步扩大,粮食型作物面积不断缩小.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力推广"紧凑型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为摸索其规范化栽培,1998年选择了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掖单13号紧凑型杂交玉米,实行规范化栽培,以总结其650kg/667m2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明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间作措施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单作为对照,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显著降低了作物产量,尤其在温带地区。此外,在地面覆盖和豆科作物条件下,间作也降低了作物产量。然而,当降雨量超过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了29.6%。而当降雨量小于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18.7%。年均气温也显著影响间作的产量效应,当年均气温高于20℃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55.1%,长期间作(>5年)有利于提高产量,然而当年数少于3年时,间作较单作却降低了作物产量。高有机质含量(>20 g/kg)和低有机质含量(1 g/kg)条件下,间作均不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与此类似,当土壤全氮高于1.5 g/kg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48.6%。间作对作物产量的降低幅度在pH 6.5~7.5时是最大的。当土壤有效磷、氮和钾含量分别为>30 mg/kg、 <50 mg/kg和50~100 mg/kg时间作较单作降低作物产量。因此,间作的产量效应受气候、试验年限和土壤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据联合国的全球人口趋势统计分析,预计2024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2050年将达到90亿,同时全球粮食产量将翻倍或增加60%以应对增长的需求。病虫害造成的作物损失是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农药不仅能抑制害虫的滋长,还能通过提高产量和防止作物受损,缩小全球的粮食供求差距。尽管现今全球农药市场以化学合成产品为主,但生物农药在2017~2022年的年  相似文献   

8.
水和肥是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子,水肥的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起着制约与促进的作用,叶片面积是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主要生理指标,其叶面积指数可直接反映出作物的生长状况,叶面积指数大小直接与产量密切相关。本文在查阅了水肥调控措施对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等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作物产量的形成机理,对水肥调控下作物主要生理指标与产量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仍需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作物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小作物概念及重要性,国外小作物分类及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现状,指出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现状与存在差距,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毒病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家的重视支持下,我国的无病毒栽培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项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现存作物病毒种类多,危害重,无病毒栽培任重道远;②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③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④无病毒苗木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今后的发展趋势:生产上将根据病毒病的特点,有计划地种植无毒苗,逐步实现一些作物的无病毒栽培;科研单位将进一步开展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段良敏  王井园 《种子科技》2020,(3):18-18,20
通过试验对松原市黑土地田间种植作物的生物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产值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边、内行小麦的灌浆特性以及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适期播种的小麦和晚茬麦的边、内行灌浆特性的研究表明:边行小麦的千粒重、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内行,随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加大,到灌浆中期达最大值,灌浆后期又缩小;测产结果,边行比内行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正逐步深入,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从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评价尚需加强和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物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和作物产量等会产生明显影响。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并探讨其还田效用,综述了作物秸秆还田相关技术、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和米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从秸秆还田轻简栽培技术、不同稻作方式下秸秆还田的环境效应及不同作物类型秸秆还田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以及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涝渍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作物的可持续生产。充分挖掘作物自身潜力,提高其对水分胁迫等非生物逆境的抵抗力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随着作物抗逆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施氮在作物抗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氮肥对涝渍条件下作物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及调控机制,本文总结了涝渍胁迫对作物地上部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膜质氧化作用、内源激素含量、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氮素调控效果,明确了氮肥施用调控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指出了氮肥调控涝渍胁迫下作物生长和产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指明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如应用新型氮肥、现代高科技技术、培育氮高效且抗逆的品种等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带状种植田间结构与其物质生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产量的90%以上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产量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在作物器官积累与分配的过程。许多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干物质积累量是经济产量的基础。在群体生产中,作物于物质积累与群体结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粮食生产潜力及主要限制性气候因子,笔者利用1987—2017年4—9月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3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要素和粮食作物实际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模型,分析了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实际产量及产量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2017年光合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粮食作物实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变化;光温生产潜力实现了光合生产潜力的37%,气候生产潜力实现了光温生产潜力的53%,说明产量潜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气温和降水是提高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的产量差平均每10年下降178.6 kg/hm2,除贵德、循化、同仁产量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外,其余大部地区可以通过优化灌溉、合理利用热量资源等途径缩小产量差距。  相似文献   

18.
浅谈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纯度的措施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34)肖国峰种子纯度对作物的产量影响甚大是众所周知的。根据近几年国家玉米种子检测中心对全国玉米种子主产区的监督抽检结果看,玉米杂交种子纯度与国家要求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作物栽培学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振文 《作物杂志》2003,19(1):11-12
1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栽培作物的实践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方面,品种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导因素,是内因。但是,有了优良的品种并不一定能够获得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结果,因为作物只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运用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使品种的遗传特性充分表达,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作物栽培研究的对象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各种作物。各种作物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中国东中西部人口特征、农村地区城镇化特征、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及农村生活水平等的不同,对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差距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阐述了差距的现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农村社会发展差距在不断加大,缩小农村社会发展差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