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姜堰区兴泰镇承担了超级稻"扬粳4227"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对"扬粳4227"的示范表现、麦秸机械还田机插稻技术特征及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机插稻的生育特点,从基面肥、分蘖肥、穗肥、根外追肥等方面提出了机插稻施肥技术,以期为机插稻的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量麦革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是将麦草机械还田利用与机插稻技术相结合的稻作技术体系,2008年冈东镇进行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高产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笔者将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金瓜的绿色食品认证技术措施,提高其种植经济效益,笔者探索了"绿肥、金瓜、机插稻"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效益,笔者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要点等方面介绍了"绿肥、金瓜、机插稻"高效栽培模式,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笔者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移栽质量、施肥技术、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经过粉碎灭茬后全量还田,不影响机插稻栽插质量;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每667m2最适施肥量为20kg,前后期最佳施用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6.
“稻蟹共作”生产模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蟹共作"模式是稻养蟹、蟹养稻,稻与蟹互利互惠,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又提高了稻谷的品质;以机插水稻为主的农垦系统,在不降低机械作业效率的同时,利用进水渠作为河蟹暂养池和投料区,旨在研究机插稻田河蟹的除草效果,探索河蟹的饲养数量和投放规格,最终获得产量及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机插稻田里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机插常规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机插稻育秧技术的成熟和大田配套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插稻具有明显的高产、稳定性,已具备了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条件.由于机插稻采用高密度、短秧龄栽培模式,秧龄弹性小,机插期短,高峰期相对集中,插秧机作业效率低,为此,必须错开水稻插秧期,以提高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本试验通过对常规稻不同播种期的研究分析,探明机插稻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明确机插稻适宜的播种期,为确保机插稻高产稳产、形成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台机作业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插稻塑盘旱育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稻塑盘旱育壮苗技术,能培育适龄壮秧,对促进水稻机插后的早醒快发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认真探讨和实践,主要介绍了机插稻塑盘旱育壮苗技术,以供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充分调研泰兴市机插稻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就机插稻品种选择、播期、育秧、麦秸秆还田、机插、肥水运筹等多方面进行了技术探讨总结,以期为生产者及其它稻作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直播稻与机插稻两种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机插稻的优势、增产潜力及发展前景,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直播稻应逐渐退出稻作的主要方式,但可作为抗灾补种的重要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全县机插稻生产现状,阐述机插稻软盘旱育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特点,并从育秧准备阶段、育秧操作流程、秧田管理、起秧移栽等方面介绍机插稻软盘旱育秧技术,以期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机插水稻吸肥规律与大田肥料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水稻采用高密度、短秧龄、定量栽培,在种植和管理技术方面较常规人工手插稻具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完善机插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形成具有机插稻特性的高产栽培理论,在多数人认为机插水稻分蘖肥多次并大量施用情况下进行本试验,拟对机插水稻吸肥规律及肥料运筹进行深入研究分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生产中的机插稻,由于穗数不足、移栽生育期农耗过大(缓苗期过长),对直播稻的增产优势(潜力)大约只发挥了25%~50%,在有超秧龄、深栽和缺穴率高等技术失误的情况下,往往不比直播增产,甚至减产。所以,只有提高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的实施到位率,充分发挥了机插稻的增产潜力,机插稻才能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总结近年江苏省建湖县双膜育秧机插稻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应用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双膜育秧机插稻技术的主要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6.
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在氮肥减量使用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机插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在江苏省大丰市多年试验示范,提出适宜于大丰市推广的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及氮肥减量使用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该市麦秸还田机插稻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打破机插稻推广的制约瓶颈,通过多年种植实践,初步摸清了机插稻的壮秧指标及短龄旱育秧技术关键,现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简称机插稻),是继水稻生产轻型栽培技术之后又一项重大革新,与人工移栽稻相比,机插稻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近年来,我县机插稻面积逐年扩大,仅2007年就达50312亩,占上海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宝应县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宝应县推广机插稻已获得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从播种、苗期管理、麦秸还田、栽插、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等方面对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机插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