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强度小,主动参与课外锻炼的人数少,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教育因素、体育兴趣因素、体育氛围因素、体育价值观因素、社会压力因素、政策法规因素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的保证、以及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及需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助推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手段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2所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及体育锻炼意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到54%,近半数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女大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活动比较感兴趣,而对一些对抗性体育项目则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4.
体育差生是指体育能力及身体素质低于正常大学生的学生 ,全国各高校均有部分体育差生。笔者对高校体育差生进行了调查 ,了解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为提高体育差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差生参与锻炼行为、培养体育差生良好的习惯、增强自我锻炼的意识及能力提供可操作性经验。1 研究的内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体育消费 ,阅读体育书籍、报纸、杂志的情况。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的对象郑州大学医学院 2 0 0 0级大学生和入校体育达标不及格学生被列为体育差生 ,体育达标合格学生按兴趣被选入各专项班 ,详见表 1,2。表 1 郑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进社会有资质体育服务公司对学校体育俱乐部进行社会化管理,购买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实证研究,探索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建设途径。随机收取我院612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实证结果表明:经过一年干预后,学生体质全面增强,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能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积极性,每周参加锻炼次数、时间都有明显增加;学生对体育俱乐部引进社会化管理后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瘦身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身体的影响。方法:24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按瘦身健身运动处方坚持锻炼8周(每周3次,每次40min).测定实验者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结果:锻炼后不仅能减轻实验者体重,降低脂肪含量,改善体形和身体成分,还能保持瘦体重.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功能。结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形与体质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瘦身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的任务,主要通过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来完成。目前大专院校由于各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加强专业设制和课时增多,使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减少,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现状日趋严重。我们通过对三年的新入学大学生锻炼和不锻炼组的对比研究,探讨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投入必要的精力来搞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等方法,对安徽省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日常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性好、兴趣高,但活动项目传统、单一,场地器材短缺,时间得不到保证,缺乏教师指导,没有有组织的运动竞赛。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000名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实施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000名医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生当中体育意识程度较高(89.4%的医学生认为需要和非常需要体育活动),但实施人数较少(占66.4%的医学生每周只锻炼1次或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7%达不到每天1h锻炼)。结论:医学生体育意识(认识)程度较高,但体育行为实施偏低,有脱节现象,应努力加强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两种耐久跑后身心反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种不同距离跑的测验, 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实际感受等方面的主客观差异, 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学生耐久跑应增加跑距; 加强女生课余锻炼的指导; 耐力练习应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评紧密结合; 应经常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型、灵活、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意识比较强 ,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平均达到 1h的占总人数的 5 4 5 9%,有43 5 2 %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但男女生之间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P <0 0 1或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地区来华留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主要以自娱自乐为锻炼目的,锻炼动机处于中等强度水平,锻炼时间基本达到健身要求,主要选择在校内参加一些较为普及的竞技体育项目,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浓厚兴趣。各高校比较重视留学生体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与保障不到位。据此提出发展对策:重视留学生教育,完善留学生体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加强留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保障工作,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加强宣传,营造留学生体育活动互动平台,增强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根据瑜伽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利用运动处方的科学理论,制定出符合高校体育专业男生的瑜伽运动处方,在课余时间对高校体育专业男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5次的瑜伽练习,实验表明:高校体育专业男生进行瑜伽运动处方的练习能有效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机能,并能良好地控制心理,达到理想比赛心理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担负着体育运动、健身技能的传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归宿。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访问法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本着为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的了解高校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现状,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第一线教学经验归纳、总结,找到相对适合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从而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担负着体育运动、健身技能的传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归宿。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访问法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本着为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的了解高校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现状,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第一线教学经验归纳、总结,找到相对适合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从而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教师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她们的体育消费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对体育与健康的认 识程度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和体质健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高 校女教师的休闲体育锻炼和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女教师参加休闲体育的状况将影响学生参加的 状况,教师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将会影响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因此,通过高校女教师休闲体育消 费特征的研究,探索如何引导高校女教师合理进行休闲体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无论是对她们自身的发 展,还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大学生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随机选取我校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38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3人)、B组(13人)和C组(12人)。A组学生给予中等强度的运动,B组学生给予小强度的运动,C组学生不进行运动锻炼,进行运动锻炼时每次40 min,3次/周,时间为3个月。三组学生均在相应运动强度干预前及干预后第二天,在同一时间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液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观察并记录三组学生在干预前后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运动干预前,三组学生的相关检查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的不同运动强度干预后,A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Ig G明显升高(P0.05),Ig A、Ig M变化不大;B组、C组研究对象的Ig G、Ig A、Ig M均无明显变化。三组研究对象的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但只有A组研究对象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免疫功能,值得在大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有氧体适能的内在关系,对323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主观标准负向预测有氧体适能;行为习惯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路径分析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均通过体育锻炼行为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其中,体育锻炼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有氧体适能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与有氧体适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3)采用促进和抑制策略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控制感,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自主性;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内化,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