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我们对生活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风景,还有时只是为了在路上,于是我们开始旅行。  相似文献   

2.
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生活让我们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之中。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为了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看风景,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没有勇气离开,也没有勇气留下,所以选择不断地旅行。生活让我们万分疲惫,于是周密地谋划着每一次出行,然后拖着更加疲惫的身体回到原来的生活之中。有可能是为了逃离,有可能是为了迎接,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看看风景,有的时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的特色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国旅游部门为了适应国际旅游业的新趋向,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形式各异、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以招徕世界各国的游客。跨国旅游目前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成立了五国联手的东亚旅行协会。开展跨国旅游活动,不仅加强了国际间的旅游协作,及时掌握世界旅游市场的行情,使协会的加入国分享旅游收入,而且还可以满足旅游者在多国之间寻新猎奇的心理要求。劳务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区通过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些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的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更深入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奢侈的年代,我们在消费完了内容之后,又开始消费形式。我们在墙上画饼。我们画饼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充饥,相反,只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有食欲。这是一个家居的年代,起源于和平盛世,张扬于衣食无忧,不论是布尔乔亚、波西米亚式的精神贵族还是实用至上的城镇平民,都在不可避免地进入。同时,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闪亮的时代,茶余饭后,我们在追求我们所希望的一切,只要能让我们精神更愉悦、生活更幸福,我们的追求才会永不倦怠。形式主义者的春天现在流行的家居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饮食起居,某些人对其精神的强调甚至大过…  相似文献   

6.
刍议森林旅游沈世香最近拜读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森林旅游方面的文章,引发了一些思路。本文仅就林区发展森林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森林旅游前景旅游,包括森林旅游,是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是一种异地性、享受性、短期性的生活方式。从这种生...  相似文献   

7.
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一种自然资源,它能直接为社会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防止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 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使人类失去了蓝天、绿地,失去了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而蜗居于钢筋水泥的密林之中;现代化交通,使人们缺少了运动;现代化通讯网络和繁忙的工作,使人们牺牲了亲情和友情;书山题海使孩子们再也不认识蛐蛐和其它野生动物。许多城市居民,为了摆脱盛夏的燥热,城市的嘈杂、工作的困扰、生活的烦恼以及暂时放松一下紧张而疲惫的神经,纷纷走出户外,涌向山野,…  相似文献   

8.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又到了春节。说起过春节,从节前不停的采买置办年货到除夕贴对联、做年夜饭,再到年后走亲访友、礼尚往来、请客吃饭,这种传统的过年方式难免让人觉得陈旧和疲惫。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过年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追求。而旅游过年成了新的流行风尚。  相似文献   

9.
森林防火望观察是为了尽早地发现火情,为扑灭火灾赢得时间。以往的林火望观察网主要是建望台,用人工望观察。而望台都是建在高山上,生活条件差,往往造成人员留守难;而且由于是人工观察,极易造成观察空档和观察人员的疲惫,影响望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据森林防火望的特点,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建立了一套森林防火电视远程望监测系统,代替人员观察。这套系统主要由前端、传输、主控和网络等构成。系统建成后,观察人员就可以对千里之外的林区进行实时观察。指挥人员亦可以在远离火场的指挥中心对火灾现场进行指挥。也有利于消防人员在…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是个电影爱好者,想跟着电影里的取景地去旅行;如果你是个热衷旅行的人,想把旅行中的照片拍摄成电影大片一样的剧照效果;如果你喜欢玩拍照或自拍,想把照片“穿越”进电影场景中形成鲜明对比,你一定会想,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成既可记录生活又能表达自我的全部愿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不同种源地芡实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间芡实的叶均直径、叶最大直径、果径、果长、果质量、粒数、粒质量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栽植密度间产量存在差异;不同种源地间8项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除果长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无影响外,其余6种性状与栽植密度的交互作用均存在差异,表明交互作用对产量有影响。7种性状与种源地的交互作用下,种源地与产量间的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12.
13.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榆叶蜂是巴盟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发展速度快、食叶量大、危害严重。通过试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历经3年时间,时间不同浓度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经济、合适、适用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熊咏梅  朱纯 《广东园林》2011,33(5):54-58
文章研究了广州荔湾老城区往东北延伸的样带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广州绿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广州绿地土壤利用方式可分为城区人工建植绿地方式、城郊农区方式和郊区林区方式三种。三者相比,郊区林区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均最高,但容重显著低于后两者;人工建植绿地土壤以中性及微碱性为主,另外两种为...  相似文献   

16.
以橡胶树云研77-4两种不同叶蓬3种不同类型芽片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籽苗芽接苗木不同时间的成活率、抽芽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不同处理得到的籽苗成活率、抽芽率以及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在出圃期,第3蓬叶的叶腋芽和鳞片芽得到的籽苗则在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不同国家标准对结构胶合板胶合强度检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盛  林兰英  傅峰 《林产工业》2013,40(1):18-20,31
胶合强度和木破率是评价结构用胶合板胶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而中、日、美三国结构用胶合板标准要求的胶合强度测试试件在开槽深度及试件长度上存在差别。为研究不同国家标准要求对结构胶合板胶合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槽口深度对结构胶合板胶合强度测试结果的影响极显著,而试件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且美国结构用胶合板标准对胶合强度要求相对中、日两国标准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地域种源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营养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方式对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构成无显著影响。自然落果到地上的采摘方法对油茶籽含油率有积极影响。不同品种间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其含量高低与是否是高产无性系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