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探讨一种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氨甲基膦酸残留的测定方法,以期为建立茶叶中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等农残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提供参考。茶样经超纯水、二氯甲烷提取和CAX萃取柱净化后,在硼酸盐缓冲液中与9-芴基甲基三氯甲烷(FMOC-Cl)进行衍生反应,衍生后产物在Waters HSS T3色谱柱上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在0~100 ng/mL范围内,草铵膦、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方法检出限为0.7 μg/kg;在不同茶类(乌龙茶、花茶、白茶)中添加浓度为2.0、4.0、10.0 μg/kg时,草甘膦的平均回收率为86.3%~100.2%,草铵膦的平均回收率为85.7%~101.5%,氨甲基膦酸的平均回收率为88.1%~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5.0%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回收率和精密度等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茶叶中草铵膦、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5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叶样品中5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以期为茶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样品经水浸泡后,用正己烷和丙酮混合液(V:V=5:1)振荡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经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层析柱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叶中5种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噻虫嗪和吡虫啉)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1~10.0 mg/L范围内,5种农药的色谱峰面积与其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在0.1、0.5、1 mg/L的添加水平下,5种农药在空白茶叶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5%~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5%~2.5%之间。该方法符合农药残留分析实验要求,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同时测定牛奶中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速灭威、克百威、甲萘威、异丙威及仲丁威)残留。样品经乙腈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进行测定,对每种农药进行了3种不同浓度(100,200,400μg/kg)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0种农药的回收率在70.2%~96.7%,相对标准偏差为3.37%~6.27%。试验中所建立的10种农药测定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米、苹果中吡蚜酮残留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吡蚜酮(pymetrozine)在大米和苹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大米样品以乙腈+氨水(10:1,v:v)提取,苹果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VWD)测定。吡蚜酮的最小检测量为6.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大米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0.05~1.0mg•kg-1)回收率为75.99%~96.03%,变异系数分别为1.64%~4.74%;苹果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回收率为74.84%~86.28%,,变异系数分别为1.67%~5.43%。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4-氟苯氧乙酸、赤霉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豆芽样品以1%酸化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氮气吹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初始流动相复溶。以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Agilent SB 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6种生长调节剂在0.10~40.00 ng/m L质量浓度范围线性良好,3个水平加标回收结果表明,6种生长调节剂的回收率为79.8%~95.6%,相对标准偏差为1.19%~6.66%,方法检出限为0.05~1.00μg/kg,该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基质干扰,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立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环境生态风险性评估提供方法,建立了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鸡排泄物经复合提取液均质提取后,调节溶液pH后,离心过滤,以ZORBAX SB-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用0.01 mol/L乙二酸、甲醇、乙腈按77∶11.5∶11.5体积比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375 nm波长状态下进行HPLC检测。金霉素浓度在0.1~10.0μg/mL之间,其标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9 8,在0.5~10.0 mg/kg浓度添加范围内,回收率71.46%~98.01%,日内变异系数0.89%~4.72%,日间变异系数1.94%~7.94%,检出限0.05 mg/kg。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自动QuEChERS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莲雾中多菌灵、噻菌灵、苯菌灵及甲基硫菌灵4 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将莲雾样品采用混合试剂(5.5 g 硫酸镁+1.5 g 氯化钠+1.0 g 柠檬酸钠+ 0.5 g 柠檬酸二钠)进行净化,经QuEChERS 自动样品制备系统进行制备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种农药在1.00耀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0.1、1.0、5.0 mg/kg 3 个添加水平下,在莲雾基质中添加回收率为84%~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8%~9.5%(n=3),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5 滋g/kg 和0.5~10.0 滋g/kg。综上,该方法简便省时,净化效果好,灵敏度及准确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莲雾中多菌灵、噻菌灵、苯菌灵及甲基硫菌灵4 种苯并咪唑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水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氯霉素残留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氯霉素残留实验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6.1%~92.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41%~4.57%;相关系数为0.9982;方法检出限为6×10~(-3)μg·L~(-1),定量限为2×10~(-2)μg·L~(-1),说明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水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99-303
研究建立了猪肉中美洛昔康、氟尼辛、卡洛芬和托芬那酸四种非甾体抗炎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中残留的药物经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溶解,正己烷液-液分配净化,最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四种药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对猪肉中美洛昔康、氟尼辛、卡洛芬和托芬那酸在定量限(LOQ)、2.5 倍定量限(2.5 LOQ)和5 倍定量限(5 LOQ)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在在72.1%和87.3%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8%和6.7%之间。美洛昔康、氟尼辛、卡洛芬和托芬那酸的定量限(S/N≥10)分别为1.6、1.6、80 和8.0 μg/kg。该方法不使用固相萃取柱,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约了检测成本,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可为猪肉中非甾体抗炎药残留量的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玉米中的嗪草酮残留进行高效的分离、富集和测定,以嗪草酮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柱用于玉米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建立了在线富集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嗪草酮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嗪草酮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选择性,在0.01~0.5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9991),最低检出浓度(S/N=3)为1.8×10-3 μg/mL,在0.01,0.05,0.10 mg/kg 3个浓度的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9%~9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98%。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度,分析时间短,无基质干扰,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应用于玉米中嗪草酮残留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荣华  刘龙  郭庆元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118-123
研究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旨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打孔法测定茶叶活性成分对梨火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和紫外线照射对绿茶提取物茶多酚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壳寡糖,茶皂素没有抑菌活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MIC为40 mg/mL。绿茶提取物茶多酚10~60℃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但经高温80~100℃处理后,抑菌活性略有下降;在pH 2时抑菌活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减弱;经紫外处理10~50 min后,抑菌活性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茶叶活性物质对梨火疫病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具有较稳定的抑菌活性,为其作为天然的农药防治梨火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茶叶的抑菌效果及指导日常饮茶。以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3种茶叶对其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茶叶粗体液的抗菌效果与茶叶浓度呈正相关;3种茶叶的抑菌效果依次为茉莉花茶>铁观音>红茶(滇红);铁观音、茉莉花茶在提取时间为20 min时获得最大提取率,滇红在提取时间为50 min时,抑菌圈直径最大;铁观音分别再80℃和90℃有最大的抑菌效果,而茉莉花茶和滇红的抑菌效果都随提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效果大于革兰氏阴性细菌;铁观音在提取质量浓度为5 mg/m 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温度80℃时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幅为43.65%~51.19%,高水浸出物(>45.00%)资源有21份;茶多酚变幅为12.02%~38.60%,高茶多酚(>25.00%)资源有16份;氨基酸变幅为1.46%~3.41%;咖啡碱变幅为2.17%~4.91%;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5.52%~25.89%;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9%~9.84%;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2%~16.57%,其中EGCG变幅为2.87%~10.01%,高EGCG(>8.00%)资源有4份;除茶多酚和氨基酸生化指标外,酚氨比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初筛选出适制绿茶资源有5份,红绿茶兼制资源有11份,适制红茶资源有7份。供试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太谷壶瓶枣、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研究了茶叶的类型、茶水比、复合汁配方对红枣茉莉花茶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茉莉花茶复合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茉莉花茶与水的比例1:100,茶汤与红枣汁的混合比为1:1,蔗糖用量4%,柠檬酸用量0.05%,食盐用量0.10%。该饮料风味浓郁,口感柔和,具有保健、清凉止渴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高稳定性的速溶普洱茶研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速溶茶产品的稳定性问题影响市场销售,为了能大批量生产出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本试验以云南普洱茶为材料,研究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粉加工工艺参数。在加工过程中,浸提2次,提取温度为70~ 75℃,添加茶叶量10%左右的β-CD环状糊精,茶水比1:20,并且陶瓷膜过滤时茶汤制冷温度30℃以下,陶瓷膜过滤后茶汤制冷温度17~18℃,静置充分,可生产出高稳定性速溶普洱茶。应用该工艺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稳定好,适合作为罐装茶水的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17.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固定及分别加工成六大茶类,比较研究了相同加工茶鲜叶及其干茶质量下的六大茶类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和0.038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和6.847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和5.163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其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六大茶类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300目和800目茶粉的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2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茶粉的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的氨基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2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的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生长菌落数为评价指标,研究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的防腐效果;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纯化和16S rDNA测序技术鉴定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运用滤纸片法测试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腐败变质细菌生长曲线、导电率及生物大分子含量的影响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在储藏15 d内,3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能完全抑制高温煮熟鱼肉中细菌生长;分离、鉴定了2株导致高温煮熟鱼肉腐败变质的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T-10、Alcaligenes faecalis T-9;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这2株腐败菌具有中敏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10~20 mm),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0 mg·mL-1和20.0 mg·mL-1;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通过破坏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致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外溢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沙蒿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0002 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590号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