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东方真叶螨在20℃、25℃、30℃、35℃,RH75%-95%条件下,以橡胶叶片为食料的发育与繁殖情况,分析了温度对东方真叶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及成螨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分别为:y卵=1/0.0111t-0.1283 y幼=1/0.0239t-0.1881 y前若=18.1255-1.1837t+0.0209t^2(R=0.9987) y后若=19.428  相似文献   

2.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潜蝇蛹羽化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申宽  闫任沛 《大豆科学》1999,18(3):274-277
本文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对温度,土壤湿度和埋土深度与根潜蝇蛹羽化关系,进行了关系的研究,建成了根潜蝇蛹羽化量和羽化率预测模型,分别为Y=11.28112-0.2928633x1+0.3461645x2+0.0765837x3+1.75x1x2+x1x3+0.75x2x3-4.688528x1^2-2.214028x2^2-0.976778x3^2和y=0.56  相似文献   

4.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第一、四代棉铃虫田间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第一、四代棉铃虫发生呈加重趋势。经研究测定:小麦产量损失率和一代棉铃虫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2.12554+0.919648x,提出亩产350~400kg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8头/m2;棉花产量损失率和四代棉铃虫口密度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Y=3.3118-0.047x,提出亩产60kg棉花地块的四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8头/百株。  相似文献   

6.
北方冬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赤霉酸(GA3)敏感性测定和系谱追踪的方法,测定了246份北方冬小麦品种对赤霉酸的反应。结果为:84份材料为敏感型;152份为不敏感型;10份为弱的不敏感型。鉴定出63份分含有不同的矮秆基因:Rht1+Rht2,Rht2,Rht8+Rht9和Rht10。但仍有一部分对赤霉酸反应敏感或不敏感的品种,其基因来源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瓶苗为供试材料,在海拔20米,6-9月份平均气温25.5-28.8℃地区的人工荫棚下,金线莲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对人工栽培进行了技系统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瓶苗素质对移栽成活保存率有很大影响.健化的壮苗自1992年11月种植至1993年7月长达8个月成活保存率达96.6%;(2)广西和台湾金线莲比福建金钱莲适应性略强.前二者93年7月栽植至94年3月生育期8个月。历经越夏和秋冬后成活率仍达87.5、80.4%;(3)3—12月份均可人工栽植;(4)用5份蛇木屑+1份石,3份蛇木屑+1份腐植土+1份炭化稻壳为基质,栽植14个月后保存率达90%;(5)ABTI、2、3号生根粉对生根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以200ppm浸泡30分为佳;(6)叶片喷施高效稀土液、1/4MS、ABT3号.碧全可分别提高株鲜重102.9、71.3、59.2、47.9%;(7)试种点栽植周年的组培植株开花率仅为1.5%;(8)台湾金线莲试种生长15-16个月,每株鲜重可达1.1克以上.  相似文献   

9.
1988-1992年,在黑龙江省北部研究了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因子。在菌核史较重的田块中,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和大豆开花期间的气象因子,表现了显著的相关。经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大豆菌核病年发病程度拟合方程:Y=-128.328+0.11551x1+4.06064x2-0.12569x3,复相关系数R=0.999993,经检验,理论值和实际调查值拟合很好。通过大豆盛花期间田间  相似文献   

10.
苎麻纤维支数与直径关系回归模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苎麻纤维支数( Y) 与纤维直径( X) 关系三个回归模型差别比较分析,认为 Y = A + B/ X2 为形式简单,吻合性好的回归模型。各品种以此建立的方程系数变异最小,相关性最好。建立的通用方程为 Y = 558 + 763054/ X2 , 利用纤维细度仪( 即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 测出直径就可直接换算出苎麻纤维的支数。  相似文献   

11.
七份苎麻野生资源的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七份苎麻野生材料进行染色体核型及GiemsaC-带带型研究,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1-1、1-2的染色体数目众多,分别为56和42,其余5份材料为28,均为近端着丝点型,核型公式1-1为2n=56-56st,1-2为2n=42=42st,其余5份材料均为2n=28=28st。臂指数均大于75%,N.F.值与染色体条数相等,1-1,1-2,1-3的梁色体长度比大  相似文献   

12.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14.
用ABT6号15ppm和30ppm,7号10ppm和20ppm,8号10ppm和20ppm溶液浸泡花生种子4小时,均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荚果分别增产15.7%,19.39%,12.49%,15.19%,11.24%,15.94%,籽仁分别增加20.7%,23.6%,18.1%,21.2%,15.6%,20.3%,均达极显著水平,以6号30ppm增产幅度最大,ABT浸种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矮变1号研究了赤霉酸不敏感性与矮秆基因的关系,证实了赤霉酸不敏感基因与矮秆基因为同一基因或紧密连锁。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矮秆基因等位性测验法和矮秆品种赤霉酸反应鉴定与系谱分析法相结合,分析了我国46个矮秆小麦品种所携带的赤霉酸不敏感矮秆基因。Rht1基因型有.11个,占24%;Rht2基因型有32个,占69%;Rht1+Rht2基因型有3个,占7%。我国生产上种植的矮秆品种不含Rht1十Rht2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金线兰是一种名贵珍稀中药材,本研究表明,用金线兰茎节或顶芽为培植体,经培养能大量快速繁殖这种濒危药用植物的种苗。诱导丛生芽分化和芽的增殖用MX+6-BA8,g/L+NAA1在暗室培养60天能产生10-15个芽,诱导芽的伸长用MS+Y-BA3+NAA+2、4-D0.5在微光处培养诱导生根用1/2MS+NAA3+6-BA0.4+活性炭5000在微光处培养,生根率为80.88%,瓶苗移栽在基质的沟泥白;  相似文献   

17.
苎麻品种原麻总含胶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长清  张波 《中国麻作》1995,17(4):16-19
对50份蒙麻品种原麻的总含胶量进行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原麻总含胶量差异甚大。头、二、三季麻以头麻量高,平均为30.33%,二麻次之,三麻又比二麻略低或持平。蒙麻根型、原麻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总含胶量有一定影响:单纤维支数、强力与总含胶量的一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2.7602+2.8691x,y=34\5486-0\1404x。筛选出的低含胶量品种芦竹青、白里子青等兼具其它优良性状,可供苎麻遗传育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无农家肥[F1(1500kg/亩),F0(0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0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运率。有农家肥时增强了上述作用。最高产量施N为7.5kg/亩。N7.5F0处理鲜产为1604.98kg/亩,N7.5F1处理为1613kg/亩。F0时N肥的产量效应方程为Y=1290.14+74.3X,F1时效应方程为Y=2619.870+76.234X-2.40X2(X从0→7.5kg/亩)。且随施N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而淀粉产量逐渐增加,N5.0F1处理的淀粉产量为178.51kg/亩。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徐豹  李福山 《大豆科学》1993,12(4):269-274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理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  相似文献   

20.
对50份苎麻品种原麻的总含胶量进行系统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原麻总含胶量差异甚大。头、二、三季麻以头麻最高,平均为30.33%,二麻次之,三麻又比二麻略低或持平。苎麻根型、原麻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总含胶量有一定影响;单纤维支数、强力与总含胶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2.7602+2.8691x,y=34.5486-0.1404x。筛选出的低含胶量品种芦竹青、白里子青等兼具其它优良性状,可供苎麻遗传育种或生产部门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