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测定与比较我国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素的含量和差异,探究五味子藤茎的可开发利用度。以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乙素含量作为考察五味子素类化合物的指标,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五味子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条件:Kromasil-C18(4.6 mm×200 mm, 5 mm)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75∶25),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含量在0.026 4~0.1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028%,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47%,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33%。五味子酯甲含量在0.032 4~0.16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237%,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00%,平均回收率为103.64%,RSD为2.60%。表明了南五味子藤茎和北五味子藤茎中均含有丰富的五味子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中的两种五味子素类化合物在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子藤茎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北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色谱柱Waters C18柱(4.6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在0.18-3.60μg(r=0.9999)、五味子乙素在0.20~4.0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72%、102.72%,RSD均小于6.5%。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合于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品种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回流提取北五味子不同部位(根、茎、叶、果实、种子)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并利用HPLC测定这3种木脂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为使用新的药用部位打基础。在北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在根、茎、叶、果实的含量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果实〉茎〉根〉叶;五味子甲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为根〉果实〉茎〉叶。  相似文献   

4.
侯微  王强  邵财  王英平 《特产研究》2009,31(4):28-29,32
目的采用DPPH法比较五味子根、藤茎及叶非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筛选出最佳提取溶剂,为扩大五味子的入药部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五味子根、藤茎及叶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尤以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北五味子叶片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日变化,为今后人工合成木脂素类成分和开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超声提取五味子叶片的木质素类成分,并利用HPLC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袭进行含量测定。3种木脂素类成分在叶片中的含量从6:00时至9:00时呈上升趋势(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时至15:00时呈递减趋势;15:00时至18:00时又呈上升趋势(五味子甲素在18:00时达到1d中的最大值).同一节位叶片中木脂素类成分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  相似文献   

6.
调配型五味子药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永全  于新  张晓毅  刘福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93-9194,9247
[目的]以五味子为主要原料、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研制调配型五味子药酒。[方法]以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提取工艺,通过调配得到五味子药酒。[结果]五味子乙素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8,提取时间3 h,提取3次,五味子乙素提取率达4.93%。五味子低、高度药酒的影响因素顺序均为柠檬酸添加量、蜂蜜用量、蔗糖用量。其中,低度五味子药酒的最佳配方为:按体积添加5.0%的蔗糖、0.2%的柠檬酸、0.2%的蜂蜜;高度五味子药酒的最佳配方为:按体积添加5.0%的蔗糖、0.2%的柠檬酸、0.4%的蜂蜜。[结论]按此最优工艺得到的五味子药酒甜酸适口、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还原能力的测定得出五味子六种标准品中,五味子乙素抗氧化性能最好。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五味子乙素,通过研究得出各因素对五味子乙素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依次顺序为溶剂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及响应面优化,得出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40min,料液比1:10,乙醇浓度为90%,五味子乙素提取率为2.11mg.g-1。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新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提取物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植物油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油用量B、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A,其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3B3C2;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提取和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总量分别为3.24mg、36.57mg、38.56mg和38.00mg,提取率分别为8.28%、93.1%、98.2%和96.8%。本研究确定了植物油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新工艺;用新工艺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五味子木脂素含量和提取率均较高;新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条件温和等优点,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孔枕益智片中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提取工艺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HPLC测得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对五味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工艺为五味子以8、6、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均为3 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五味子、北五味子南引品种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性状、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两者在性状、薄层色谱上差别甚微,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者均含有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且含量有较大差异。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南引品种中所含的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均高于北五味子,只有五味子醇甲含量稍低,但与药典规定标准(≥0.4%)相比仍高出56%,说明极具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提取方法对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利  包东东  刘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77-13179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乙醇提取和水提等方法对北五味子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北五味子提取物对供试茵有一定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对2种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超临界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结论]用醇提取法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五味子,增加其附加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色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5-2062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色素的提取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北五味子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V/V),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5 min,料液比为1∶12(W/V)。[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醇甲水提醇沉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五味子醇甲为指标,优化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分析煎煮工艺中的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等因素及醇沉工艺中的加醇量与醇浓度。[结果]优选出的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工艺为:用12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 h,滤液浓缩到1.0 g生药/m l后醇沉至80%。[结论]水提醇沉法工艺可作为五味子提取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聂江力  石聪  裴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48-17450,17454
[目的]对不同产地北五味[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含量;应用HPLC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甲素和乙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北五味子进行了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结果]4个产地北五味子在化合物组成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苇河产北五味子与桃山产北五味子相似度较高;苇河产地北五味子的品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评价北五味子产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酯甲)的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对标样以及供试品进行分离,并且通过标准品以及保留时间进行定性。[结果]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以及五味子酯甲分别在0156.0、0138.0、0120.4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202,0.204,0.338μ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超声波技术对北五味子多糖进行提取,并对北五味子多糖的抗油脂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的乙醇作为溶剂,超声波功率400w,固液比为1:2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0min,北五味子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22.30%,超声波法提取比传统法的提取率高出36.58%。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超声波浸提没有使北五味子多糖的结构发生改变。北五味子多糖对油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抗坏血酸对北五味子多糖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嫩枝叶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丽杰  胡平平  薛伟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47-2648,2651
以五味子嫩枝叶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和桂圆的浸提汁或香精,研制五味子茶饮料。对市场上流行的15种茶饮料进行糖度、总酸的测定和口味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五味子茶饮料的口味和糖酸比。对五味子茶饮料的口味进行设计并加工出8种口味五味子绿茶饮料和8种口味的五味子冰红茶饮料,确定配方中原汁量占10%(V/V),糖度50~100 g/L、酸度0.4~4.0 g/L,调味汁占4%(V/V)或香精0.05%~0.06%(V/V)。经过感官质量评定后,研制出了8种口味和口感都非常适宜的五味子茶饮料,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