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参已成为大连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型藻类繁殖、快速死亡对水质、底质的破坏,使海参生长受到影响。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透明度,进而影响池塘底栖硅藻的繁殖。对于池塘养参是水深还是水浅好,养殖户一直众说纷纭。认为养殖海参水深好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陈爱华  张庚先 《齐鲁渔业》2008,25(12):12-12
大型藻类的控制一直是海参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否认大型藻类对海参养殖的有益之处(在高温季节可遮阴降低池水温度,有些种类还能作为海参的栖息隐蔽物,有利于海参安全度夏;池内生长的大型藻类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吸收池中和池底有害物质,减少对海参的危害,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但是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产生的有毒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这种危害远大于它的益处。那么如何有效控制青苔的生长甚至清除青苔就成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参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主要食用海水中的底栖单胞藻类、有机碎屑等.滦南县沿海地区海水中各类有益藻类较多,对海参生长特别有利,所以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06年4月-2007年4月,唐山普林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利用海水池塘养殖海参,取得了成功,经济效益显著,为广大养殖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将进一步推动全县的海水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齐鲁渔业》2009,26(4):58-59
针对当地海参池塘繁生大型藻类从而造成海参发病的情况,乳山水产技术推广站于近日组织骨干技术指导员和重点示范户到昌邑取经,因为昌邑盛产蜾赢蜚,而蜾赢蜚主要以海底或海水中悬浮的藻类、有机碎屑为食。利用其食性进行生态防治藻类的过量繁殖,既可对养殖环境进行生物自净处理,为海参创造适宜的生活空间,又可优化养殖结构,  相似文献   

5.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12):22-24
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抗逆性强,繁养殖技术比较成熟,近年来已成为北方沿海的主要繁殖养殖品种之一。尤其是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海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为使养殖刺参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现将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池塘养殖时,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往往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常见的不良藻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产量相差巨大,大部分池塘养殖产量很低,而有的高产池塘单产达3 000kg/hm2以上.经过对多年池塘海参养殖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海参池塘标准低、养殖方法不规范、许多先进技术措施没有普及,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海参养殖业的效益.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使海参池塘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海参养殖一般采用轮捕轮放模式,养殖周期较长,参池普遍存在池底老化现象,容易生长海草。海草的大量繁殖直接影响海参的正常生长,海草腐烂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导致海参中毒而化皮,致使海参减产,影响经济效益。目前,海参养  相似文献   

10.
底层微孔增氧设施在池塘养殖海参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池塘养殖海参大面积发病的时间均出现在冬春季节交替和夏季汛期,温、盐跃层出现造成的缺氧,老池塘底质老化臭底、大型藻类死亡败坏水质等是造成的海参病害或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在多个海参养殖场推广底层微孔增氧技术过程中,对其在海参池塘养殖中的应用作了探索。现将应用情况做一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参池塘常见青苔的种类有:刚毛藻(钢丝藻)、水绵(棉花苔)、转板藻、浒苔、礁膜、石莼、"泥皮"等。其中刚毛藻、水绵、转板藻危害较大,且生长旺盛时不易清除。一、海参池塘青苔的危害1.导致水质清瘦透明青苔的大量繁殖会疯狂地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等水生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对虾白斑病(WSSV)的危害,单一进行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小,主要原因是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水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虾蟹的生长。在池塘中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子进行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使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为放养贝类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河蟹池塘中青苔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河蟹养殖池塘单一藻类的过分生长给河蟹养殖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尤其以丝状藻类青苔危害比较严重,有的池塘因此而亏损。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技术服务实践,就河蟹池塘中青苔主要包含的种类、对河蟹养殖的危害和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池塘养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海参池塘养殖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改造的对虾养殖池塘和新建的潮间带池塘从事海参养殖的面积已达30万亩。从事池塘养参的单位,因其池塘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对海参养殖的科技意识水平等方面差别很大,自然地表现出其生产经济效益参差不齐的现象。 目前,池塘养参表露出的主要问题大体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暖的逐渐升高,露天水产品养殖池中的藻类也将逐渐活跃起来。过多的大型藻类腐烂产生的有毒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会给海参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青苔的生长甚至清除青苔成为海参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大型藻类过度繁殖是刺参池塘养殖的主要危害之一,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杀灭、人工捞取和生态防控三种。药物杀灭对刺参和水环境有一定毒副作用,人工捞取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很难捞净,生态防控能从源头上防控大型藻类过度繁殖,还能改善池塘环境,提高刺参质量安全水平。在全社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养殖环境生态安全日益关注的今天,健康环保地防控大型藻类,已成为刺参池塘养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海参养殖是目前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中的热门品种。由于海参生长2~3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如果在养殖周期内水相控制不好,大多出现减产或绝产,将严重挫伤养殖业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近几年生产试验中,启用大规格苗种,春季放苗,深秋一次性收获,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海参池塘当年养成技术和方法做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刺参池塘养殖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尤其2013年、2016年和2018年出现的夏季极端天气更是造成了辽宁和山东等地池塘养殖刺参的大量死亡,给刺参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该文从刺参种质退化,池塘内大型藻类过度繁殖和刺参度夏成活率低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问题的成因,提出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生态防控大型藻类,建立现代养殖技术,开发新型养殖设备,提高度夏成活率等有效对策,为保障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大连地区沿海广泛开展,已经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池塘中大型藻的大量繁殖,大批死亡影响了刺参的生长. 在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的出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5月化冰后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些以浒苔等为主的绿藻门大型藻类开始生长,这些藻类大多为低温种类,当水温在24℃后陆续死亡.第二阶段是6月~9月水温持续在25℃以上的高温期以刚毛藻为主的大型藻类大量繁殖,进入秋季随着水温下降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