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煤矿长期开采活动(主要是煤矸石堆积淋溶和煤灰的飘尘)对周边矿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河南省西部煤炭基地渑池和义马为试验区,科学系统选取采样路线进行采样,运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由此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矿区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As>Cr>Hg>Pb,综合污染程度达到了轻度污染以上。  相似文献   

2.
典型地震灾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地震灾区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选取29个农业土壤样品,其中水田土壤分层采样,研究土壤Cd、Cu、Pb、Zn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村土壤重金属含量不等,由高到低依次为Zn、Cu、Pb、Cd。区域内耕地土壤平均重金属含量高于非耕地,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非安置点。水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在同一土层,安置点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自然水田。土壤Cd为重污染,Cu为轻污染,Zn预警,未受Pb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Cu>Zn>Pb。34.48%样点受污染,绝大多数为冲积平原与丘陵交界处安置点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Pb、Zn、Cu、Cd、Cr、Hg、As、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95、128.53、26.13、1.09、91.5、0.164、12.2 mg·kg-1和27.1 mg·kg-1,除了Ni元素,均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已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程度,其中重金属Pb、Hg和Zn污染较严重,耕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重金属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其长期性、隐蔽性、不可逆性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难以消除和修复治理,而矿山开采和冶炼可对矿区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明确吉林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Cd)的污染程度,通过对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土壤样品采集和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Cu、Zn、Ni、Cr、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12.26~195.70,70.50~116.50,16.76~650.30,0.33~60.55,10.72~103.40,0.01~0.37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48.39,91.06,93.71,9.71,26.04,0.11 mg/kg;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Cu、Zn、Ni、Cd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83,1.13,4.38,1.10倍,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低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50%的采样点为安全或警戒级,30%的采样点为轻污染,7.5%的采样点为中污染,12.5%的采样点为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均为轻微。这说明吉林省红旗岭和漂河川镍矿区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潜在环境污染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5.
正4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业务培训视频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左荣贵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为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的同时,进行农产品协同监测采样,以采样检测结果支撑类别划分依据。要加快工作推进,抓紧完成全省农产品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危害情况,以贵州典型铅锌矿区水城的XQ、SS采样点和都匀的DA、QS采样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矿区周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参比值,DA矿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生态危害最严重;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大小顺序为:DA>QS>XQ>SS。结论:所研究的矿区土壤质量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现行导则对于具体采样区混合样所需的分点数量仅做了原则性的规定,采样实践中通常按照最低要求执行,为探讨分点数量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作物协同监测数据总体估计误差(The overall estimation error, OEE)的影响,选择安徽铜陵某重金属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在8个小区中运用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法(Decision Unit-Multi Increment Sampling,DUMIS)分别采集5、50点和100点土壤混合样及对应的小麦籽粒样品,并分析了野外采样、室内制样和实验室分析各环节的误差。结果表明:土壤及小麦籽粒样品Cd、Pb含量室内制样与实验室分析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同环节对土壤Cd、Pb含量OEE的贡献依次为实验室分析室内制样野外采样。小麦籽粒Cd含量监测数据的OEE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由于籽粒Pb含量较低,OEE主要来源于实验室分析步骤。在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分点数量没有影响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Cd、Pb污染的评价结果,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农用地土壤-作物协同监测时,需要考虑混合样分点数量对样品代表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对于污染物组成和空间变异可能较大的农田进行采样时,在给定的采样区内,适合采用DUMIS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数据的重现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江安县某硫铁矿区对周边农田土壤的影响,系统采集207个表层土壤样品和10个背景土壤样品,对pH值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解析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受矿区影响普遍高于全国、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Ni、Cu和Cd来源相似,主要受硫铁矿区工业活动影响;Hg和As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Zn可能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双重影响;研究区土壤Cd污染最严重,均值为1.55 mg·kg~(-1),超标率高达99.03%,Cu次之,超标率为37.20%,整体以中度污染为主;背景参比值的选取显著影响潜在风险评价结果,以研究区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时,79.71%采样点存在中等生态风险,主要是Cd和Hg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硫铁矿区工业活动导致周边农田镉污染严重,本研究为后续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GIS的聊城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聊城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耕地安全及其对粮食质量的影响,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砷、镉、铬、铜、汞、镍、铅、锌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全新的综合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结合法进行污染评价.经综合指数分析,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汞>铜>镉>锌>铬>铅>砷>镍.基于ArcGIS,分别对各种污染物的综合指数进行污染空间分布研究,聊城市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布不尽相同,各重金属在县市城区周边污染偏大,但总体上区域差异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As与Cu、Ni、Zn,Cr与Ni,Ni与Zn等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聊城市耕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与农业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聊城市耕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确定耕地的农业功能及其对粮食质量的影响,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与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采用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为评价方法进行污染评价.研究表明,聊城市土壤未受HCHs污染,但个别样点DDTs严重超标,且残留量在区域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以GIS为操作平台显示聊城市有机氯农药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区域耕地进行了功能定位.定位结果显示,聊城市东部和南部土壤质量最优,适宜种植绿色食品;中部和西部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观察种植区主要位于聊城市西北部;污染区主要位于临清市.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渝水区水北镇为研究区,利用823个采样点的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分析区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坡度的相关性,采用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并把经交叉检验后的结果与逆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格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合海拔、坡度进行插值后,精度有明显提高.插值精度排序为协同克里格法>普通克里格法...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3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视频培训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左荣贵出席会议并讲话。培训会解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及落地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报表填报要求、云南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基础数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初步结果数据的使用、农产品协同检测—耕地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粮食生产和居民饮食的物质基础,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目标、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条有效可行的新途径。文章在系统梳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工作实践和政策分析发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晰的工作思路,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责任、考核和督查机制,但因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重、难度大,而安全利用实施的周期短、经验少,存在着实际污染底数不清、协同污染源防控不足、技术名录不完善、资金落实和耕地类别动态调整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建议通过深度监测、"防""控"结合、拓宽技术措施范围、强化资金落实和完善管理机制等方式进一步保障和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是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再迁移的基本景观单元,厘清其污染特征及来源是精准治污与科学治污的重要基础,然而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仍亟待加强。本研究以典型工业区周边小流域耕地为例,利用土壤调查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MF)结合源排放清单法,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解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受污染耕地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中部工业企业密集区域以及小流域西南部,主要为Cd污染,污染点位比例为90.5%;As、Hg和Pb污染点位比例1.1%~6.3%,无Cr污染。表层土壤Cd和Hg累积明显,地质累积指数均值为1.41和0.87;而Pb、As和Cr地质累积指数均值均小于或接近0。灌溉水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当前耕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的输入途径中,Cd和Pb主要为大气沉降,占比71.0%~82.6%;As和Hg主要为大气沉降和灌溉水输入,占比39.0%~58.9%。农业投入品使用对耕地土壤Cd、Hg、As、Pb和Cr的输入通量占比较小,仅2.1%~18.7%。PMF模型分析显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土壤母质与工业企业混合源、工业企业源和农业源,相对贡献依次为38...  相似文献   

15.
我县的土壤污染防治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污染防治。 农用地的污染防治涉及到耕地土壤监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与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完成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目标任务。8月5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视频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报了各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耕地遭受污染状况呈加重趋势,耕地质量严重下降。这些受污染的土壤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直接危胁。分析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止耕地污染、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对矿区耕地治理和保护至关重要。以地处秦岭山区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董家沟、南沟、小西沟和王坡子沟尾矿库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耕地耕层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Cd、Cu、Pb、Cr、Zn、Ni,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结果表明:(1)除南沟尾矿库周边耕地外,其他3个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Cr、Zn、Ni含量随着距尾矿库距离的增加而递减;(2)南沟尾矿库周边耕地污染最严重,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处于中度、轻度与尚清洁状态;(3)尾矿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34,属于中度污染状态。研究可为秦岭山区尾矿区周边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令人堪忧,钝化修复已成为农田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要方式。重金属原位化学钝化修复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施加钝化剂使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改变从而达到钝化的效果。本文在对耕地污染土壤常用的无机、有机、无机-有机复合钝化修复技术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钝化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生和生态安全。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吉林省耕地土壤的环境质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分析近些年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文献,综述了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污染特征,并根据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在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重金属在吉林省耕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活性以及吉林省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