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曹君正  武侠  林森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04-2411
【目的】明确卵寄生真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刀孢蜡蚧菌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潜力。【方法】采用分离自山东青岛城阳丝瓜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真菌CGMCC5329,通过形态学特征观测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刀孢蜡蚧菌。显微观察刀孢蜡蚧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不同生活阶段的定殖。【结果】刀孢蜡蚧菌能够寄生南方根结线虫生活史中的卵、2龄幼虫和雌虫,同时对卵块内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菌菌丝在卵表面形成侵染钉,卵壳皱缩凹陷,卵胚胎发育停止和内容物凝集,卵内长满菌丝,有时可见到菌丝上形成瓶梗细胞和分生孢子。第6天卵寄生率为85.76%;15 d卵块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1.41%。被真菌寄生的2龄幼虫体表形成致密菌网,穿透体壁,体内长满菌丝,5 d后寄生率为79.23%。寄生的雌虫体壁形成致密菌网和侵染钉,体壁皱缩变形,有时内容物外渗。【结论】刀孢蜡蚧菌CGMCC5329不仅能寄生根结线虫生活史中定居态的雌虫和卵,还能寄生侵染态2龄幼虫。该菌是具有生物防治应用潜力的根结线虫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2.
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病害生物防治具有很大应用潜力。本项研究采用分离自北方根结线虫卵的萨克拉普奇尼亚菌串孢变种Pochonia suchlasporia var.catenata CFCC84965,测定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雌虫的致病性。被寄生的卵内充满菌丝且胚胎破坏,胚前发育期的卵对菌丝的侵染敏感,即将孵化出2龄幼虫的卵很少被寄生。菌丝环绕于被寄生卵周围形成致密菌网和侵染钉,卵壳皱缩和凹陷,有时可见到菌丝上形成瓶梗细胞和分生孢子;卵胚胎发育停止和幼虫发育畸形,卵内容物聚集变态,卵壳破裂,内容物外渗。萨克拉普奇尼亚菌串孢变种CFCC84965对卵的寄生率为65.18%。该菌对南方根结线虫雌虫具有致病性,菌丝接触雌虫体壁形成侵染钉,穿透体壁,虫体皱缩变形。该菌对根结线虫雌虫的寄生致病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仙客来灰霉病是温室中常见病害,已经成为影响仙客来花卉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结合番红-固绿染色方法对患病仙客来植株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部位是器官的表皮,侵染方式主要是菌丝直接进入表皮细胞。在叶片、叶柄和花梗中病原菌多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而在花瓣中除了含有大量分生孢子外,还有较多的菌丝。在植株体内,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的形式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及菌丝长期保存方法,以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生捕食器和捕食能力为指标,比较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及菌丝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保存溶液中、-20℃条件下冻存3a的分生孢子没有萌发长出菌丝,而在4℃条件下保存3a的分生孢子仍可以萌发长出菌丝,且能产生捕食器捕食线虫。在固体培养基CMA和YPSSA生长的菌丝于-20℃或4℃条件下保存2a,菌丝仍可生长并产生捕食器捕食线虫;但在-20℃保存2a的菌丝复苏后接种对绵羊粪便中线虫的捕食活性较冻存前有所下降。研究结果提示,少孢节丛孢菌分生孢子可在3种保存溶液中4℃条件下及在固体培养基CMA、YPSSA中于-20℃或4℃条件下均可长期保存,但在3种保存溶液中4℃条件下菌株的捕食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斑星天牛幼虫僵尸上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经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27℃;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为100%。温度偏高和湿度较低的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利用该菌的分生孢子的悬浮液浸染黄斑星天牛幼虫,其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入侵,形成筒形孢子,简形孢子萌发菌丝,菌丝向体表生长和形成分生孢子5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捕食性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生长及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试验将分离株少孢节丛孢菌丝接种于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中,分别置15、20、25、30、35℃恒温箱中培养,又将菌种分别接种到pH值为5.5、6.0、6.5、7.0的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A.oligospora在pH值为5.5~7.0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以pH为6.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温度为15~35℃时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外,对真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图片说明,特征为: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不分枝、分隔,分生孢子丛状着生、无色、具1个隔、梨形至倒卵形,捕食线虫的器官为三维粘性网.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oligospora的生物学特性及批量化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1病原 属半知菌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可产生典型的线状孢子和出现中间类型孢子.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  相似文献   

8.
刘明旭 《现代农业》2013,(10):48-49
茄子灰霉病是保护地蔬菜常见的病害之一。灰霉病既危害茄子又危害西红柿、辣椒等。茄子灰霉病是由一种灰葡萄孢真菌侵染而发病的。病斑上密生菌丝及菌核,菌丝或菌核上形成分生孢子。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在残存的病叶或地表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大棚里的茄子灰霉病靠分生孢子飞散重复侵染。甚至飞在棚架上的分生孢子。可随棚内的雾降落到花和叶上扩散蔓延,开花后侵染花瓣,进而侵染果实。再因早春大棚湿度大,通风换气不良,特别是阴雨高温条件下发病多,危害严重。给茄子的优质高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胶孢炭疽菌侵染杨树叶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杨树叶片上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该菌的致病机制和杨树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胶孢炭疽菌菌株BH12-2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杨树叶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杨树叶片的防卫反应。结果接种4h后,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8h时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12h时成熟的附着胞中央形成侵染钉;24h时,孢子另一端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48h后芽管不断分枝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接种3d时,附着胞基部的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膨大形成侵染泡囊,侵染泡囊初始生长在寄主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不穿透寄主的原生质体,随后产生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分化;接种4~5d后,次生菌丝在寄主表皮和叶肉组织内大量扩展;第6d时,菌丝聚集在角质层下形成子座组织,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侵入点周围的叶肉细胞壁附近产生胼胝质,细胞壁向内凹陷并发生溶解,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色坏死病斑。结论胶孢炭疽菌在侵染过程中,一个分生孢子可萌发形成多个芽管和附着胞,提高其成功侵染的几率;胶孢炭疽菌对杨树叶片的侵染类型为细胞内半活体营养侵染型。   相似文献   

10.
刘建生 《农村科技》2007,(10):31-31
一、发病条件 本病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克白粉菌真菌引起,病源以菌丝或子囊在病残体上越冬,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蔓延。与寄主接触后孢子萌发,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并在其内形成细胞吸取营养。菌丝体在寄主表面,且多处形成附着器后不断蔓延,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接种的条件下,证实了小麦白粉菌能侵染大麦(品种:“天津1号”;“757”;“矮杆齐”)、鹅观草和燕麦。它在这些植物上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再接种于小麦亦发生正常侵染。接种在大麦“早熟3号”上的菌,能产生出菌丝,但不产生分生孢子。接种在“秦岭黑麦”上的菌只能达到侵入阶段,并且多数的受侵表皮细胞发生明显的过敏性死亡。据试验结果认为,某些野生禾草有可能是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人工培养中国被毛孢Ophiocordyceps sinensis过程中出现的3种形态菌丝(基内菌丝、菌丝团与气生菌丝)的差别及产生机理,以分离自单子囊孢子的菌株为材料,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形态菌丝的显微与超显微形态。结果发现:菌丝直径和形态不同,表现为菌丝团>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排列疏松,菌丝表面附着有大量分生孢子;菌丝团的菌丝褶皱明显、扭结且相互交联缠绕;基内菌丝排列密集,菌丝融合、分支现象明显。说明出现三种形态的菌丝是中国被毛孢的特性,与菌种和菌株纯度无关,且分生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或中部直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13.
Ttrichoderma harzianum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richodermaharzianumFO60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能抑制Rhizoctoniasolani的菌落生长和降低其菌丝干重,其中非挥发性代谢物具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发现PO60菌丝在R·Solani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形成附着胞或钩状分枝,有溶解和穿入R·solani菌丝,R·solani菌丝断裂和原生质发生颗粒状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是一株杂草生防潜力菌,对稻田稗草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并对水稻等主要作物安全,其活性成分孢子有望开发成微生物除草剂产品。为此,文章以生物相容性、分散力和稳定性等评判指标开展了禾长蠕孢菌孢子助剂筛选研究。结果发现,SP-20为表面活性剂、大豆油为溶剂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时,与孢子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没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添加SP-20后,孢子悬浮液I值为0.094,对孢子粉的分散性最佳。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稳定剂时,拟合直线斜率最小,为0.232,因此稳定性最好。以上助剂筛选结果将为禾长蠕孢菌孢子制剂的开发及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鉴定,引起紫胶霉病的病原菌是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浓色煤炱(Neocapnodium theae Hara)和柑桔煤炱(Capnodium Citri)主要为害寄主树,后期亦轻度为害紫胶。 芽枝状枝孢霉在PDA加蜜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菌丝茸毛状,鼠色,培养7—10天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4—25℃,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6.1%。 浓色煤炱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不整齐,浓黑色,后期中央部分产生絮状气生菌丝。培养5—8天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连续培养20天后,仍不形成子囊座。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PH值与芽枝状枝孢霉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找到适合蝇类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对罹病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体上的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镜检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棕尾别麻蝇体上的病原物为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将该菌株编号为KMZW-1。该菌株菌落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9℃,最适pH值为6.0。其孢子悬浮液对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家蝇、酪蝇、黑腹果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50×10^5、4.58×10^7、4.06×10^7、4.10×10^3和1.05×10^7分生孢子/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86、8.17、8.16、8.12和3.22d。[结论]蜡蚧轮枝菌KMZW-1是一种对5种蝇类成虫具有活性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吉林省10个地区的15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孢子萌发率、菌落直径、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萌发率高的菌株类型为孢子型,菌落生长迅速的菌株类型为菌丝型,介于孢子型和菌丝型菌株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菌株类型为混合型;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与菌落形态特征不具相关性.筛选出菌株D4-2-1、CHL20可作为生物防治菌株.  相似文献   

18.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枯萎病是最近在福建省南平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茵(Nectriaditissima),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 病菌在PDA加10%麻竹杆煮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5—7天产生大量梭形的大型分生孢子,未发现厚垣孢子与形成子囊壳。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相对湿度为96.1%,最适的PH值为5—6。 试验证明,枯萎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活,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后,病菌借雨水传播,从病竹杆基竹节伤口侵入。病害于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停止蔓延。在前作物蔬菜地的低洼林地发病严重。严重的冻害是诱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选择阳坡通风林地,选用抗冻品系,加强抚育管理,是防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油茶物种抗炭疽病的组织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分生孢子在三种不同抗性的油茶物种叶表面的萌发习性及侵入途径。结果表明,抗病和感病物种间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芽管萌发的长度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附着胞数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呈负相关。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抗性不同的油茶物种对于病程中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及反应的程度各不相同。在感病物种上病菌发育顺利,潜育期短;在抗病物种上病菌发育与菌丝扩展缓慢,病变组织的范围小。病变过程中,受浸染部位及附近的叶肉细胞普遍产生一种被番红染成红色的小颗粒状物质,该颗粒物质的产生可能与油茶物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