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说起常德,就会让人联想到“洞庭珍珠”。是啊,该市珍珠产业发展之迅猛,无不令人咋舌。短短几年时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就已发展到1.5万公顷,建成了以鼎城区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珍珠养殖基地,培育珍珠养殖大户有1.4万多户,其中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就达200多户,每年为江苏、  相似文献   

2.
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相似文献   

3.
在南亚印度,珍珠被尊称为“天神”。每年的5月,是珍珠大批上市出口销往印度的旺季,这对于湖北鄂州市东沟镇的鱼-珠“养殖状元”陈绪金来说,正是丰收的时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河蚌培育珍珠过程中的水域条件、育珠蚌品种选择、水质要求、饵料生物培育、养殖管理、珍珠采收等多项技术措施的阐述,让广大养殖生产者掌握河蚌培育珍珠重点技术措施,从而提高珍珠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养殖淡水产珍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海产珍珠养殖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63年由试验转入生产阶段,首批建立了合浦、东山、沃头三个珍珠养殖场。新中国第一代的珍珠养殖工人意气风发、勤学苦练、忘我劳动,很快地掌握了生产技术,生产逐步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6.
注射法培育三角帆蚌有核珍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者插核,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贴核生长正常,并且能够培育出体外珍珠囊;将体外珍珠囊插到母蚌外套膜内,同时注射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经60天养殖后,可以看到在珠核外面已有珍珠层开始沉积。  相似文献   

7.
我国热带海水大型珍珠贝类的白蝶贝、黑蝶贝、企鹅珍珠贝,是培育大型游离珍珠与附壳珍珠的优良贝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就3种大型贝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详细分析我国大型珍珠贝类养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力度保护珍珠贝资源,建立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提出大型贝类深水养殖新模式,旨在促进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珍珠养殖大国,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移动电商平台是电商的新业态,中国淡水 珍珠销售需要通过移动电商业务的开展拓宽销售渠道,完成产业转型,通过移动电商的发展反哺淡水 珍珠养殖,并通过珍珠养殖的提质增效促进淡水珍珠在移动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实现更高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沙拿利  张晓晖  罗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37-10340,10352
对采自江西九江的淡水有核珍珠与无核珍珠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淡水有核珍珠在珠核与珍珠层之间有中空夹层,中空夹层是产生“尾巴珠”的直接原因.结合偏光显微镜下薄片观察与阴极发光镜下特征,淡水有核养殖珍珠的结构可分为4部分:珠核、有机质层、中空夹层和珍珠层,无核珍珠分为中心有机质和珍珠层,在阴极发光镜下珠核不发光,有机质发红色荧光,珍珠层发黄绿色荧光.在扫描屯镜下有核珍珠中文石晶片大小一致,文石层排列紧密,无核珍珠中文石晶片大小有差异,文石层排列疏松,这是导致有核珍珠光泽强于无核珍珠光泽.通过对珠核的SEM观察发现珠核表面参差状断口和不规则层状结构,文石晶片形态和大小均相差悬殊,存在大量空洞和断裂,这是造成有核养殖珍珠在珠核与包裹其上的珍珠层间易于出现中空夹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1,(10):56-57
《当代农业》是我们致富的好参谋。记得1999年贵刊第7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淡水珍珠在美连年不衰》的报道时,我和养殖珍珠蚌的同志据此文,认为国内珍珠市场不久将“由阴转晴”,于是决定将当时每只卖3元的珍珠蚌继续养下去。约7个月后,  相似文献   

11.
<正> 提起周根娣,在贵池乃至池州市珍珠养殖户中无人不知,这位依靠科技发展珍珠养殖业的能人,一次次克服国内外珍珠市场行情的波折,在珍珠养殖大军中一枝独秀,自1998年以来,在贵池已发展拥有三个优质无核珍珠养殖基地,育珠水面达3 000余亩,总投资2 000多万元,吊养手术蚌250万只,年生产优质无核珍珠15吨,创利润5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 500余户,帮助他们走“水”路,发“珍珠”财,过上了富裕生活,为我区珍珠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  相似文献   

12.
马氏珠母贝及海水珍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占旺  王大鹏  甘西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618-1622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人工培育海水珍珠的最常用贝类,目前已在养殖生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我国马氏珠母贝的育种、人工育苗、养殖容量、术前处理、药用和食用价值开发,及其所育海水珍珠的成分分析、育珠技术、价值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海水珍珠产业发展概况,最后指出今后关注和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加深对马氏珠母贝及海水珍珠产业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沼液为肥料,研究其对珍珠存活率、珍珠食物浓度及珍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养殖珍珠,使得珍珠蚌的死亡率下降7%;养殖水域中有益藻类和轮虫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轮虫的浓度为原来的556倍;珍珠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产量提高了6%,圆珠产出率提高1.5%,优质珠率提高8%,光泽度A+B级的珍珠比例增加7%。因此,沼液养殖珍珠是沼液有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同时还可减少其排放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淡水珍珠养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17+220
从温度、日照、降水、风等方面对淡水珍珠养殖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淡水珍珠养殖时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气象条件,以达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单一养蚌,大量施肥的落后生产模式,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发出珍珠禁养令.面对产量高、质量低,只卖原料或半成品,规模巨大,科研薄弱,技术落后的珍珠产业危机.只能改变现有珍珠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珍珠蚌摄食浮游牛物的特性,形成不施肥料而"天养珍珠"的新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珍珠养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科技部农业专项示范常德基地所采用的"零排放无污染珍珠养殖技术"和常规养殖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为依据,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对洞庭湖区淡水珍珠养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洞庭湖区珍珠养殖面积2.9万hm2,年产珠660t计,若采用示范养殖技术,则可净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52亿元,环境经济效益3.05亿或4.80亿元,即每生产1kg珍珠节能减排增效达625或89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铈对珍珠微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铈对中国浙江诸暨三角帆蚌珍珠表面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珍珠表面微结构和光泽度与养殖液中稀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当养殖液中不含稀土元素时,珍珠生长较缓慢,其表面主要由菱形和纺锤形文石层构成;当养殖液中添加1.0mg.L-1的稀土元素铈时,珍珠生长速度较快,珍珠表面微结构由菱形、纺锤形转变为结晶学上理想的正六边形文石晶片,说明适量的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珍珠的发育和生长,并能显著提高珍珠的表面光亮度;而当养殖液中稀土铈含量达1.5mg.L-1时,表面微结构又转变为圆形、椭圆形,珍珠粗糙度增加、光泽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珍珠鳖的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以为其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技术问题及现有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珍)珠的国家,有关人工育珠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信息虽然较少,但是通过国内外不同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得知,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发源地为浙江德清,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发明人为南宋湖州府人士叶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