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余健秀  余榕捷 《昆虫天敌》1997,19(4):173-179
本文详细阐述了昆虫对苏云金杆菌产生抗性和这个抗性的特点。通过分析Bt杀虫作用方式,进一步从生化、生理、行为等方面因素探讨了昆虫对Bt产生抗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害虫对Bt产生抗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Bt制剂的轮换、混合使用及与化学农药并用,筛选和开发具高毒力的新菌株,修饰蛋白基因以改善ICPs的功能,优化组合ICP,充分利用孢子及其它增效因子。  相似文献   

3.
昆虫对苏云金杆菌抗性的研究进展(Ⅱ):克服抗性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害虫对Bt产生抗性,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Bt制剂的轮换、混合使用及与化学农药并用,筛选和开发具高毒力的新菌株,修饰蛋白基因以改善ICPs的功能,优化组合ICPs,充分利用孢子及其它增效因子。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苏云金杆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苏云金杆菌 (Bt)和昆虫杆状病毒是两种开发应用较广的高效、无毒的生物杀虫剂。Bt相对杆状病毒 ,具有杀虫广谱、速效 ,但残效期短 ,易产生抗性 ;杆状病毒具有杀虫专一、效果好、有继代传播的后效作用 ,但杀虫速度慢。Bt与昆虫病毒混用可产生增效作用[1] 。本实验室研制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endrolimuspunctatusCPV ,DpCPV)和Bt加上适宜助剂和填充料混配而成的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作者通过以松毛虫作供试虫 ,采用孙云沛[2 ] 法 ,对Bt和DpCPV进行了联合毒力测定。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虫…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对Bt的抗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综合论述小菜蛾对Bt的抗性现状,发展特点与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抗性治理对策 。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昆虫对苏云金杆菌抗性的产生、抗性稳定性和遗传学基础以及抗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类农药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上海地区小菜蛾对几种 (类 )农药的抗性及其发展情况。小菜蛾对使用的几种类型的农药均具有抗性 ,抗性的产生与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情况有密切关系 ,抗性产生的速度与农药类型有关。生物源农药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对人类和环境比较安全 ,在生产中较受欢迎 ,使用中也应当合理用药 ,避免或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首次报道了我国部分地区小菜蛾对Bt制剂的抗药性问题,华南、广州、深圳一带小菜蛾对Bt制剂的抗性比扬州小菜蛾强10~25倍,平均17倍,而泰国曼谷小菜蛾的抗性又比华南的抗性小菜蛾增强40%左右。抗性小菜蛾对H1、H3、H5、H74个常用血清型的参试菌株均较敏感;试验结果还表明,小菜蛾在Bt与化学农药之间无交互抗性。Bt与化学农药复方制剂对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已在深圳、广州等地示范推广死亡率达81.5~90.9%。对防治抗Bt害虫的对策本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杀虫药剂的连年大量使用,害虫的抗性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害虫抗性的监测工作越发显得必要。在从事害虫抗性的监测中,必须明确的是,昆虫的抗性就是昆虫的一个品系发展了能忍受对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是致死剂量的毒剂的能力。抗性是种群的特性,而不是个体昆虫改变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当种群的大部分最初是敏感的,而当用一种杀虫药剂选择后,这  相似文献   

10.
随着BtCry作物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推广,靶标害虫对其抗性风险已成为BtCry作物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位于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上BtCry毒素重要的受体蛋白之一,它与BtCry毒素的结合能力决定了BtCry毒素的杀虫活性及昆虫对Bt抗性的产生。本文从APN的结构特征与分类、APN与BtCry毒素的结合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过程中的分子互作机制及APN变异导致昆虫抗性产生几方面系统综述了鳞翅目昆虫中肠BtCry受体蛋白-氨肽酶N与BtCry毒素的结合及其与Bt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首次报道了我国部分地区小菜蛾对Bt制剂的抗药性问题,华南,广州、深圳一带小菜蛾对Bt制剂的抗性比扬州小菜蛾强10-25倍,平均17倍,而泰国曼谷小菜蛾的抗性又比华南的抗性滤菜蛾增强40%左右,抗性小菜蛾对H1、H3、H5、H74个常用血清型的参试菌株均较敏;敏感;试验结果还表明,小菜蛾在Bt与化学农药之间无交互抗性。Bt与化学逐药复方制对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已在深圳,广州等示范推广死亡率达81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Bt毒素受体蛋白—氨肽酶N与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日益增加,主要目标害虫—棉铃虫的抗性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一类昆虫中肠内Bt毒素的受体蛋白,其结构、结合位点的改变或基因突变可能是昆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Bt毒素的作用方式,从生化、生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讨了棉铃虫Bt毒素受体蛋白APN与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是武汉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小菜蛾对有机磷、菊酯类农药抗性的产生,其为害愈来愈严重。为寻求新的防治药剂,我站引进了几种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抗性小菜蛾,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程罗根 《植物保护》2002,28(3):42-44
综述了国内外昆虫抗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和应用现状 ,对研究昆虫抗性遗传机理和抗性的分子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B型烟粉虱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性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浸叶法研究了新疆B型烟粉虱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被测种群对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2100~6200和1000~2200,属于高抗性;对氯化烟酰类杀虫剂产生了低至中等抗性,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4~86,且抗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对噻虫嗪的抗性指数为10~22,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最佳;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的抗性指数为22~54;对阿维菌素仍然表现敏感。由此认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新疆已不再适用于烟粉虱的防治,而对受抗药性影响较小的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以及阿维菌素等新型杀虫剂,仍然可以限制性地在不同化合物间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对久效磷抗性的毒理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棉铃虫田间种群对久效磷抗性的毒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久效磷对敏感品系和高抗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剂量浓度下,对敏感品系的抑制率为73.48%,对高抗品系的抑制率仅为59.67%,说明棉铃虫对久效磷产生高水平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有关。在不同田间抗性品系中,PBO和TPP对久效磷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5.6~23.4倍和2.9~4.6倍;而相应地BPO和TPP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特征,采用生物生化方法测定了江西省5个蔬菜产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和生化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分宜县和高安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唑虫酰胺尚未产生明显抗性,永丰县、德安县和余江县小菜蛾种群对唑虫酰胺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5.20~8.20倍;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茚虫威有中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72、3.44、2.77和2.20倍,而对溴虫腈、定虫隆和丁醚脲无交互抗性;增效剂磷酸三苯酯和胡椒基丁醚对小菜蛾唑虫酰胺抗性品系均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3.42倍和2.64倍;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18倍和1.64倍。研究表明,小菜蛾对唑虫酰胺产生抗性可能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1997~1998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和199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分别研究了转CryIA Bt抗虫基因棉花GK-2、GK-5和GK-12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GK-2和GK-12在整个生育对棉铃虫皆保持极高的抗性,在对照普通棉花品种棉铃虫高峰期百株幼虫2代44~138头,3代113~138头和4代144头密度下,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8.71%~95.45%、92.75%~97.65%和  相似文献   

19.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包括表皮穿透率下降、靶标抗性以及代谢抗性,其中代谢抗性机制较为普遍,而且其与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昆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P450s)、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重要解毒酶系的改变均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有关,其中这3类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合理使用此类杀虫剂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代谢路径及相关生物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代谢抗性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世界对储粮害虫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熏蒸,并且使用的熏蒸剂多为磷化铝。但是,在磷化铝推广使用不久,昆虫对磷化铝的抗性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早在1979年,Borah 和 Chahal 报道了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 对磷化铝的抗性问题。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