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对国内野生姜黄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保存的基础上,对7份姜黄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蘖、产量、姜黄素含量及姜黄油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药物园姜黄的产量最高,达18.25 t/hm2,姜黄素含量较高,为2.80%;博白姜黄的产量表现较好,为11.70 t/hm2,姜黄素含量最高,达3.49%,抗病和抗倒伏能力较强;以上2份姜黄种质的产量和姜黄素、姜黄油含量均较高,因此适于广西种植,可用于生产开发性试种。博白姜黄、药物园姜黄和南宁姜黄3份种质综合表现较好,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区内不同产地收集的7个姜黄品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蘖数、产量、姜黄素和姜黄油含量进行观测和测定,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博白姜黄、药物园姜黄和市场姜黄,可在广西区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方法,对两种土壤栽培下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壤土中栽培的姜黄挥发油含量(8.0%)明显高于沙壤土中栽培的含量(6.0%);两种土壤栽培的姜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4和33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64.095%和55.951%,主要成分均为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合物。且红壤土栽培下姜黄挥发油中的芳姜黄酮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大多高于沙壤土栽培的,栽培在红壤土的姜黄比栽培在沙壤土中的姜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产姜黄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根茎膨大期(10-17)姜黄精油的含量最高,达到80 mL/kg,此后姜黄精油的含量有所减少,至姜黄枯萎期时(03-04)精油含量为67 mL/kg;不同采收期姜黄精油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4个采收期姜黄精油分别鉴定出36、36、34和34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芳姜黄酮、α-姜黄酮、姜醇、β-红没药烯、2-表-α-雪松烯、芳姜黄烯等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尤以芳姜黄酮在不同时期姜黄精油中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49.259%、33.794%、33.610%和44.829%。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化学成分茶树品种选育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栽培的十个茶树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这十个茶树品种中,茶多酚含量英红1号最高,达40.57%,福鼎大白茶最低,为15.82%;氨基酸含量蒙山23号最高,达4.63%,黔湄最低,为1.01%;咖啡碱含量槠叶齐最高,达4.62%,英红1号最低,为2.14%。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椰肉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海南省文昌市的7个椰子品种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技术法对不同品种椰肉氨基酸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7个椰子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椰肉中17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在3.58%~5.80%之间,平均为4.29%。其中以文椰2号品种总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文椰4号最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在文椰2号和文椰3号中最高,而在小黄椰子中最低;鲜味氨基酸含量在文椰2号和文椰3号中最高;椰肉总氨基酸含量愈高,则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亦愈高;7个椰子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布置田间大区试验,比较9个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差异(8个引进品种、1个对照品种松粳16),为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中以蒙松138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其他引进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兴粳7号减产幅度相对较小,为8.5%。蒙松138整精米率偏低,同时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偏高,属于高产不优质的品种。兴粳7号出糙率、整精米率在供试品种中排名前二,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在供试品种中最低,为优质品种。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同时考虑到本地区水稻主要以直接加工销售大米为主,对品质要求严格,优先推荐品质更佳同时产量也有保证的兴粳7号,但在该品种应用过程中建议进行种植技术优化,以确保产量水平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增长期进行分期取样,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状况进行比较,以摸清不同品种的块茎形成特性,为特定品种配套适宜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延薯4号的产量最高,薯块膨大早,商品薯率高;东农309的产量其次,薯块膨大较早,商品薯率较高;克新13号的产量最低,薯块膨大偏晚,商品薯率中等;但3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量和干物质含量相近,均为结薯数量适中、干物质含量中等的中晚熟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配套栽培技术,以保证各品种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sis (Lour.) Spreng.] 6个不同种质(3个已认定良种: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3个待审品种:皮油种、大叶种、囊泡种)为研究对象,其中皮油种来源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叶种来源于海南省定安县,其余均来源于海南省文昌市。分别采用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硝酸-乙醇法测定树干木材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以上5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沃勒邓肯法、LSD法)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树干木材均为酸性,pH为5.40~6.06(海香3号最高,大叶种最低);淀粉含量为13.16~33.85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3号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3.60~20.16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1号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0.25 mg/g(海香1号含量最高,皮油种含量最低);纤维素含量为0.46~0.61 g/g(海香1号含量最高,海香2号含量最低)。白木香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大豆节位间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元宝金和金元1号,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节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不同节位间的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存在差异。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中部最高,蛋白质含量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下部最高;吉农7号和吉林45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均为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中部最高。金元1号上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吉林45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大豆不同节位籽粒合理化利用以及产量与品质关系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粮用和饲用价值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于山西省种植且能满足一定用途要求的小黑麦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生物产量、矿质营养含量、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厦经济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各生育时期生物产量以黑麦最高,小黑麦次之,普通小麦最低.4个小黑麦品种中,从越冬始期到抽穗期,以中饲237生物产量最高.供试小黑麦品种中,籽粒产量以晋饲1号和054-22最高.经济系数则以普通小麦最高,小黑麦次之,黑麦最低.(2)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植株蛋白质、钙、磷、粗纤维、灰分、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含量高低存在明显差异.小黑麦、黑麦各生育期植株蛋白质含量、磷含量,返青期到抽穗期植株钙含量,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小麦.4个小黑麦品种中,晋饲1号和中饲237植株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其余两个品种.(3)小黑麦籽粒品质变化范围较大.在4个黑麦品种中,中饲237满足中筋小麦的国家标准,晋饲1号满足弱筋小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秧苗随着秧龄的延长苗体窜高,秧苗发根力变差,植株植伤重,返青活棵慢,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随着秧龄的延长,产量下降:产量以秧龄18d最高,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05.7kg/667m^2;秧龄23d其次,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95.9kg/667m^2;秧龄28d第三,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69.5kg/667m^2;秧龄33天最低,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29.7kg/667m^2。不同品种间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苏优22最高,常规粳稻武粳15其次,常规粳稻扬辐粳7号最低。  相似文献   

13.
花生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Ⅰ.花生品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证明,花生品种类型间和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籽仁,其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含量,最高58.7%,最低43.66%,粗蛋白质含量,最高34.75%,最低21.06%;油亚比(O/L),最高2.173,最低0.807;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8.93g/100g.最低6.57g/100g;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最高40.68%,最低29.16%,总糖含量,最高6.78%,最低4.56%,VC含量,最高7.38mg/kg,最低2.42mg/kg;VB1含量,最高14.84mg/kg,最低7.96mg/kg;硒含量,最高0.086mg/kg,最低0.072mg/kg。说明影响花生品质首先是品种本身的遗传因子,通过正确运用育种手段可以选育出优质综合和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12个甜高粱品种在重庆地区的生产力和总糖含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个供试甜高粱品种(组合)茎秆的鲜产量、总糖含量、总糖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比较,结果为:茎秆鲜产量以A4为最高,达到41 385.0 kg/hm2,茎秆总糖含量以A9为最高,达到11.26%,茎秆总糖产量以A9为最高,达到4 285.4 kg/hm2,籽粒产量以A12为最高,达到2 723.4 kg/hm2。综合评价初步认为,在12个供试品种(组合)中,以A9组合和A3品种比较适合在重庆做生物质能源原料。  相似文献   

15.
对4个木薯品种——华南7号、KU50、南美1号、华南205在云南省元谋县、保山市隆阳区和永德县3个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美1号在隆阳区试验点的鲜薯产量最高(59 548.5 kg/hm2),KU50在永德县鲜薯产量最低(32 812.5 kg/hm2);KU50在元谋县的干物质含量最高(47.6%),在隆阳区试验点最低(27.3%);华南205在永德县的淀粉含量最高(41.7%),在隆阳区试验点最低(27.2%)。综合3个主要指标,KU50在元谋县干热区适应性最好,可作为该地区推广种植品种;KU50和南美1号可作为隆阳区的推广种植品种;华南205可在永德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对6个坚尼草品系在海南西部半干旱地区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坚尼草品系的花期比较长,历期1~2个月,个别品种花期2个月以上,对照4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 cv. Reyan No.9)开花最早,开花期在7月下旬,1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TD58)开花最晚,开花期在9月下旬。参试坚尼草品系干草产量差异显著,2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Mombassa)干草产量最高达17 224.58 kg/hm2·a,比对照品种4号坚尼草(11 857.05 kg/hm2·a)高45.27%,且差异显著;次高是6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CIAT6299),干草产量为16 169.73 kg/hm2·a,比对照品种高36.37%,5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 cv. trichoglume)产量最低,干草产量仅为8 925.64 kg/hm2·a。参试坚尼草品系的粗蛋白含量介于10.30%~12.10%,以对照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2.06%,次高为2号坚尼草,为11.63%,3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Reyan No.8)最低,为10.31%。  相似文献   

17.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维生素C、纤维素和氨基酸7项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品质指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圆果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大圆果和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石优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石优1号和瑞玉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大圆果含量最低;石优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圆果3号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石优1号的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大圆果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石优2号的氨基酸含量最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3.955%,能够反映原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以提取主成...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花生品种产量与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花10号为第一对照(CK1)、汕油523为第二对照(CK2),对福建省1995~2011年育成的泉花10号、闽花5号、福花3号及莆花1号等21个花生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比较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高与最低产量相差32.19%,有10个品种高于CK1,占总数的47.6%,有9个品种高于CK2,占总数的42.9%;品种间籽仁产量也有极显著差异,最高与最低产量相差39.83%,有15个品种高于CK1,占总数的71.4%,有3个品种高于CK2,占总数的17.7%.蛋白质含量28.66%~31.54%,平均29.68%;脂肪含量46.91%~50.27%%,平均48.65%.21个花生品种根据16个性状聚类结果分成四类,第一类群有17个,占总数81.0%;第二、第三和第四类群只有1个、2个和1个,分别占总数的4.8%、9.5%和4.8%.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及子粒营养组分含量的种植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2005年以吉单209(普通玉米品种)、吉油199(高油玉米品种)和郑单958(高淀粉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及子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供试3个(类)品种的群体产量相比较,以高淀粉品种郑单958最高,最高产量接近12000kg/hm2,其次为普通玉米品种吉单209,高油品种吉油199产量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粒数均是各类品种产量的主要贡献因子,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小。②随种植密度增加,各类品种的子粒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均呈现出复杂的增减变化趋势,且品种间表现不同,无规律性。种植密度对子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各类玉米品种均表现为子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最大,对密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淀粉含量次之;油分含量一般不易受密度变化的影响,表现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不同品种油茶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