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微卫星标记辅助鉴定几种小麦缺体—四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已准确定位到小麦染色体上的部分SSR标记辅助鉴定3个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N2AT2B、N2BT2D、N2DT2A。以中国春小麦为对照,首先选用缺失染色体上的SSR引物。PCR扩增结果表明3个材料均缺失该对染色体;进一步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发现除缺失染色体外的其余染色体均有扩增.说明该材料至少有其余20对染色体中的每一条;最后用缺体-四体材料对24个新开发未知位点的EST-SSR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其中10个EST-SSRs位点被分别定位在小麦2A、2B、2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的供体祖先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2个小麦D染色体组特异微卫星标记,对国内外的85份节节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8.86个。节节麦染色体间平均等位变异顺序为6D>2D>5D>1D>7D>3D>4D;22个标记揭示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分布在0.3385和0.8129之间,染色体间大小顺序为1D>5D>2D>4D>3D>6D>7D。研究表明,85份节节麦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为节节麦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Lo.elongatum (Host) A.Lve Ee染色体二体代换系和二体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27个供试材料中,只有一个代换系DS7Ee(7D)DV82-2-1-(1)表现为中抗,其余全部表现为感病,尤以二个附加系DA2Ee New-8-9-4-3-6-(1)和DA6Ee-2-4-12-4-2-(5)感病特别严重,表现为高感.结果表明:①Lo.elongatum的E染色体组在中国春的遗传背景中对白粉病的抗性没有多大贡献;②中国春的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小麦白粉病抗性的抑制因子;③白粉病抗性存在微效多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Lo .elongatum (Host)A .L veEe 染色体二体代换系和二体附加系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 2 7个供试材料中 ,只有一个代换系DS7Ee(7D)DV82 - 2 - 1- (1)表现为中抗 ,其余全部表现为感病 ,尤以二个附加系DA2Ee New - 8- 9- 4- 3 - 6 - (1)和DA6Ee- 2 - 4- 12 - 4- 2 - (5 )感病特别严重 ,表现为高感。结果表明 :①Lo .elongatum的E染色体组在中国春的遗传背景中对白粉病的抗性没有多大贡献 ;②中国春的 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小麦白粉病抗性的抑制因子 ;③白粉病抗性存在微效多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5.
小麦-黑麦衍生系的细胞学和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9820是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阿勃6D染色体缺体系为母本,六倍体小麦-奥地利黑麦(Secale cereale L.)双二倍体N9116为父本培育出的小麦-黑麦衍生系,本研究对该衍生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及细胞学进行了鉴定。N9820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稳定,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1 Ⅱ,N9820与阿勃二体杂交F1的染色体构型为2n=20 Ⅱ+2Ⅰ。该衍生系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和陕西省白粉菌混合菌系菌表现高抗,抗病基因来源于奥地利黑麦。N9820是一个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黑麦二体异代换系,可作为抗源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为引入小麦近缘属种的优良基因和遗传变异、扩宽普通小麦的遗传基础,本文选用36对小麦A,B和D基因组的微卫星引物,对1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36对引物共检测到193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在2~14个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5.36个等位变异;A,B和D 3个基因组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D>A>B,遗传多样性指数D>A>B。综合平均遗传丰富度和香浓指数两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第1和6同源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第4和7同源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21条染色体中,6D和2D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7D和4B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135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相似系数在0.36~0.85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A>B>D基因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变异类型丰富,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运用SSR标记的方法,对节节麦SQ-214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BC1F2群体的64份材料和高代系群体的147份材料在D基因组上的68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对SSR引物在杂交后代的两个群体等位变异位点较多,BC1F2群体共检测到67个位点有变异,等位变异数为212个,主要集中在3D染色体上.高代系中58个位点有变异,等位变异数为184个,等位变异位点多集中在2D上.BC1F2和高代系群体在D基因组的7条染色体上遗传多样性的表现不一致,BC1F2在7条染色体上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高代系,等位变异分布较高代系均衡.BC1F2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高代系.由此可知,节节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衍生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于进一步改良小麦;同一衍生亲本的衍生后代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尤其是在随机群体;经过选择后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会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小麦缺体-四体的SSR辅助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SSR辅助鉴定一套小麦缺体-四体,为小麦缺体-四体鉴定提供了一种简易方法。并用所鉴定的材料对一些未知位点的SSR进行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9.
 用中国春双端二体(Double ditelosomic)系列作母本分别和“云南小麦”杂交,并对所得21个组合F#-1代进行端体配对分析。其中在13个组合中观察到中国春的两个端体同时和“云南小麦”相应染色体配对形成异型三价体(ttl')的PMC频率达77.7-93.7%,说明“云南小麦”的这13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的相应染色体间的差异很小。在另外8个组合(包括2A、7A、2B、4B、5B、6B、1D、5D)中,出现ttl'、tl'+t'和t'+t'构型的PMC频率分别为35.0-73.7%、21.5-55.0%和1.0-10.0%,表明“云南小麦”这8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相应染色体之间在某个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绝大多数组合中都观察到不包含端体的三价体、四价体,这表明在“云南小麦”的某些染色体可能发生了易位变异。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解析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探讨双亲烟农19和郑麦991对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贡献,为小麦品种改良及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部分农艺及品质性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625个SSR分子标记分析淮麦33及其双亲的遗传构成;比对已知的产量性状相关QTL,分析双亲的产量相关区段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结果】淮麦33的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均介于两亲本之间,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两亲本;与烟农19相比,其株高显著降低。淮麦33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17+18和2+12),其中1和17+18亚基均来自于母本烟农19,2+12亚基来自于父本郑麦991。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双亲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和理论值相比出现了较大偏离,淮麦33分别继承了烟农19和郑麦991两亲本73.9%和26.1%的遗传物质。淮麦33与烟农19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度,遗传相似系数为0.78。在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双亲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烟农19在A、B和D基因组水平的遗传贡献率均较高,分别为75.1%、69.4%和68.7%;除6A染色体外,烟农19在其他20条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均高于郑麦991,其中在2A染色体上达到100%,在1A、3A、2B、3B和4B等5条染色体上均超过90%。在遗传距离大于5 c M的染色体区段中,淮麦33来源于烟农19和郑麦991的染色体区段分别有34个和7个,其中在2D染色体上来源于烟农19的染色体区段最多,在5A染色体上来源于郑麦991的区段最多。淮麦33有38个不同于双亲的特异位点,主要分布在1B、1D、2A、2B、2D、3A、3B、3D、4A、4B、5A、5B、6B、6D和7A等15条染色体上。比对已知产量性状相关QTL,共发现10个产量相关区段,有6个来源于烟农19,分别位于1A、2D、3B、4B、4D和7A染色体上;3个来源于郑麦991,分别位于4A和5A染色体上;1个为淮麦33特异区段,位于6D染色体上。【结论】明确了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其更多地继承了母本烟农19的遗传物质;发现淮麦33中来源于不同亲本的产量相关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