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州安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安顺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蔬菜地、水田和林果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安顺区土壤pH值偏小,整体上呈酸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而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均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并且土壤有效养分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养分空间变异系数高于土壤全量养分;土壤养分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养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且土壤全量养分与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探索干旱区绿洲耕层土壤水盐空间分异规律对土壤盐渍化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反距离加权、局部多项式、径向基函数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进行土壤水盐含量的空间插值,并利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决定系数对4种插值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分析不同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层土壤水盐空间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总盐>电导率>含水量>pH值,pH值属于弱空间变异,电导率和土壤总盐属于强空间变异,土壤含水量为中度空间变异。2)对比4种插值方法的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普通克里金>局部多项式,反距离加权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最小。3)研究区耕层土壤含水量由东向西递增,而pH值、电导率和土壤总盐由东向西递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规律。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盐含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全婷婷    陈学刚    李勇  杨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37-42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 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福建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以2017年全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地采样的土壤pH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1983年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检测数据、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全省不同设区市、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分级指标的耕地土壤pH分布及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规律是自沿海向山区逐渐降低趋势,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耕地类型中,水田的土壤pH最低,旱地的土壤pH最高。在分级指标中,土壤pH小于5.5的比率达74.2%,比第2次土壤普查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在不同时期中,全省耕地土壤pH变化都是自沿海向山区逐渐降低趋势,土壤pH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U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981~2012年仁寿县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年实地采样数据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时空变化及其在不同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12年间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土壤pH值由7.10下降到6.80,整体表现出酸化趋势,酸化程度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增强。其中以灌口组泥砂岩、自流井组泥灰岩、第四系老冲积冰水沉积物及须家河组砂岩发育形成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在9.69%~12.65%之间;各土壤类型pH的下降幅度与其初始值呈负相关,表现为黄壤(12.30%)>水稻土(4.46%)>紫色土(2.9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的下降幅度以园地和水旱轮作最大,分别下降了0.50和0.66个单位。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pH值的变程由65.9km缩短至52.7km,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由29.1%增加到30.1%,随机性因素使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减弱,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降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对1981年和2012年土壤pH值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由显著(P<0.05)变为极显著(P<0.01)。【结论】近30年来研究区土壤呈酸化趋势,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异受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及土地利用方式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且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时空变异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6.
渝西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深入认识重庆西北部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机质空间变异和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空间插值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6 g/kg,属中等偏下水平;变异系数为33.8%,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趋势,合川区整体偏低。【结论】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性受结构因素(地形坡度、土壤类型)和随机因素(土地利用类型、耕作措施等)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是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伟  陈明辉  沈贵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03-12305
以长春市郊区农田土壤重金属Pb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春市郊区不同农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b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长春市郊区农田土壤中Pb的含量范围为18.85~41.34mg/kg,90%的土壤Pb含量高于吉林省背景值,农田土壤中Pb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呈现西南和东北高,且高含量地区相对集中,自高分布岛状区中心向其周围含量逐渐降低;旱田、水田和菜地土壤的Ph含量与背景值差异不显著,在3种土壤中累积不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b含量表现为菜地〉旱田〉水田。Pb污染均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采样点土壤Pb污染均属于轻度污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h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菜地〉旱田〉水田。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典型川中丘陵区域——大英县441个表层土壤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土壤有机质(OM)和碱解氮(AN)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OM和AN的平均值分别为15.22 g/kg、76.75 mg/kg,总体偏低。空间分布上,土壤OM呈现出北高南低、中间最低的分布趋势;而AN无明显分布趋势,低值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从半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土壤OM和AN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83.55和51.32,说明OM的空间变异主要受耕作、施肥等随机性因素影响,而AN的空间变异则受随机性因素和气候、土壤类型及地形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形、土壤类型及种植制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OM和AN含量空间变异性的重要因素,而成土母质对OM和A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地利用与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研究区土壤OM和AN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县域尺度表层土壤质地空间变异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下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规律,探究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机理。【方法】采用Levine’s方法进行方差奇次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取最小显著性差方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对土壤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土地利用和水域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空间预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鉴于土壤质地属于成分数据,插值前对原始数据进行对称对数比转换。【结果】不同高程组、母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域缓冲区组各颗粒平均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高程组和母质类型的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差异性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域缓冲区明显。总体而言,研究区内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颗粒呈现由粗变细的趋势;由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壤颗粒较粗;菜地土壤颗粒相对较细;随着离水域距离的增大,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加趋势。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质地各颗粒表现出极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各颗粒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各颗粒组成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特征比较明显。【结论】传统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系统和全面地揭示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研究区土壤质地空间格局主要受地形、母质等自然因素影响。经过对称对数比转换后,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空间预测结果满足成分数据空间插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北黑土地有机质下降和酸化状况,明确有机质和pH区域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插值法和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耕地有机质和pH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有机质平均值为26.57 g·kg-1,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耕地pH平均值为6.42,研究区由东向西pH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南北方向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机质和pH总体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但局部趋势不同,其中黑龙江省呈极显著负相关,辽宁省和吉林省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和pH这两个因素在局部的作用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中要重视多因素耦合关联分析,这对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评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芝地区八一镇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剖面(0—50 cm)的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和电导率在垂直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尤其以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受影响最为明显。草地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即随着土层加深,含水量呈降低趋势。在区域空间上,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着土层加深,各层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之间的变异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邵阳植烟土壤pH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及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状况、空间分布、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总体上适宜,平均值为6.01,变幅为4.12~7.91,变异系数为11.9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61.68%。②植烟土壤pH大小依次为邵阳县>隆回县>新宁县,3个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③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呈斑块状分布态势,总体上有从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向中部递减的趋势,在新宁县的东北部有一个低值区。④隆回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pH呈降低趋势,邵阳县植烟土壤pH呈上升趋势。⑤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镁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烟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水溶性氯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⑥土壤养分与土壤pH的关联顺序为:交换性镁>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水溶性氯>有效硼>有效锌。  相似文献   

13.
永德烟区土壤pH值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永德烟区258个土壤样本的pH值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永德烟区的的土壤pH值总体上处于适宜范围,平均值为5.97,变幅为4.61~8.23.变异系数为14.60%;处于适宜烤烟生长的pH值(5.0~7.0)的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的88.48%;处于最适宜烤烟生长的pH值(5.5~6.5)的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的42.31%.永德烟区不同海拔的pH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pH值的变化顺序为:砂岩赤红壤>红壤>石灰岩赤红壤>潴育型水稻土>千枚岩红壤>石灰岩红壤>砂岩红壤.不同土壤质地pH值的变化顺序为沙壤土>轻壤土>壤土.土壤pH值与有机质、有效锌、水溶性氯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速效氮、速效钾与土壤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速效磷、有效硫、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养分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12,利用网格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丹江中游鹦鹉沟小流域分3层(0~10,10~20,20~40cm)采集185个样点的土样,测定其有效锌含量,采用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插值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地形对有效锌分布的影响。【结果】土壤有效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3个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农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研究区3个土层下,模拟0~10和20~40cm土层有效锌含量的最优模型为线性模型,模拟10~20cm土层有效锌含量的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呈带状格局,呈东部低西部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类型和海拔;研究区大部分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切实掌握土壤水盐状况及其空间规律是该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垦利县,通过野外调查实测与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水盐含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GIS插值、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水盐状况及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盐分含量以中度为主,含盐量由表层至底层呈上升趋势,且各层土壤含盐量呈显着正相关性;含盐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滨海区,含盐量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县的西南部;土壤含盐量随着距离渤海渐远呈下降的趋势,含水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黄河向两岸延伸,土壤含盐量均随距离黄河渐远呈上升的趋势,含水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含盐量从大到小的不同植被类型依次为光板地>碱蓬>柽柳>马绊草>芦苇>茅草>水稻>棉花>小麦>玉米;土壤含盐量从大到小的不同地貌类型依次为洼地>微斜平地>缓岗>河滩高地.该研究基本摸清了研究区春季时相的土壤水盐状况及空间变异规律,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秦岭巴山耕地土壤pH分布特征,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耕层土壤pH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土壤pH 4.15~8.41,平均值为6.50,整体土壤为弱酸性到中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中部低,东部和西部高的特征;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层土壤pH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366,说明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成土母质和海拔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为合理利用耕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横断山区产水量及水源分布空间。[方法]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计算2005—2014年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结果]横断山区年均产水量为1 723.3亿m3,与自然径流量较为接近;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年均产水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壤深度、地势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横断山区水文过程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松华坝水源区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可蚀性状况,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研究区土壤可蚀性估算K值,并用EPIC公式计算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实测K值,探求实测K值与估算K值的相关性,利用实测K值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土壤可蚀性实测K值主要分布在0.286 6~0.342 7;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可蚀性实测K值大小顺序是裸地坡耕地灌木林地;可蚀性实测K值与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和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pH值是土壤重要属性之一,研究耕地pH值的分布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之间的关系,对土壤改良和合理高效施肥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以及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株潭地区耕地土壤pH值分布情况,及不同pH值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耕地pH值以湘潭县最高,炎陵县最低;土壤类型中的pH均值依序为:紫色土潮土水稻土黄壤红壤黄棕壤;除有效磷外,各土壤养分在不同pH值组分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区域盐渍化过程和分布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地下水埋深、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盐分含量主要集中在海拔350~400m,海拔高度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没有很好的变化趋势;土壤盐分含量在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状况为:冲积洪积扇缘带> 冲积平原中部> 冲积平原下部> 冲积洪积扇中部> 干三角洲地区,冲积洪积扇缘带与冲积平原中部的土壤剖面盐分有表聚和底聚现象,冲积平原下部土壤剖面中间层盐分含量较高;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影响明显,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变浅,土壤盐分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荒地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表层和底层盐分高于中间层,耕地0~100cm土层盐分含量均较低;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0~100cm土层盐分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滴灌1年与3年表层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滴灌8年与10年的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综上,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含量受地貌类型、地下水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和滴灌年限因素影响显著,盐分在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