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2个双季晚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扬粳4038、秀水519、N6201、镇稻11、新隆粳3号等5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以及抗病性等方面表现较好,为庐江县的双季晚稻品种优化提供试验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庐江县镇稻系列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大,生产优势明显。为了给庐江县单季晚稻品种的优化布局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15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引种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稻9072、镇稻6080、皖垦粳2号、镇稻6728、武运粳31、镇稻9136及镇稻28等7个粳稻品种在适应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相对突出,可在庐江县推广种植;淮稻20丰产性一般,但全生育期最短,可以作为麦茬直播稻或在稻虾种养模式中茬口偏迟的田块播种。  相似文献   

3.
对6个品种进行晚稻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镇稻11号可作为桐城市晚粳的主推品种,镇稻6号适宜作晚稻直播栽培,杂交粳稻甬优8号和常优5号适宜作中稻栽培。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分析在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关联度分析法 ,对双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各个品种性状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 16个品种 (组合 )各个性状的分析 ,结果表明 ,金奉 19、镇优 5 78、镇稻 85和镇优 3 5等品种均有良好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5.
"镇稻6号"(原名"镇稻532")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盐粳2号"作母本、"秀水0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9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镇稻6号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或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2年在湖南长沙作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以及在海南三亚冬繁共3次种植的20个优质稻品种60份样品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米饭长检测,同时对其中11个品种共33个样品的蒸煮品质化验,分析不同品种在三种环境下种植的各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0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按农业部颁布的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中的籼稻品质指标等级记分标准将11个品种的9个品质性状计算质量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品质稳定性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与品种的质量指数等级有关,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三等的品种,其品质性状相对稳定;在长沙作双季晚稻种植的质量指数达二等的品种,在不适宜环境下质量指数可变为三等甚至四等。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悬殊。各个品质性状的一等至三等达标百分率因品种和环境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于2017年在桐城市对13个作单季稻种植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抗性存在差异,产量为6 274.5~8 275.5 kg/hm~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1.97,F_(0.05)=2.18)。宁粳7号、徐稻9号、武运粳27、皖垦糯1号、宁粳5号和南粳9108为早熟品种,镇糯19、镇稻18和皖稻68为中熟品种,镇稻16、当粳8号、华粳40和嘉花1号为迟熟品种。武运粳27、镇稻18、镇稻16和镇糯19适合桐城市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2010年湖南省中、晚稻区域试验的150个新组合、品系进行了稻曲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参试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弱.中感以上品种占品种总数的80%以上;17个杂交稻新组合、3个常规水稻品种中抗稻曲病;水稻品种穗部主要性状与稻曲病抗性关系密切.同时,讨论了水稻稻曲病抗性评价方法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对黑稻品种产量性状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7个黑稻品种分期播种,分析气候因子对其产量性状和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率,单株产量,千粒重和色素含量等状状都显或极显地受到播期的影响,多数黑稻品种作一季晚稻种植可提高产量,改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通过江西省级审定和引种的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1.05cm2、1.44cm2、1.83cm2、2.23cm2等4个不同取秧面积,探究镇稻11号在江西作为双季晚稻种植适宜的机插参数。结果表明,在宽窄行插秧机设置行距26.9cm、株距11.5cm条件下,适宜取秧面积为1.44cm2。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福建省种植的高优晚稻特种稻品种,在连江县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开展品种区域比较试验,对12个晚稻特种稻新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田间抗逆性等综合表现进行考究。结果表明:专用稻澜优151产量较CK增产,旗1优128、糯两优623产量较CK减产不显著;色稻东联红2号、紫两优610产量较CK增产,红两优164产量较CK减产不显著。这6个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综合表现好,可继续进行比对试验。山两优186、糯两优红九、糯优611、坤两优8301、集两优967、紫香两优润香等6个品种较CK减产显著或极显著,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镇巴县2005年水稻稻曲病流行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陕西省镇巴县水稻稻曲病发生普遍,尤其是中、晚稻发生流行程度是多年来最重的一年,一些乡(镇)损失严重。为摸清各乡(镇)主要种植品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品种布局和稻曲病防治提供依据。县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于9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展了稻曲病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名特优质补血糯等8个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其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红米糯、柯香糯属晚稻,补血糯、鸭血糯属中稻,香梗糯、考毫糯属中稻偏迟,香血糯、新乡糯属早稻偏迟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甬优12作稻-油轮作品种,介绍了该品种作一季晚稻种植的农艺性状、产量水平以及茬口安排模式,提出了甬优1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镇江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在确保稳产和高产的前提下,提升稻米品质,促进镇江新区水稻生产发展,2017年精选8个水稻新品种,在镇江新区大路镇进行了展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结合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等性状综合分析,推荐种植镇稻448、京粳1号、苏香粳100、镇糯20、镇稻18。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升浦东新区的稻米品质,2010年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并试种示范了优质稻米品种8个,结果表明,参试的2个早熟晚粳品种成熟早、米质优、香软可口,其中“沪嘉香软”品种在品质、抗性、产量等方面均优于“苏沪香粳”。6个中熟晚粳品种表现均不同,即“嘉33”,“宝农34”、“南粳46”、“银香18”、“镇稻10号”、“镇稻13号”在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和产量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稻区“稻稻肥”耕作制度的生产单一性,和克服由此产生的稻田理化性状变差、地力下降等弊病,探索建立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生态平衡的农业生态体系,1982年,我们在长沙县谷塘公社高岸大队进行了春大豆——杂交晚稻、春玉米——杂交晚稻和早稻——杂交晚稻的试验,对三种复种方式的生物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理化性状、以及依此改善牲猪饲  相似文献   

19.
朱大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02-103,148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地区推广种植的常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对引进的11个晚粳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以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抗性表现等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产量水平排在前4位的品种分别为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28%以上,全生育期在146~148d,较对照品种增减幅度在1d.由于2020年的气候异常,多数参试品种的综合抗性一般,其中以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常农粳151等品种的抗性表现相对突出.根据此次展示试验结果,建议在庐江地区推广应用镇稻18、当粳8号、皖垦粳3号和常农粳151等4个品种作单季晚粳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秀水05、秀水09、秀水414、秀水519、镇稻15、镇稻18、皖稻84、皖稻86、甬优9号和春优84等10个粳稻品种,研究庐江县不同参试品种单季晚粳稻机插秧产量以及抗性情况。结果表明:秀水09、甬优9号、镇稻18、皖稻84、皖稻86和春优84这6个粳稻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庐江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