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小敏  王丽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20-4322,4325
阐述了农业保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加快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完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农险产品与经营管理创新;建立有效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技推广》2020,(3):74-75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签署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产业政策与保险服务互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与保险深度合作对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聚焦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保险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加大保险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提升农业保险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掌握农业保险专业技能的“一懂两爱”农业农村综合人才支撑,共同开展保险产品创新、技术与服务模式创新,更好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逐步开始萌芽和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从2008年的110.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9.06亿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业保险经营的亏多赚少,不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农民收入较低,支付农保费的能力不足、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农业保险专业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管理地方农产品风险、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西地区为例,实证研究保险+期货”服务地方农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发现“保险+期货”模式实施的现状存在农产品品种较少、业务发展定位不清晰、服务环节少、农户对金融市场认知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典型农产品“保险+期货+N”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广西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的建议,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机构参与、创新期货期权交易方式以及加强业务模式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征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将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福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农业保险与粮食直接补贴的作用不尽相同,对于风险较小地区的补贴采用粮食直接补贴比采用农业保险补贴能够起到更好的提高农民福利的作用.可以采用农村保险的方式将农业保险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好的解决农民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保险功能,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加大新技术应用推广,打造农业保险服务新领域,助力河南农村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财险河南分公司实现农险业务保费收入24447.59万元。开展的业务主要有小麦保险、油菜保险、花生保险、大豆保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国家重要的"支农惠农"手段,是有效规避农业风险的重要方式,在精准扶贫中大有可为.贵州省农业保险通过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途径,在精准扶贫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扶贫杠杆效应,提出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保险公司应该完善定损理赔机制和降低保险费率,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及指数保险,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等措施,让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省保监局了解到,山东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保险功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业务,使保险体系能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据山东省保监局介绍,山东今后将加大农村市场资源投入力度,健全服务网络,改善服务设施,推广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风险保障型产品,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加快发展"三农保险",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  相似文献   

9.
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浅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搏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81-2782
巨灾即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农业易受巨灾侵袭,而巨灾风险的集中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使得从事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难以独立分散巨灾风险.结合我国实情,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是分散农业巨灾风险,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介绍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的基本模式,探讨了巨灾保险基金相对其他巨灾风险分散手段的优势所在及中国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24,(4):56-57
<正>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积极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创新年活动”,在农业保险机制、险种、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提升了农业保险服务质效,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一是农业保险机制创新将玉米保险区级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25%,农户自缴比例从30%降至10%,切实提高玉米种植户的参保积极性和玉米保险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烤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是风险产业之一.福建省龙岩市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制,决定将烤烟种植保险融入农业保险之中.为了推动烤烟种植保险如期实施,作者立足于龙岩市的烤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推行烤烟种植保险对促进龙岩市经济发展、保持烟农持续增收增效、推动当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和现实中要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建议,以期推动龙岩市烤烟种植保险能顺利实施,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是关键动力.目前,浙江省出台了相关金融政策、金融服务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但存在金融支持政策不完善、融资贷款缺乏足值抵押物、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要从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提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人才、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建立农业金融综合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等方面入手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Along 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foster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become inevitable for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statu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have grew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loans, inadequat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bad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jagged agricultural talents and so on. In order to foste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sure financial support, perfect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strive to develop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无法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的困境,克服该困境能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粮食安全和吸纳劳动力视角,通过经济学分析构建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特征,探讨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目标的策略。研究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只有大中型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具有稳定的粮食种植倾向,新型农业主体在与农产品要素相结合时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吸纳作用,建设销售型合作社可有效提高粮食种植的经营稳定性。合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分管理,是摆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出扶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严格限制下乡工商资本的经营范围,鼓励农户成立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推进闽台精致农业深度对接是新时期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主线。福建省应当以精准的设施农业、精深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精品的创意休闲农业为重点,承接台湾精致农业产业转移。遵循自然地理的区位优势,围绕三条产业合作带、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农产品,优化闽台精致农业合作的区域布局。加快引入大型台资龙头企业,延伸拓展闽台精致农业产业链,加强技术研发、金融保险和物流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培育台资嵌入式精致农业集群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对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对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展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为克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共保体模式”等众多的制度供给成果,积累了政府主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三大主体协作”,保成本、保大灾、保大户的“三大保障方向”,中央补贴、省级补贴、县级补贴“三级保费补贴”等丰富的实践运行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险种开办、保障程度、保费补贴、风险控制、机构考评等运行机制、体制创新和取得的成效。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新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完善创新这一制度,提出推动新时代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立共同富裕的保险政策支撑机制,完善种业、粮食和生猪的政策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等相关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