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不同种养模式对椰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种养模式下椰园田间试验,研究了椰园间种牧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及椰园自然状态下的杂草-养鸡3种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种养模式下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它种养模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 (2)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且椰园间种牧草-养鸡模式土壤有机质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杂草-养鸡、间种牧草-养羊与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3)在不同种养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20~40 cm土层中各处理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食物系统和空间位态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对该模式种养基地周边环境质量及其所产出农产品(稻谷、鳖、鱼、鸭)的质量安全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产地环境质量满足绿色食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够生产和提供品质更加优良的绿色稻谷以及水产和禽肉。  相似文献   

3.
怀化地区是湖南省传统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特色产区,其武陵山区腹地野生田螺种群资源丰富。稻螺生态种养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现已成为怀化各县的主要稻渔种养模式之一。调研怀化武陵山区稻螺综合种养现状,分析其综合效益,探讨该地区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南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稻螺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时间、生态环境等资源,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生态养殖田螺的模式,拓展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稻田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率与产出效益.以浏阳市利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构建原理,以及该模式的技术流程,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泉  蔡教明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2,(2):170-175,188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挖稻蟹种养模式潜力,2019—2021年在辽宁滨海盐碱稻区对水稻单一种植模式(MR)、水稻+成蟹种养模式(RC)、水稻+扣蟹种养模式(RYC)、水稻+成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C)和水稻+扣蟹种养生态减施模式(ORYC)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蟹投入产出进行了试验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养模式间水稻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稻米加工品质差异均不显著;稻蟹种养模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在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生态减施模式下成蟹种养较扣蟹种养具有更高的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对稻田空间利用更加充分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本研究从稻田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利用稻田生态位和食物供应链原理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科学性;从共生田准备、水稻种植、共生对象的饲养、大田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技术流程;分析了"稻-鳖-鱼-鸭"复合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稻田不同生态共作方式,包括稻蛙种养、稻鳅种养、稻鳖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等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种养模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碱消值,但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态种养模式能改善了稻米品质,为水稻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物研究》2019,(4):338-338
作为作物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田生态种养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促进作物学科联合发展,总结和展示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的成果与经验,推动稻田生态种养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组委会决定由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主办“第一届国际(长沙)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稻田粮、油、鱼、禽复合生产,共同探讨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模式、技术模式和生产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中国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经验,发布稻田生态种养的最新成果等。大会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是我国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实地考察益阳市赫山区王泥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鸭种养基地,调查分析了其经济效益,了解湘北稻鸭共作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出了"晚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是稻田资源进行绿色和无公害综合利用,动物与水稻有机结合,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总结了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稻田的准备、水稻的种植、养殖对象的投放、水位的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讨论了该模式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解决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基础上保证粮食正常生产,探索一条污染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在总结浏阳市"湘莲+"种植经验基础上,对湖南省益阳市、常德市、岳阳市、长沙市的20多个"莲+小龙虾"基地进行考察,总结形成了适合湖南省的"莲+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分析了"莲+小龙虾"模式的综合效益,阐述了该模式的技术流程,讨论了该模式的特点,以期为湖南省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为湖南省农田生态种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育是以水稻田为基础,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将水稻的种植和鸭的饲养结合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以往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多是单家独户的小面积运作方式,大面积的稻鸭共育种养结合模式是近年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出更诱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我国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研究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对辽粳401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模式(ERC)和辽粳401单一种植(RM)两种模式,测定了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辽粳401上3叶的SPAD值,以及辽粳401产量和品质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辽粳401的ERC种植模式抽穗期上3叶的SPAD值显著增加9.32%~11.11%,有效穗数显著增加9.27%,结实率显著增加了6.18%,糙米率显著增加3.94%,蛋白质含量显著减低了6.11%,实际产量增加了4.35%,与RM模式差异不显著。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ERC)虽然未显著增加稻米产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营养品质,是适合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稳产提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复合种养生产模式,但目前在田间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上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从田块设计、田间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