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是新乡市优势农作物,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介绍了新乡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意见、良种推广主要措施,以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为持续推动新乡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多新型种植技术手段。小麦种植范围较广,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部门应重点探索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促进小麦优质、高产。基于此,阐述了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价值,从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要点,提出了技术推广方案,希望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与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梁秋霞 《中国种业》2015,(12):45-46
陕南三地均有小麦种植,但小麦的生产现状存有很大的差异,笔者从陕南地理位置、小麦品种的变迁、小麦种植品种的布局、品种审定的数量等方面讲述了陕南小麦的现状,提出了新常态下结合新品种、携同种植大户、培育示范户做好小麦生产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优质小麦品种推广,调整小麦品种结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上,要注意解决好以销定产,品种对路,规模种植,优质优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克山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年均种植小麦面积70~80万亩。近年来,随着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优质小麦新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我们进行了优质小麦品种的试验,目的是筛选出合适的优质小麦品种,并加速推广。1材料与方法克94470、克92-172、  相似文献   

8.
杜永 《中国种业》2016,(10):45-46
对连云港市13个主要小麦品种作为稻茬小麦进行种植,测定了它们的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淮麦33、连麦7号、连麦8号、连麦6号等小麦品种产量较高,烟农19、连麦7号、济麦22、徐麦33等小麦品种品质较优,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结合产量、主要品质性状、抗冻性等综合指标考虑,连云港市目前生产应选择应用连麦7号、烟农19、济麦22、淮麦33等小麦品种,以达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我市是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之一,以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为了适应生产上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需求,2003年秋播时期,我市从全省各地征集了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接班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郑农16、郑麦9023、郑麦005、巨优1号、郑麦9405、宛麦147、新麦9408,以强筋小麦当家品种豫麦34为对照(C K1),以普通麦豫麦18为参考对照(C K2)。试验布点三处,分别设在许昌县农技中心试验场(前茬为大豆)、长葛市…  相似文献   

10.
优质强筋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不仅要选择适宜的生态区域和选用优质专用品种,还要运用优质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一致、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结合当地种植实际及育种经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优质强筋小麦一系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期望成为当地农民种植的必备种植技术读本。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临汾市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按区域利用现有优质专用品种、积极外引品种、加强育种、建立基地等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树正 《种子科技》2011,29(9):44-45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优质小麦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种植模式。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要保证高产条件下的优质,才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施优质小麦示范与推广,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战略调整的意图.改变以前在粮食生产上以温饱战略为主,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小麦品种的品质结构合理性的做法,加快小麦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如何能够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实用技术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及品质,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发展优质小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玉 《种业导刊》2008,(10):16-16
1我市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存在的几个问题 1.1与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不规范,集约化程度低 尽管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制定小麦生产方案时都下达了优质专用小麦示范、种植任务,并要求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大多流于形式。目前,我市优质小麦生产多以群众自发种植为主,一村多种、一户多种、一地多种现象仍然存在,虽然从面积上看我市优质麦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规范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14.
新乡小麦享誉全国,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为持续推动新乡优质小麦产业化,新乡市政府部门结合新乡市实际,从目标、途径、措施等方面制订了详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驻马店市自2000~2003年承担优质小麦基地项目以来,充分发挥了农业大市的作用,优质品种利用的多样性、推广面积的迅速性、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利用驻马店市的有利生态环境,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驻马店市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上将逐步形成品种利用优质化、种植规模化、栽培规范化和供种产业化的有利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栽培技术的核心 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区,调优栽培的核心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 1.1从大的环境条件出发 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的适宜区域,即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种植,依据生态条件及种植习惯确定品种类型.根据本区地力、气候、水利及种植习惯,北部区域以冬性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南部地区以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另外,在地力上优质中筋小麦以高水肥地种植为主,优质强筋小麦以中低肥力区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17.
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应用高科技手段选育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组织的带动和科技进步,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研贸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筛选适应宝应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了16个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为下一年优质小麦推广工作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常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庆 《种子科技》2002,20(1):15-16
近年来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许多农业技术部门、乡镇农科站也纷纷引进优质专用新品种 ,安排对比试验和示范 ,希望能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 ,笔者发现许多筛选出的苗头新品种并不适宜当地大面积种植。究其原因 ,是试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人为的偏差。那么 ,如何从众多的新品种中筛选出适宜的优质专用品种呢 ?1 当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常见问题1.1 盲目引进新品种。近年来 ,农业科研部门选育的小麦专用新品种如雨后春笋 ,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媒体…  相似文献   

20.
1发展现状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强筋小麦,河南北部地区的区域优势更大。根据农业部颁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该区是发展强筋小麦的重点地区。由于我国缺乏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因此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可以获得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双赢,优质麦收购价格要高于普通小麦10%~15%,而企业用于生产专用粉和高档精制粉也可从中获得10%~30%的效益。但是随着优质麦的大面积种植和去年普通小麦价格的回升,农民种植优质麦的比较效益已有所降低。同时,入世后国外进口优质麦的税率下降,国内优质麦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挑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