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初步判断不同菌株生长优势,选育高海拔地区优良羊肚菌菌株,试验对13个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开展了菌核形成试验和菌株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1#、青川1#、6-3的菌丝生长速度、浓密程度、产菌核能力及抗杂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其中菌株L-1出菇产量最高、适应性强,适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3.
开展了6个羊肚菌菌株的核桃林下栽培试验,以期为大理地区羊肚菌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观测各个品种羊肚菌菌丝、菌核、原基、子实体整个生长周期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成熟时间、出菇特点、品质、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6个羊肚菌试验菌株中以六妹系列的LL-1出菇时间最早、品质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5.
刘玥  梁珍  赵坤  李林辉 《食用菌》2023,(4):22-24
以羊肚菌母种F1,两株子囊孢子单胞菌株Fa2、Fa67及其对应的组织分离菌株Ft2、Ft67五株六妹羊肚菌菌株为试验材料,比较其菌丝培养基最适宜碳氮源、菌核量、产量,以期筛选优良的羊肚菌栽培菌株。结果表明,由子囊孢子选育优良羊肚菌栽培菌株的方法可行,试验为人工栽培羊肚菌优势菌株筛选与保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3个商业化栽培羊肚菌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多孢分离及组织分离2种方式分离菌株,并利用冬闲蔬菜大棚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羊肚菌菌株均鉴定为六妹羊肚菌。2种分离方式下,六妹羊肚菌HY8后代分离菌株产量均高于菌株HA1和HY5。菌株HY8多孢分离后代菌株产量明显低于组织分离菌株,而菌株HA1和HY5多孢分离菌株产量略高于组织分离菌株。说明六妹羊肚菌不同菌株的大田表现差异较大,不同分离方式的后代菌株产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羊肚菌生产中选择表现优良的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获得羊肚菌杂交双基因型菌株的时间,选择了6个七妹羊肚菌单基因型菌株和4个六妹羊肚菌单基因型菌株,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状态下杂交,利用PCR技术在第1、3、5和7 d检测杂交菌株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七妹羊肚菌杂交成功率更高,不同条件下3 d基本能获得双基因型菌株;六妹羊肚菌杂交不太稳定,杂交5 d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个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拮抗性、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形成试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羊肚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属于种类或地理分布差异,其导致了生物学特性和外形上的差别。美味羊肚菌菌株M918与尖顶羊肚菌菌株M928亲缘关系及生物学特性相近,M316、M318、M320、M326各有差异。菌株M918、M928的菌丝生长速度及浓密程度明显优于其它菌株,生长旺盛,抗杂能力强,日平均生长速度可达1cm·d-1,是一种菌丝生长较快、菌核形成较多的羊肚菌优良品种,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营养菌丝发酵使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10.
对两株编号分别为L-1和T-1的六妹羊肚菌以及梯棱羊肚菌菌株的母种培养基和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并在沟播、垄播、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L-1菌株和T-1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基均为加土PDA培养基;L-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稻壳15%,木屑40%,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T-1菌株的最适原种培养基配方为小麦32%,木屑55%,农田土5%,腐殖土2%,蛭石5%,石膏1%。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羊肚菌分别只能在筛选出的原种培养基上形成子实体,L-1菌株和T-1菌株沟播覆膜栽培产量分别达到0.54 kg/m~2和0.43 kg/m~2。  相似文献   

11.
对野外茅草林下采集到的一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命名为Y1)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经典分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品种鉴定,并基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及菌核数量从9种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筛选最佳原种培养基。结果为:Y1的子实体菌盖呈黄色,上有凹凸不平的网格,菌柄呈白色、中空,形似羊肚菌;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呈黄色,菌丝粗壮,菌丝结构明显,与羊肚菌属形态特征相似;ITS序列比对显示Y1与羊肚菌属中的黄色羊肚菌类群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野生菌株为羊肚菌Mes-19;筛选出的最优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75%、土壤23%、石灰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资源,并探讨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本试验以羊肚菌属QYY、XF、 FS菌株为供试菌株,以菌丝长势、密度、均匀度、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6种氮源对3个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尿素外,羊肚菌3个菌株均能够很好地利用其他5种氮源,不同产地的羊肚菌菌株对氮源的利用各不相同,羊肚菌菌株QYY、 XF、 FS的最适氮源分别为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钾,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4.56 mm·d~(-1)、 9.92 mm·d~(-1)、 6.63 mm·d~(-1),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22.83、 49.58、 26.50。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8,(6)
介绍了经系统选育而获得的羊肚菌"南农1号"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栽培"南农1号"技术点。"南农1号"菌株,抗杂能力强,出菇早,性状稳定,为南阳地区适宜栽培的羊肚菌菌株,适合在10-11月初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4.
用平板、空试管、断培养基等方法培养羊肚菌菌丝,在显微镜下原位直接观察菌丝间的融合和非融合现象。观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Mel-21和秋天羊肚菌M. galilaea、Mes-16、Mes-19、Mes-20、Mes-21等9个物种,共100多个菌株菌丝间2 000多个接触点;并历经6年时间,用300多个菌株在国内外100多个地点超过500公顷面积进行出菇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单孢菌株的菌丝分枝间有少量部位的可自体融合,融合点不产生新的分枝菌丝;同一物种的不同单孢菌株间菌丝不融合,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培养物内部相互不融合;不同物种间的菌丝都不融合;不融合的菌丝接触点出现Ⅱ型、X型、Y型、T型、π型等状况交叉而过,细胞接触而不融合;未见菌丝间的有性融合;菌丝接触后出现死亡、缠绕、卷曲、打结、膨大等现象;羊肚菌菌丝体纯培养物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腐生型羊肚菌物种的出菇率,超过200个单孢菌株100%,超过100个多孢菌株100%,超过50个纯组织分离物小于50%,超过30个组孢混合菌株小于50%;出菇菌株在形态和产量有显著差异。共生型羊肚菌的菌种都不出菇。能出菇的同一物种的多孢菌株出菇后表现出子实体形态多样性,不同物种混合播种后出菇的子实体为原来物种的形态特征。结论:羊肚菌单孢培养物菌丝间不发生有性融合,单个孢子自身可孕,完全能够单孢出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连续传代培养的羊肚菌菌株稳定性与生产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初筛试验中出菇性能良好的菌株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菌株连续传代培养6~7代(50~60 d)后,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与初始菌株相比,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以16株羊肚菌菌株为试验菌株,经初筛、复筛、中试等,获得能够适应秦巴山区气候环境特点的稳产羊肚菌菌株SMM-06、SMM-07。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利用羊肚菌种质资源,收集、组织分离了5个羊肚菌菌株。通过观察羊肚菌菌株在培养基配方和田间栽培时的生长特性,发现5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特征、菌核特征、平均产量、单菇重均有差异。其中菌株Y-Q1和Y-Q4综合性状最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比较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1在菌丝长速、颜色、密度和产核情况均优于其他配方,可作为羊肚菌母种培养基的配方。在4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中,只有配方3对菌株Y-Q3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他配方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别进行大田栽培出菇试验,记录和分析栽培出菇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中以单孢菌株D7产量和质量表现突出;产量总体表现较好的D菌株的多孢菌株与单孢菌株产量差异大,有多孢减产的趋势;而可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A4、A10、A8构成的多孢菌株C14+A8和A10+A11未出菇,推断育种或菌种生产中多孢菌株的出现可能对产量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梯棱羊肚菌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个羊肚菌菌株为试材,采用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拮抗试验、菌丝生长特性比较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梯棱羊肚菌栽培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速度为6.90~10.57mm·d~(-1),菌株FY2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10个梯棱羊肚菌菌株相异系数在0.53时分为3类,其中FY4菌株与其它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FY1、FY5、FY6、FY7、FY9之间相异系数为0,说明这一类菌株间遗传差异小或为同一菌株;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梯棱羊肚菌遗传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优良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尖顶羊肚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冕  张松 《食用菌》2007,29(6):32
探讨了2种尖顶羊肚菌菌株在5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尖顶羊肚菌M-1、M-2菌株采用胡萝卜黄豆粉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干重最高。  相似文献   

20.
陈影  彭卫红  甘炳成  唐杰  黄忠乾  王勇 《园艺学报》2016,43(11):2289-2290
羊肚菌新品种‘川羊肚菌1号’是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采集到的野生羊肚菌菌株中选育出的。从播种到采收90~110 d,鲜菇产量2.25 t·hm~(-2)。子实体兼有单生和丛生方式。子实体褐色至深褐色,菌柄黄白色。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明显。适宜在四川地区和气候相似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