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南阳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国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304-11306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自然背景、文脉等地方性特征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并借助现代行为地理学理论,研究探讨了南阳市区域旅游的定位和形象设计,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行为形象设计、视觉形象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认为旅游形象设计不能过分依赖CIS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企业导入CI,树立企业形象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示,我国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可以借鉴CI在企业中进行形象设计的一些做法,明确塑造图书馆形象的必要性,从设计思想到具体实施运用,探索性地进行图书馆形象设计,并提出进行图书馆形象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品牌形象是商业竞争中区别个体特征的重要视觉符号,需要设计者依据商业主题和审美体验展现品牌内蕴精神和外显形象。儿童主题餐厅发展在国内餐饮发展中有可预期的巨大空间。论文着眼于"儿童主题餐厅"范畴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讨论,从国内外的概念生成和发展趋势,进入多样化的主题模式分析,最后由优秀案例来观察品牌形象设计诸要素对儿童主题餐厅的视觉形象塑造。旨在关注市场前沿,将西方"家庭消费"的概念导入餐饮市场,促进儿童餐饮市场的发展,同时指导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表现和应用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品牌形象是商业竞争中区别个体特征的重要视觉符号,需要设计者依据商业主题和审美体验展现品牌内蕴精神和外显形象。儿童主题餐厅在国内餐饮发展中有可预期的巨大空间。论文着眼于"儿童主题餐厅"范畴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的讨论,从国内外的概念生成和发展趋势,进入多样化的主题模式分析,最后由优秀案例启发品牌形象设计诸要素对儿童主题餐厅的视觉形象塑造。旨在理论上关注市场前沿,将西方"家庭消费"的概念导入餐饮市场,促进儿童餐饮市场的发展,同时指导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表现和应用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视觉形象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核心,系统完整的视觉形象是提高城市间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主要针对合肥城市形象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视觉形象的设计与实施是促进城市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发展过程。合肥城市的视觉形象设计是集城市的地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视觉元素抽象化的表现其个性化、独特化的城市视觉识别符号。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个乡村在拓展自身产业的同时,会将成立乡村品牌作为提升传播广度的有效手段。但建立品牌不同于其他建设性工作,其必须要具有乡村文化特色,能够与乡村的建筑物、文化特征密切关联。并且可以在视觉形象中得到充分的关联验证。而若要实现上述几点要求,在视觉形象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便属于一种较为可行的路径。本文以此为主,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望文中内容可以为各个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湘绣是湖南的文化品牌.以湘绣发源地长沙县沙坪镇为例证,在分析了该景点形象设计不足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文化景点形象设计原则和策略要求出发,对景点理念、视觉和活动形象等,提出了增强景点吸引力的措施,以求将湘绣打造成湖南耀眼的"文化名片"之一,从而推进湘绣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8.
农业观光园是融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已成为21世纪户外休闲的时尚。从农业观光园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了体验性景观形象设计,总结了竹子景观形象设计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的要素,从形状、质地和色彩3个方面入手进行视觉的景观形象塑造,从筛选或开发具有食用、触摸等价值的竹种和产品,布局适宜的场所等方面出发,进行其他感官的景观形象塑造。在农业观光园中,塑造竹子的体验性景观形象对营造富有特色体验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有着重要意义,是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其本质就是要使竹子景观更加感知化,激发游人内心的美妙感觉,实现人与景观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9.
农业观光园是融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已成为21世纪户外休闲的时尚。从农业观光园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了体验性景观形象设计,总结了竹子景观形象设计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体验的要素,从形状、质地和色彩3个方面入手进行视觉的景观形象塑造,从筛选或开发具有食用、触摸等价值的竹种和产品,布局适宜的场所等方面出发进行其他感官的景观形象塑造。在农业观光园中,塑造竹子的体验性景观形象对营造富有特色体验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有着重要意义,是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其本质就是要使竹子景观更加感知化,激发游人内心的美妙感觉,实现人与景观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0.
火车站枢纽区域作为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环节,其规划设计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进出游客对该城市的印象以及高质量城市景观的营造。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火车站为例,从视觉角度着手,借鉴国内外关于火车站枢纽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以及视觉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案例,对泰安火车站进行实地调研和探讨,分析了泰安火车站枢纽区域视觉景观的现状,同时对其提出了规划设计对策,以期为火车站枢纽区域视觉景观规划设计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企业传播经营理念、建立知名度、塑造形象、加强凝聚力的快速手段,因此研究、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成功经验,对推进高校形象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意义。结合安徽农业大学视觉形象建设现状,将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内容及特征概括总结,对安徽农业大学的学校概况及办学理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安徽农业大学的视觉识别系统,其中包含理念系统、基础系统、应用系统及导视系统四个部分,对安徽农业大学视觉形象的传播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襄樊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中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32-6734
从襄樊旅游业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襄樊旅游形象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旅游形象定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襄樊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地方村镇形象设计能有效提升城镇知名度,促进村镇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地方村镇形象的设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地方村镇形象设计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分析里下河地区农产品品牌特色、视觉组成引出通过手绘来解决品牌视觉困境的方法。其次通过对视觉元素的组成:品牌形象元素、产品形象元素和装饰形象元素的详细阐述,进一步确立了这三项在里下河农产品包装形象上的创新方法。就现代包装设计的不足提出使用手绘图案对于里下河品牌包装的优势,确立了其丰富视觉感受并更受消费者青睐的特性。装饰形象设计中通过手绘方式传达产品的核心观点已经越来越普遍,手绘图案体现了艺术的原创性优势和时代性特点,在视觉表现上运用多元化的手法诠释了品牌形象,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15.
何叶  马耀峰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35-137
利用市场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户县来访旅游者的市场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户县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形象不突出,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急需塑造全新的旅游形象。为了促进户县旅游业发展,构建了一个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等较为全面的旅游形象系统,通过系统地形象设计与策划,可大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形象与区域旅游吸引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青海黄河上游沿岸旅游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认为,青海黄河上游沿岸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面临很好的机遇,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系统(TDIS),对青海黄河上游水上游览带旅游形象进行了塑造。  相似文献   

17.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设置不仅培养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整个校园内其他学生对个人形象的更高层面的追求.形象设计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职场生涯的开端.郑州牧专形象设计专业教师在多方面为改善校园内学生自我形象设计做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带领本专业学生参加权威的专业形象设计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形象设计课在高职高专校园内普及势在必行,为专业教师,们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义务也有责任去为学生们的整体形象设计做教育与引导,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普及方式.  相似文献   

18.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即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掌握视觉形象理论的基础上并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设计中。视觉传达,简而言之,就是传达者与受传者之间就视觉信息进行交流与感悟,培养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树立创新思维模式的意识,是符合受传者视觉方面的需求。本文将首先就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进行简单概述,主要具体分析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锻炼学生创新其视觉思维模式,通过不断地树立创新意识,推动视觉传达设计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视觉传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的一个设计领域。发展至今,不论是网络还是电视、书刊或是杂志,行走在大街小巷,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可以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浅析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校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校形象设计(UIS)的正确实施对塑造良好鲜明的学校形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高校VI设计中出现的识别性统一意识薄弱的相关问题入手,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形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