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东营地区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鸭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鸭的品种也不断增加。但鸭病也有多发趋势 ,自 1 999年春季以来 ,各个饲养场、点不断出现一种鸭的传染病 ,使各个鸭场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失。笔者调查了鸭的这种病的流行学病史 ,经过临床检查 ,在实验室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初步诊断为鸭疫里氏杆菌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 )。1 流行病学检查本病发生于各品种的鸭。由于本地区的鸭主要从外地引进 ,现东营地区没有孵化场 ,引进的鸭一般在 60日龄以上 ,所以发病的日龄都在 60~ 70日龄以上。开产后鸭群也常发病。发病后 ,鸭排粪稀、…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从山西省分离获得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曾引起免疫鸡群的大量死亡,与我国之前分离的病毒抗原差异性较大,称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本研究应用该亚群代表毒株CK/SX/2/06(H5N1),研究该病毒对SPF鸭和鸭胚的致病性,并通过病毒在鸭和鸭胚内的连续传代,探讨该亚群病毒在鸭和鸭胚中的进化规律。结果表明,病毒对3周龄鸭呈低致病性,在各脏器中的复制能力较弱;鸭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排毒水平较低并且不能感染同居鸭。病毒在3周龄鸭和10日龄鸭胚中分别继代感染3代和5代后,对3周龄鸭仍呈低致病性且HA基因未发生氨基酸位点变化。病毒不能致死3周龄鸭和1日龄雏鸭,但能致死10日龄~23日龄鸭胚,而且对鸭胚的致病性随着鸭胚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致死鸭胚时间从对10日龄鸭胚24h致死到对23日龄鸭胚72h致死直至对25日龄鸭胚只感染但不致死。病毒对鸭呈低致病性且在鸭群传播中保持着基因水平和致病性上的相对稳定,对不同日龄鸭胚、1日龄和3周龄鸭致病性的不同表现,与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其他亚群H5N1HPAIV对鸭致病性和进化特点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对家禽养殖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是雏鸭病害之首 ,2 0日龄以内多发 ,雏鸭育雏期是本病盛发期。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 ,供参考。1 饲养分群管理法进雏鸭前 3天 ,鸭舍内用“百毒杀”消毒 ,消灭隐藏于舍内的病毒。雏鸭的饲养密度根据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对发育良好、发育不良和体弱的要分群饲养 ,并及时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一般 1~ 3日龄为 2 7~3 0℃ ,4~ 6日龄为 2 4~ 2 7℃ ,7~ 1 0日龄为 2 1~ 2 4℃ ,1 1~ 2 0日龄为 1 8~ 2 1℃。鸭舍饲养密度 ,1~ 7月日龄每平方米 1 5~ 2 0羽 ,8~ 1 4日龄 1 0~ 1 5羽 ,1 …  相似文献   

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长乐市某蛋鸭场饲养4000多羽蛋鸭,150日龄开始发病,1周内死了40多羽,诊断为鸭瘟,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长乐市某蛋鸭场饲养4000多羽150日龄蛋  相似文献   

5.
1999年 9月 2日 ,微山县某养殖场饲养的 2 6日龄 460 0只雏鸭 8只突然发病 ,2 d后扩至全群 ,发病鸭约占 1 /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及病变观察 ,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  发病情况新购进雏绍鸭 460 0只 (从浙江引入鸭苗 ) ,饲养在约有 51 8m2的敞棚内 ,地面平养 ,干麦草为垫料。饲料自配 ,用塑料饮水器和竹杆自制饮水器具饮水 ,棚外用塑料薄膜铺于浅坑内作为洗浴池。 2 6日龄前雏鸭生长良好 ,从 2 6日龄发现 8只雏鸭不食 ,排黄白色稀粪 ,昏睡 ,此后病鸭逐渐增多 ,2 d后约有…  相似文献   

6.
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新沂市某养殖场饲养的3000只雏鸭,13日龄前发育正常,13日龄后开始发病,一周内死亡400多只,畜主遂到新沂市兽医站门诊就诊,市兽医站门诊诊断为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所敛。用药物治疗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部分雏鸭生长发育较差,体重为正常体重的1/2左右。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目前已有三种不同的血清型——Ⅰ、Ⅱ和Ⅲ型 DVH,三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中和反应和交叉保护作用。而且感染日龄、死亡率和剖检变化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继“从台湾引进白鹦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之后,1985年11月间深圳地区另一鸭场——沙河澄海鸭场,从内地引进的北京白鸭,暴发了日龄更广泛,死亡率更高,剖检变化有所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且因用上次流行时耐过鸭制备的血清治疗无效,但应用本场发病的耐过鸭制备的血清治疗效果显著,初步诊断为不同型的鸭病毒性肝炎,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和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 1989年3月,笔者在门诊中收治一起樱桃谷雏鸭以脚软、瘫痪、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诊断为雏鸭钙磷代谢失调症,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盐城市某农场陈某饲养樱桃谷鸭1700只,棚舍内饲养,喂给雏鸭料。14日龄开始发病,平均每天50余只,雏鸭走路不稳,拉稀,在饲料中增加贝壳粉(2%)、多维素及土霉素(0.04%),疗效不显著,到18日龄发病数增加,开始死亡,又在饲料中增加亚硒酸钠维生索E,至23日龄,死亡110只,20%的鸭发病,来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它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eimerellaanatipestifer)引起的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国外1932年就有报道。国内则于1980年后由北京和广东先后证实了该病的存在。该病近两年来在我区养鸭密集的南宁、柳州、北流、贵港、横县、宾阳等市、县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危害我区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综合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特点此病一般发生于10~60日龄左右的鸭,但主要危害10~30日龄小鸭,最早可见7日龄雏鸭发病,呈急性经过;对日龄以后的鸭发病多呈亚急性、慢性经过。发…  相似文献   

10.
鸭瘟流行的新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瘟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近年来 ,在诸暨及周边县市广泛流行。分析多年来大量临床病例资料 ,发现目前鸭瘟发生有新的流行特征。1 鸭瘟流行新特点1.1 发病低龄化 通过 5 77群鸭瘟病例分析 ,雏鸭发生鸭瘟的比例不断上升。据 2 0 0 0年 1~ 5月统计 ,30日龄内雏鸭发生鸭瘟达17.9%以上 ,最早发病在 7日龄以内。由于发病日龄小 ,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一定困难。1.2 鸭瘟弱毒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诸暨枫桥、璜山、氵里浦及绍兴、金华等地养鸭户对 15~ 30日龄雏鸭用鸭瘟弱毒苗免疫 ,30~ 70日龄时又先后发生了鸭瘟 ,目前类似情况似乎…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1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诊断室接触到一病例,是由顺义某鸭场送来的15日龄左右的北京鸭.根据发病日龄、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霍乱都是鸭的常见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 ,鸭霍乱则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中既可以单独发生 ,又常见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4月 ,潍坊某鸭场鸭大批发病 ,发病鸭日龄在 6 0日龄以上 ,多数在 6 0~ 70日龄之间。经调查本病传播较快 ,鸭群中几只鸭子发病后 ,不断出现新的病例。鸭舍地面潮湿 ,有刺鼻气味。在投放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本病的发病率在 6 %~1 0 % ,致死率在 6 0 %左右。2 临床症状病鸭早期眼和鼻有较多分泌物 ,轻度咳嗽和打喷嚏 ;排绿色稀粪 ;部分鸭出现脱肛…  相似文献   

13.
我镇某养鸭户饲养6000只雏鸭,前期生长发育良好,15日龄有些雏鸭开始发病并死亡,至18日龄时死亡150多只。来我站就诊,经临诊观察、死鸭剖检和药物治疗效果验证,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症状 某个体大型养鸭场,在2000年底鸭群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发病死亡时最小的为8日龄,最大的为45日龄.病鸭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下降或废食,共济失调,鼻孔有粘液性分泌物堵塞,呼吸困难,有的咳嗽、打喷嚏,眼四周有分泌物,死亡前常表现为角弓反张,四肢痉挛.该批雏鸭共2500只,死亡1386只,死亡率为55.4%,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5.
北京某发病鸭场的病鸭,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从病鸭脑脊液、心血、肝中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鸭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5 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1 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6.
我镇某养鸭户饲养6000只雏鸭,前期生长发育良好,15日龄有些雏鸭开始发病并死亡,至18日龄时死亡150多只.来我站就诊,经临诊观察、死鸭剖检和药物治疗效果验证,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下旬,新沂市某饲养户饲养的1 200羽48日龄的鸭突然发病,发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且死亡呈每日递增趋势.经诊断为鸭瘟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春英 《北方牧业》2005,(19):18-18
1发病情况 2005年10月4日.河北省抚宁县王各庄村孙某引进的的60日龄雏鸭发病,500只雏鸭发病率达12%。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不食或下痢.最后消瘦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及湿热垫草发霉等情况,初步诊断为曲霉菌病。紧急用灰黄霉素按600毫克/只进行饮水治疗,每天3次,连用3天.并且及时更换了垫料后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9.
青年鸭痛风     
1发病情况 商水县某养鸭专业村饲养连城白鸭,105日龄前圈养,饲用配合饲料.105日龄以后,该村群众发现沙河内螺蛳很多,为了节约饲料开支,禽主就开始全天在沙河内放牧,让鸭采食螺蛳,天气不好时,人工捞取螺蛳饲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内外均有有关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和防治的报道,但控制办法各异。我场某鸭场90年2月在2日龄至30日龄的雏鸭群中有多批雏鸭发病,药物治疗无效,死亡率在10~50%,给我场养鸭生产构成很大威胁,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经临床诊断和剖检,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经江苏农学院王永坤教授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此病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日龄小、死亡率高。为了及早制止此病在我场的传播流行,我们迅速采取综合措施对该场进行彻底消毒,种鸭全部注射病毒性肝炎疫苗,对已发病的和种鸭免疫后尚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鸭用康复鸭的血清实施防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控制了该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