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还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产业融合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为例,通过分析成佳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即发展以茶为主的种植业、加工业和观光业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通过政府和农户多方面出发和最终得出利于成佳镇今后发展的道路,最终促进全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茶苗繁育大省,当前主要采用短穗扦插为主的无性繁殖方式。本文总结了四川地区茶苗高效扦插繁育技术,包括母本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与管理、出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规范茶苗扦插繁育技术、提高茶苗繁育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强力助推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叶产业化进程。本文从园地选择、园地整理、品种选择与茶苗运输、茶苗栽植、苗期管理、越冬管理几个方面详尽介绍了信阳茶区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钼在茶树中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不同浓度钼处理的水培茶苗体内核酸,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钼、磷含量及茶苗的光合强度、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顶梢和根中IAA、GA#-S。(赤霉素1、3、4、7)和ABA(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钼有利于茶苗叶中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RNA含量有所下降;1.00和2.00ppm钼促进茶苗茶氨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合成;钼处理增加茶苗对钼的吸收,但减少对磷的吸收;同时钼促进茶苗的光合强度和根中硝酸还原酸活性,但浓度效应有所不同;钼也影响IAA、GA#-S和ABA的合成和运输。  相似文献   

5.
临安市从2003年开始,无性系新茶园的发展势头较强,但因缺乏管理经验导致茶苗在高温期间大量死亡,茶苗成活率只有60%左右,有些茶农补苗率将达40%以上,损失惨重。所以做好幼龄茶园抗旱抗寒的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幼龄茶园行间铺草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幼龄茶园铺草后茶苗成活率可提高30-40%茶。  相似文献   

6.
应用地膜覆盖法扦插繁育茶苗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地表温度,促进茶苗插穗剪口提早愈合与发根,促进茶苗生长。在覆盖期内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水分蒸发,大大减少管理用工。同时解决了扦插季节性强的矛盾,将夏季扦插延迟到11月份(常规扦插适宜季节为3~10月份),在保证茶苗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将茶苗在圃时间缩短2~3个月,同时避免了高温下的烦琐管理。现将地膜覆盖繁育扦插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堆肥浸提物和堆肥茶抑制爪哇根结线虫的盆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腐熟堆肥的浸提液(1:3,W/V)和由浸提液制备的堆肥茶作为盆栽番茄的液态肥,以评估其对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种群的影响。盆栽番茄苗并于4周龄时接种根结线虫第二期幼虫(J2)。试验期间用30%稀释的堆肥浸提液和堆肥茶原液淋灌。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35d后,堆肥茶使根部的根结数量约下降56.9%,土壤和根中的线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5.5%和33.9%;接种70d后,根结数量约下降51.4%,土壤和根中的线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9.4%和66.3%。随着堆肥浸提物和堆肥茶使用浓度的增加,根结数量和最终种群数量均呈指数降低,堆肥茶的效果略优于浸提液。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茶苗短穗扦插栽培技术,包括茶苗品种选购、茶苗栽植时间选择、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茶苗移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茶园建设、茶苗种植、茶园管理三个方面出发,系统性总结了枞阳白茶种植中的茶园规划与开垦、茶苗选择与定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灾害防护等种植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14,(7):23-23
对于很多新种植的的茶苗来说,要度过寒冷的冬季是一个挑战;对于茶农来说,改如何保护小茶苗安全过冬,这也是一个问题。为此专家表示:由于新种茶苗根系吸收能力较差,抗寒能力较弱,为确保一次建园成功,  相似文献   

11.
无性系良种茶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丹阳市现有茶树种植面积超过800hm^2,但无性系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左右。为了提高无性系良种茶覆盖率,加大无性系茶树推广力度,解决外地茶苗栽种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我们于2002~2003年在江苏省丹阳市杏虎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建立无性系良种茶育苗基地,采用短穗扦插和遮阳网覆盖技术,进行茶苗繁育试验,扦插的茶苗成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无性扦插苗冬季移栽,插蕨草遮阴,次年9月拔除,茶苗成活率显著高于不遮阴者,极显著高于种玉米遮阴者,并且不影响茶苗高粗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介绍无性系茶苗的种植与管理,主要包括园地选择、园地开垦、品种选择、茶苗运输、茶苗移栽、苗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无性系茶苗成活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保靖黄金茶1号为材料,结合生产中苗圃铺新黄土的措施,研究了GGR7号生根剂对扦插穗条根系发生、扦插茶苗切口愈合与出圃时茶苗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GGR7号生根剂对茶苗根系发育影响显著,但对根系的伸长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茶苗切口愈合以及茶苗出圃时的株高均无显著影响.这说明GGR7号生根剂仅对茶苗根系发育作用较大,对茶苗株高等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茶树短穗扦插成活率,研究了扦插时间、扦插基质、扦插品种及插穗种类对茶苗成活率、出圃率和茶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上旬扦插最好,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92·4%、80·4%,1足龄茶苗达到Ⅰ级扦插茶苗质量标准;扦插基质以处理 D(泥炭土上铺泥砂土)扦插茶苗成活率、出圃率最高,分别为71·1%、65·4%,且1足龄苗达到Ⅰ级扦插茶苗质量标准;不同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存在差异,表现为乌牛早>福鼎大白茶>迎霜>白毫早>碧香早;粗插穗和短插穗的扦插成活率高,茶苗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自2003年在茶树种植方面获得技术性突破实现南茶北引之后,茶树种植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当前烟台市茶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4万亩,茶树种植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随着烟台市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茶农对茶苗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由于繁育技术尚不成熟,茶苗繁育常伴随根结线虫病发生,主要表现为茶根部长出肿瘤,根系畸变,茶苗死亡等。笔者经过多年茶园管理和茶苗繁育经验,总结出烟台地区茶苗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茶农茶园管理、茶苗繁育提出了合理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茶苗假植是提高山东引种南方无性系良种茶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筛选适宜山东气候条件的茶苗假植密度,以金萱茶树品种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设置1株/丛(D1)、25株/丛(D2)、50株/丛(D3)、100株/丛(CK)四种假植密度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茶苗的根形态参数、根系活力、新梢长度、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移栽前的成活率,结果表明:(1)假植茶苗根区温度随密度增大而升高,在休眠期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而萌芽期仅D1显著低于CK。(2)茶苗新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数量均表现为D3D2CKD1,但D3、D2间差异不显著。此外,D3发根最早,且在休眠期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2在萌芽期根系活力最高,但与D1、D3无显著差异。(3)茶苗成活率及新梢长度均以D2最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值在休眠期均为D3CKD2D1,在萌芽期却为D2D3D1CK。综合分析比较,以D2处理能保持较适宜的根区温度,根系发育较好,萌芽期根系活力最高,新梢生长快,同时光照、水分、营养胁迫较小,是较为适宜的茶苗假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建设高标准茶园,抽槽换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但有人认为,无性系茶园立地条件较好,茶苗无主根,茶树根系分布较浅,不需要抽槽换土,因而在建园时免去了这一关键技术环节,将地翻耕后直接移栽茶苗.此法虽简单、省工,降低了建园成本,对茶苗早期生长影响不大,但却不利于茶树的后期生长和茶园的持续稳产、高产,给产业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9.
利用腐熟堆肥的浸提液(1∶3,W/V)和由浸提液制备的堆肥茶作为盆栽番茄的液态肥,以评估其对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种群的影响。盆栽番茄苗并于4周龄时接种根结线虫第二期幼虫(J2)。试验期间用30%稀释的堆肥浸提液和堆肥茶原液淋灌。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35 d后,堆肥茶使根部的根结数量约下降56.9%,土壤和根中的线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5.5%和33.9%;接种70 d后,根结数量约下降51.4%,土壤和根中的线虫数量分别下降了49.4%和66.3%。随着堆肥浸提物和堆肥茶使用浓度的增加,根结数量和最终种群数量均呈指数降低,堆肥茶的效果略优于浸提液。  相似文献   

20.
景东县茶试站自2000年建成投产6.67bm^2亩良种母本园后,到2008年,累计采收优质枝条612t,可供繁育茶苗2亿株。应用于生产后苗木成本比调进降低71.9%,茶苗定植成活率提高30%。良种母本园的建设成功,促进了茶叶生产技术改进速度,调整了品种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