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夹带剂和夹带剂料液比进行优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7kg/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平均提取率15.12%。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本实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并确立其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论】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瑞香狼毒根部油脂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分离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瑞香狼毒根部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O2流量21L/h,萃取时间为100min,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6°C,分离温度45°C、分离压力5.5Mpa。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瑞香狼毒根部油脂萃取率达到3.57%。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及分析其组成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大蒜精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大蒜精油的组成。结果表明: 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80min;GC-MS分析确定了大蒜中24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含硫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苍耳子油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苍耳子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苍耳子进行萃取,并根据苍耳子油的得率,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5kg/h。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韭菜籽中萃取出韭菜籽油,研究韭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籽粉碎粒度为50~60目,萃取压力为22~25 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5 h,CO2流量为3.0 L/h,该条件下萃取率达17%以上。  相似文献   

6.
孟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89-295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为金柑籽中柠檬苦素的开发提供理化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夹带剂、夹带剂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萃取压力为33 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柠檬苦素提取率达3.98 g/kg。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柠檬苦素提取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籽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提取率的二次多元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茶油提取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对茶油提取率影响极显著,萃取压力与萃取温度的二次项影响显著,根据萃取模型优化出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1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2.6 h,在该条件下茶油提取率为96.48%,与试验值96.58%的误差小于5%,说明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_2萃取的茶油与压榨、浸出法提取的茶油在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别,而毛油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罗望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对罗望子进行了的萃取,得到罗望子萃取物。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粒度、CO2流量对罗望子萃取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4h、粒度40目和CO2流量25 L/h,在此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法得到的罗望子萃取收率为4.08%。并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GC-MS)对罗望子萃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鉴定了4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为98.35%,其中主要成分为:5-甲基-2(3H)-呋喃酮、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十六酸、亚麻酸、5-甲基糠醛、油酸、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9.
以大蒜汁为原料,研究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大蒜素的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素的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30℃,CO2流量为30 m3/h,大蒜素萃取率达0.35%,其中大蒜素含量为46%.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籽中的油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速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拟合试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 Expert 8.0.6优化试验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50 min,CO_2流量30 L/h,在此条件下黄秋葵籽油萃取率为19.6%。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胚芽油的出油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结果】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主要影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并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38℃,CO2流量为10kg/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具有工艺简便易分离,无溶剂残留等特点,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姬松茸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研究超临界萃取姬松茸酚的最佳工艺。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酚类物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并优选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为60%乙醇,萃取温度75℃、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为20L/h、夹带剂用量120mL。然后再进行了动态萃取与静态萃取的比较,得出先静态萃取1h后再动态萃取1h,萃取率最高,酚类物质的得率达2.431%。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较优化后的乙醇浸提法姬松茸酚得率高出14%,且夹带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菜籽皮是油菜籽脱皮制油过程中的副产物。为了提升菜籽皮的综合利用价值,探讨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菜籽皮原花色素的工艺。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萃取时间为150min,此条件下,菜籽皮中的原花色素提取率为23.35%。  相似文献   

14.
以干燥粉碎后核桃仁为原料,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30 MPa,萃取温度50℃,分Ⅰ压力8 MPa,分Ⅰ温度55℃,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蔡莉 《保鲜与加工》2018,18(5):72-78
以雪莲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菊糖工艺。结果表明,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雪莲果菊糖最佳工艺为:雪莲果粉碎度80目,木瓜蛋白酶用量10 mg/g,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52 ℃,CO2流量30 L/h,此时雪莲果菊糖得率可达84.37%。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法较传统提取法(酶法、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无论提取时间还是菊糖得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工艺参数,以杜仲翅果为原料,杜仲翅果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分别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时间,再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性试验,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得率的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最优萃取工艺技术参数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5 MPa、分离温度45℃、分离时间50 min,在该工艺参数下,杜仲翅果油的得率为14.73%,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61.37%。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回收利用洋葱皮中的活性成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洋葱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30 MPa,提取时间1.5 h,夹带剂流量0.40 mL/min,经测定该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7.89%。  相似文献   

20.
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茶叶籽在生产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群体茶树品种的茶叶籽为原料,在优化筛选其干燥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选用阴干脱壳并烘至足干工艺对其进行干燥,以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3个单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与验证性实验,优化筛选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技术。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萃取得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其中萃取温度影响显著(P0.05)。超临界CO_2萃取茶叶籽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55℃、CO_2流量20~30 kg/h,时间16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得率为8.77%,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80.30%,比传统索氏提取法的得率6.02%、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79.67%分别提高2.75%、0.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