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西8个市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材料,通过论述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状况、桉树人工林经济产业结构、桉树人工林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分析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经济结构组成,结合广西桉树人工林基本情况对广西桉树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期为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桉树工业原料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省区正在大规模发展速生桉树工业原料林.以速生桉树工业原料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马尾松、相思人工林引起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学问题,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此亦有争论.作者根据速生桉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人工林生态学研究的多年实践,针对目前广西、云南等地发展速生桉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放弃炼山为核心,兼顾工业原料林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桉树人工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中国林学会批准,其下属的二级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广东省湛江市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召开。参加成立大会的代表来自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和上海市等十一个省(区、市),除有林业系统中从事桉树科研与推广、生产、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外,还有  相似文献   

4.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西境内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状态,将桉树与其他当地种植树种进行了经济比较,总结了桉树经济效益,并对广西区内各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估,评定了广西桉树人工林优势生产区域,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6.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近10多年来,桉树以其速生丰产的优势,在广西地区得到迅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上的争论。分析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的现状,提出了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以期完善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桉树Teratosphaeria枝干斑点溃疡病(简称桉树斑点溃疡病)是由Teratosphaeriazuluensis或T.gauchensis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桉树人工林中的真菌病害。目前,由T.zuluensis引起的桉树斑点溃疡病已经在我国广东、广西的桉树人工林中被发现。利用微卫星探针对华南地区的3个T.zuluensis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我国一些区域T.zulu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很高且存在基因重组现象。本文对桉树斑点溃疡病的病原、分布、病害特征、致病菌的鉴定分类方法、致病菌的种群多样性、致病菌的致病力测试结果以及针对桉树斑点溃疡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以控制桉树斑点溃疡病对我国桉树商品林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桉树人工林冻害情况和指导桉树人工造林,采用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闽清县8个乡镇桉树人工林遭受冻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别选择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和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为调查对象,开展了环境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冻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乡镇桉树人工林受冻害面积表现为云龙坂东白樟白中塔庄梅溪省璜金沙,其中以后垄村、洪安村和云渡村的桉树受冻最为严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桉树人工林受冻害程度加重。随林龄的增加,桉树人工林受冻害程度呈下降趋势。可见在闽清种植桉树应选择海拔450m以下的林地,并适当安排好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加拿大嘉汉木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国际桉树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至 6日在中国广东省召开。会议内容包括 :桉树发展及其对生态、社会的影响 ;桉树遗传与树木改良 ;桉树造林与人工林管理 ;桉树病虫害防治 ;桉树木材加工与利用等。来自澳大利亚、巴西、芬兰、法国、印尼、日本、印度、葡萄牙、南非、瑞典、泰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共 1 5国的桉树专家 ,与国内广东、广西、江西、云南、海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 7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考察广东省高要市的嘉耀公司的桉树刨花板厂、桉树人…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桉树是一种适应性强、速生阔叶树种。我国引种桉树的历史有80余年,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和云南等6省区。人工栽培的桉树,已广泛运用于锯材、纸浆和人造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1月17日至20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暨桉树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选举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贵州、江苏、陕西、北京等13省(区)市从事桉树科研、生产、推广的科技工作者;大、中专林业院校;中国林科院;轻工、农垦部门;省(区)林学会或省林业厅科技处、林业技术推广站主要领导等代表91人。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李葆珍.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桉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于2001年11月3-5日在四川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召开!来自北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四川、江西、贵州、海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桉树科研、推广、生产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共42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桉树在我国  相似文献   

14.
《广西林业科学》2011,(1):82+81
2011年2月22日,由广西林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广西桉树人工林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通过了广西区林业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本成果主要由"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测定、评价及平衡施肥技术应用"、"桉树生理性缺素病症及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徐大平  张宁南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201
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促进人工林产业生态化。从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及对区域水分平衡影响的研究,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研究,桉树人工林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三方面对我国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的基本结论:(1)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2)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桉树人工林普遍存在地力衰退的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导致养分循环不畅;不合理施肥导致元素之间的供给不平衡。早期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热带土壤本身的脆弱性和降雨量集中也促成了地力衰退的发生。目前由于整地措施的改进、施肥量增大和元素间搭配更加合理、树种的改良和在桉树人工林内采集燃料的减少,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已经得到根本性的逆转。(3)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会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由于桉树的速生、丰产、优质特性,在广西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也成为争论话题。分析了广西桉树人工林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 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引言桉树原产澳州,是世界著名速生丰产树,耐旱耐湿,树姿优美,树冠高大,四季常青,木材用途广,许多热带、亚热带国家引种栽培。有670余个品种(包括变种)。我国引种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江西、浙江、台湾、贵州、湖南等主要省市区栽培,据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973—2018年我国桉树人工林资源变化情况、生产力及碳汇能力,揭示桉树人工林连续种植下土壤肥力消耗问题和生产力变化规律,客观评价桉树人工林对保障我国木材供给、保护天然林资源、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和缓解气候变化的贡献,并为制定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73—2018年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3 564块桉树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03、2016年2期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和气象资料等,分析桉树人工林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并连续跟踪固定样地桉树变化,根据1994—2018年5期25年桉树人工林固定样地蓄积量数据,定量评价我国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碳积累能力、弃种率及其原因,构建桉树人工林弃种率模型和生产力模型。【结果】桉树在我国的适宜栽植范围为年均气温19~21℃、年降水量1 400~1 600 mm、海拔0~300 m的区域。全国桉树人工林年均生产力一般为4.14~8.57 m3·hm-2a-1,以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4省(区)较高,2~3年生桉树人工林接近40 m3·hm  相似文献   

20.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蓄积、空间分布及生产力现状;分析了广西桉树人工林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