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麦品种的蛋白电泳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含有不同的麦醇溶蛋白(gliadin),因此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小麦。这种方法不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5个不同品种小麦的麦醇溶蛋白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并对乙醇、脲提取的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麦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差异明显,将疑胶  相似文献   

2.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贮藏蛋白变化及其与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文  姚大年  张文明  郑文寅 《种子》2006,25(7):16-19
选用烟农19与郑麦9023为材料,采用A-PAGE和SDS—PAGE电泳方法,研究了新、陈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贮藏蛋白质的变化及降解速度,结果表明,高活力种子醇溶蛋白变化明显,降解较快,低活力种子醇溶蛋白变化不大,且降解迟缓:高活力种子与低活力种子的谷蛋白降解速度变化均不明显。本研究认为,通过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可以直观地判断小麦种子的活力水平,其中通过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判断更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及应用张玉良,张晓芳,舒卫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胚乳中的主要贮藏蛋白。在成熟种子中,它约占总蛋白含量的40%。双向电泳表明,每个小麦品种大约包括45个麦醇溶蛋白组分,这些组分...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麦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的差异性。以来源不同的38份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FOSS凯氏定氮仪测定其籽粒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参试材料醇溶蛋白带型。对参试材料的籽粒总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带型的差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38份大麦品种的总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遗传差异显著,醇溶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醇溶蛋白含量将参试材料聚为3类;38个大麦品种SDS-PAGE凝胶电泳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根据电泳谱带将共参试材料聚为构成18种类型,不同类型大麦品种数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适宜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大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醇溶蛋白是小麦的主要储藏蛋白,具有丰富的品种间特异性,影响和参与小麦醇溶蛋白积累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因此,醇溶蛋白常被当作小麦的指纹,可用于种子纯度鉴定。为了研究小麦发育早期纯度鉴定的方法,以济麦31、津强11号、津强13号开花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研究材料,以醇溶蛋白表达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A-PAGE电泳技术,探明醇溶蛋白带谱特征,明确开花后5,10,15,20,25,30,35 d,成熟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带谱积累情况,确定利用醇溶蛋白鉴定小麦纯度的籽粒最早发育时间节点。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5~10 d的籽粒检测不到醇溶蛋白带谱,开花后15 d的籽粒醇溶蛋白开始积累,但是带谱表达不完全,开花后20~25 d的籽粒醇溶蛋白带谱完全表达,与成熟籽粒带谱一致。因此,小麦开花20 d后的籽粒,可用于鉴定小麦种子纯度;利用开花后20~25 d大田种植的津强11号小麦进行醇溶蛋白带谱鉴定,可以准确鉴定出混杂籽粒,并明确该地块种子平均纯度为90.88%。因此,本研究探明了醇溶蛋白的积累模式,为找到未成熟籽粒可以进行醇溶蛋白鉴定的最早籽粒发育时间,实现收获前的纯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种子企业鉴定种子纯度提供了快速、简便、高效的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6.
应用A-PAGE电泳方法鉴定豇豆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3种提取液提取种子醇溶蛋白,利用改进的ISTA小麦和大麦醇渣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对豇豆不同品种种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20%二氯乙醇+1%2.巯基乙醇+18%的尿素为提取液。且加样量为10μl时,电泳图谱条带清晰,可以对豇豆品种进行有效地鉴定。利用超声波处理样品可以缩短样品提取时间并得到同样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品种的标准程序的基础上,对影响电泳效果的各主要因素进行逐一筛选、改进,尤其是实验设计的NaOH—醋酸—甘氨酸缓冲系统和先低后高再低的电泳方式使此项技术具有快速、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易剥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适于一般实验室利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技术对小麦进行大量的快速简捷的筛选、鉴定等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冬麦区主栽品种醇溶蛋白组成的遗传演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改良的pH3.2A-PAGE技术分析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建国后不同时期的51个主栽品种和21个骨干亲本的醇溶蛋白组成及其遗传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主栽品种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变异类型,是今后小麦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材料共分离出72种醇溶蛋白组分,供试主栽品种含有其全部组分,其单品种谱带数目在21~41之间,品种间各类蛋白组  相似文献   

9.
郑成超 《种子》1990,(1):58-58
一、原理从种子中提取的醇溶蛋白在pH3.2条件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产生的蛋白质条带与遗传基因有关,被称为品种的“指纹”(fingerprints)。由单粒种子所产生的“指纹”可用于鉴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印度小麦品种的麦醇溶蛋白带型和遗传多样性,本试验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印度近50年来培育的159个小麦品种麦醇溶蛋白带型。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麦醇溶蛋白带型存在广泛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指数(H)=0.875)。共鉴定出147条带型,其中ω麦醇溶蛋白区域有45条不同的带型;γ麦醇溶蛋白区域有42条;β麦醇溶蛋白区域有30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红掌已知品种数据库,了解国内市场上红掌品种的现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指导,同时探讨已知品种数据库在新品种DUS测试中的应用。历时4年共收集了87个红掌品种,构建了红掌已知品种数据库。计算39个DUS测试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对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直接筛选和聚类分析方法在筛选近似品种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红掌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00%~89.29%,平均变异系数为43.67%,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3;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63%~32.34%,平均变异系数为26.5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2,表明红掌品种间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基础较狭窄。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数量性状间均显著正相关。根据调查问卷提供的性状直接从已知品种库筛选或以聚类方法均可有效地筛选或验证近似品种的有效性。可见红掌已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偏低,不利于品种的进一步改良,已知品种库的建立可为DUS近似品种的筛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比较鉴定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普通陆地棉品种的耐盐性差异,指导耐盐抗虫棉品种选育,以双价抗虫棉品种SGK321和普通陆地棉品种‘石远321’(SY321)为材料,利用不同盐分含量砂培和土培试验研究它们苗期的耐盐相对指标和某些耐盐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盐(NaCl)胁迫下,SGK321棉苗叶片的丙二醛和Na+含量均高于SY321,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K+、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K+/Na+值、净光合速率及各项耐盐相对指标均低于SY321,耐盐综合指标低10.3%,差异显著。总体上,SGK321苗期的耐盐性明显低于SY321。表明选用耐盐性强的亲本并注重耐盐性选择是培育耐盐抗虫棉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去  李良白 《种子》1994,(3):16-17,49
该文建议以历届区试品种CV值大样中点值M'为总体正态分布原点,选用适宜小概率,导出标准差理论值S'后,再进行数量分类计算,作为对原法的改进方法,经此改进,既不出现负值,且复盖面广;更加合理、适用;可进一步提高区试品种评定分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冠层辐射和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赵会杰  李有  邹琦 《作物学报》2002,28(5):654-659
对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比较研究表明, 大穗型品种生育前期(拔节前)存在一定的漏光损失, 群体光合速率(NCP)低于多穗型品种, 但中后期群体总茎数较少, 冠层透光率较高, 消光系数较低, 中下部叶片可得到较好的光照, 绿叶衰退缓慢, NCP和群体叶源量均高于多穗型品种, 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胶东地区适宜的小麦品种类型与育种方向,通过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采用t测验法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若干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单茎草重、茎质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比多穗型品种高0.958 g、0.011 g/cm、5.354粒、5.460 g、0.504 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经济系数和群体产量比大穗型品种高289.847万/hm2、0.027、859 kg/hm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胶东地区生态条件下,应以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成穗率高、产量三因素协调的多穗型品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资源与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山东省小麦生产变化规律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调查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1975—2010年)的小麦栽培品种、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栽培面积从1980年逐渐增至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小麦总产量从1975年稳步增长至2000年之后趋于稳定。小麦品种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大产量栽培品种(产量?105 t)虽然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单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栽培面积的减缩幅度,使得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总产量趋于稳定,对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选育的优良小麦大产量栽培品种对于推动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白菜吸收积累镉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飞飞  杨君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72-175
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试验,比较不同镉浓度下27个小白菜品种吸收和积累镉能力的差异,探讨在一定镉污染土壤中小白菜可食部位镉含量低于国家最高允许限量标准最高限值品种(Cd-PSC)的存在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土壤镉浓度0.516 mg/kg时,小白菜地上部分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为11.11%;而在土壤镉浓度1.133 mg/kg时其超标率达81.48%,表明小白菜容易受到镉污染。品种1(‘白梗白叶’)、品种11(‘京冠1号’)、品种19(‘高梗白’)、品种20(‘秋田火之清’)在2种镉浓度下地上部分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标准,但其生物量不受影响,存在着小白菜的Cd-PSC,可以推荐在土壤镉污染程度略超国家二级标准或具有潜在受污染风险的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甘肃省张掖农业气象观测站 1986—2014年春小麦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品种更新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生育期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9年来该地区气温显著升高,递增率为0.81℃/10a;降水量减少,年递减率为2.09mm/10a,气候呈现变暖趋势。温度增加与品种更新均对生育期天数的减少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量与气象要素、产量要素及品种的关系,可以发现穗粒数和品种更新均导致了春小麦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DNA标记在植物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地了解DNA指纹在品种鉴定上的利用现状,更重要的是促进DNA指纹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于植物品种鉴定,本研究归纳了目前开发出的可用于植物品种鉴定的DNA指纹技术,指出已有的DNA指纹品种鉴定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DNA指纹应用于品种鉴定的分析措施,并认为受限于缺乏可以将DNA指纹转化为植物鉴定信息的理想措施,所以DNA标记还未真正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提出一种基于DNA指纹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定简图(MCID)法是很重要的,本研究也重点阐述了MCID法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Two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selected to identify 24 bread wheat cultivars commonly grown in France and to estimate the proportions of cultivar and hybrid grains in the harvests of four 4‐cultivar mixtures (CM 1‐4) planted in equal proportions in farmers’ fields. This technology was used not only to determine whether a mixture comprises the declared cultivars, but also whether there is any contamination with other cultivars, to identify the contaminants and to estimate their proportions. At harvest, the cultivar proportions ranged from 15 to 37%. Only in the mixture CM2 (‘Malacca’, ‘Somme’, ‘Renan’ and ‘Soissons’), did the cultivars contribute equally to the harvest. The other cultivar mixtures CM1 (‘Malacca’, ‘Somme’, ‘Renan’ and ‘Camp Remy’), CM3 (‘Malacca’, ‘Texel’, ‘Apache’ and ‘Aligre’) and CM4 (‘Malacca’, ‘Somme’, ‘Apache’ and ‘Virtuose’) showed significantly unequal cultivar proportions with ‘Somme’ dominating ‘Renan’ and ‘Camp Remy’ in CM1, and ‘Apache’ dominating ‘Malacca’ and ‘Aligre’ in CM3 and ‘Malacca’ in CM4. Similar cultivar proportions were measured with gliadin and glutenin markers in the mixtures CM3 and CM4, confirming the results with microsatellites. No contamination was found. Hybrids accounted for between 1.3 and 6.3% of the grains produced in the four cultivar mix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