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婴幼儿配方奶粉脂肪酸母乳化调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乳脂肪中最重要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中,大约有70%的C16:0是酯化在Sn-2位上,而普通婴幼儿配方粉中脂肪酸的C16:0大部分连在Sn-1或Sn-3位上,这种结构差异不利于婴幼儿的消化和吸收。富含Sn-2棕榈酸的甘油三酯(Beta-pol)模仿了母乳脂肪的结构,其所含的棕榈酸C16:0约有40%~70%是酯化在Sn-2位上。研究表明,添加了Beta-pol的婴幼儿配方粉,能够促进婴幼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有效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可最大程度使乳粉中的脂肪酸接近母乳。OPO具有促进婴幼儿对钙和脂肪的吸收、减轻便秘等强大的生理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综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OPO的功能与检测方法,旨在为开发、研究OPO的营养价值与检测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母乳乳脂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乳脂及植物油。母乳被认为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来源,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具备供婴儿发育食用的母乳。因此,组成和功能更加接近母乳的配方乳粉在优化配方乳粉喂养婴儿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模拟人乳脂肪,配方乳粉脂肪母乳化随即诞生。随着母乳脂质更多功能的发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脂肪已经可以在脂肪层面实现母乳化,甘油三酯层面的母乳化一直在随着营养科学的认识而进步。本文综述婴幼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婴儿配方奶粉脂肪母乳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乳化”是婴儿配方奶粉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此目标引导下,婴儿方奶粉的母乳化进程也逐渐由宏观走向微观。婴儿对母乳脂肪的消化吸收比婴儿方奶粉高,不仅取决于脂肪酸的含量,还与母乳中所含的种类、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脂肪酶、乳状液状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模仿母乳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使婴儿配方奶粉中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研究表明,添加了1,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婴儿配方粉,能够促进婴幼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有效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婴幼儿配方乳粉(infant formula,IF)开发的金标准。精准模拟母乳的营养组分,是实现IF产品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更好模拟母乳脂质,依据已报道的母乳数据开发了新一代IF,然后对比分析母乳和新一代IF中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与母乳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新一代IF和母乳在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组成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5%和>70%),表明新一代IF实现了对母乳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的高度模拟。  相似文献   

6.
用胰脂酶专一水解掉牛乳脂肪甘油三酯sn-1和sn-3位置上的脂肪酸得到sn-2单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再通过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离出sn-2位单甘油酯,甲酯化后,用GC-MS对sn-2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夏季牛乳脂肪sn-2位脂肪酸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月桂酸2.57%、豆蔻酸7.68%、棕榈酸34.74%、亚油酸11.56%、油酸22.53%、硬酯酸15.21%.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设计一直以母乳作为黄金标准。随着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和人们对母乳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这些物质的生物学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人们正在通过调整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和比例,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和生物学功能作用,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母乳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母乳是满足婴儿生命最初阶段所有营养需求的第一和唯一的食物来源,被公认为婴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最佳营养形式。母乳除为婴幼儿提供营养外,还通过使婴儿接触各种气味化合物的感觉体验来影响婴儿对味道和食物的偏好。为了更好将母乳气味研究应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使婴幼儿配方乳粉更接近母乳的效果,本文对母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气味化合物成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介绍,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牛乳是婴儿配方乳粉的基本原料之一。牛乳和母乳较为接近,总脂肪含量差异不大,但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大。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旨在为从事婴儿配方乳粉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崔承远 《中国乳业》2021,(12):105-110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酸包含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丁酸、己酸、辛酸、癸酸作为饱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丁酸、己酸、辛酸及癸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试验,包括方法检出限、方法定量限、方法精密度以及方法正确度等。试验数据均为良好,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母乳中各宏量营养素的特点,通过调节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婴幼儿食用的配方乳粉,并对该配方乳粉进行了体外消化实验,以考察该配方乳粉配方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配方乳粉中各宏量营养素含量均符合国内外标准要求,能满足婴幼儿对宏量营养素的需求.该配方乳粉总消化率在88%左右,优于市售配方乳粉和羊乳粉,且在酶含量提高的情况下,该配方乳粉蛋白质消化率可达95%,表明该配方乳粉配比合理,利于婴幼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3.
雷氏盐比色法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雷氏盐比色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含量的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回收率高,能克服传统方法中繁琐、仪器设备昂贵等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以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常量营养素钙、铁、锌,微量营养素VB1、VA、烟酸为指示指标,跟踪研究了不同工艺生产的配方奶粉产品的营养素货架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保质期内不饱和脂肪酸、VB1、碘等有一定的衰减,蛋白质、脂肪、钙、铁、锌变化不明显,水分含量有上升趋势,总体干法湿法复合工艺更有利于产品货架期营养保存.  相似文献   

15.
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营养来源,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磷脂具有促进婴儿肠道、大脑及认知发育等作用,对婴幼儿健康发育非常重要.本文对母乳磷脂进行介绍,重点阐述现有文献资料中不同国家/地区母乳中磷脂的组成及含量差异,并对比分析母乳磷脂组成与磷脂脂肪酸组成与牛乳、山羊乳和绵羊乳存在的差异.旨在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确定在不影响牛奶产量、牛奶成分、乳脂肪酸组成和牛奶感官质量的情况下,用不同水平甘油代替大麦对泌乳中后期奶牛的影响。试验选择了4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部分混合日粮中,粗甘油替代大麦的含量分别为日粮干物质的0、6%、12%和18%。每天记录个体产奶量、采食量和挤奶频率,每周分析牛奶成分。对新鲜牛奶和贮藏7 d的牛奶样品进行感官分析。部分混合日粮的摄入量随甘油添加水平由0升高至12%,增加近1 kg,甘油由12%升高至18%,减少约1 kg。甘油水平由0升高至6%时,精料摄入量下降0.5 kg。随着日粮中甘油比例的增加,牛奶产量呈线性下降(P<0.05),而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0.08),导致能量校正乳水平随甘油水平的升高表现为二次曲线效应,其中6%甘油组产量最高,18%甘油组产量最低。蛋白质和乳糖产量随日粮中甘油比例的增加线性下降(P<0.05)。随着日粮甘油比例的增加,牛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比例线性下降(P<0.05),而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比例大部分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甘油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可以在不影响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在泌乳中后期奶牛日粮中替代大麦的水平高达18%。但日粮甘油水平超过12%时可能会降低能量校正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母乳是婴幼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理想的食品,是婴幼儿营养的最佳来源。母乳作为婴幼儿配方食品的重要参考标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对于母乳脂肪酸研究增多,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脂类组成的含量、含量变化规律、影响含量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母乳脂肪酸构成受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及经济条件影响,为通过改变母乳的可干预因素对母乳成分进行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