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户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非洲猪瘟疫情对养猪户决策行为的影响,给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决策参考。该文依据河北省786个养猪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和利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洲猪瘟背景下不同规模养猪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安全行为偏好。结果表明:1)养猪户决策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养殖规模、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数量、生物安全体系防控效果评价和外部支持等因素对决策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疫病损失程度、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使用成本压力对决策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2)不同规模养猪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养殖规模越小受到的限制因素越多。3)不同规模养猪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有一定差异,大规模和中规模养猪户偏好采纳"硬件型"防控措施,小规模和散养户更多采纳"软件型"防控措施。据此,该文从政府视角提出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规模猪场发展,构建社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养猪户视角提出加强防控措施,保障生物安全,提高管理水平,采取抱团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面了解安溪县畜禽养殖生产现状,深入分析畜禽养殖发展和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实现保护茶乡生态环境,促进安溪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污水,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基于此,介绍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以及危害,并详细分析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原则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4.
生猪养殖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规模养猪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是防治生猪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避免废弃物末端治理带来的弊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山东省17地市50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如何看待清洁生产和对生猪养殖污染熟悉度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以及由年龄、受教育年限和生猪养殖出栏量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禀赋特征对清洁生产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政府对清洁生产支持力度和经营组织对清洁生产的要求组成的外部规范对清洁生产认知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对源头预防行为、过程控制行为和末端治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禀赋特征及外部规范约束对清洁生产行为有间接影响。其作用机理为: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受制于认知程度,而认知程度又是行为主体态度、外部规范和主体自身禀赋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者产生的作用条件又归因于外界环境(政府机构、经营组织、上下游企业等)与行为主体间的不断沟通。可见,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作用机理并非单个因素间简单的线性作用,而是全产业链参与者与其所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当根据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高规模养猪场户对清洁生产的积极态度,加强外部规范性,强化主体自身良好的禀赋,通过较高的认知水平正向作用于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并最终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畜禽养殖纳入主要污染物减排管理体系,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带来良好的契机。通过分析总结国外发达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环境监管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特征,提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成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淀区农民参与治理污染的现状调查表明:在目前农村环境产权缺失下,绝大部分农民从观念上具有较高的环境质量需求.但缺乏责任意识;行为上,环保举报行为仅占极小比例,治理付费意愿很低;组织上.依靠政府推动成立协会,愿意承担低会费.治理成本向政府的非公平推卸,造成农民"治理归政府,收益我享受"的自利思维.经济学分析表明:政府...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粪便的污染影响及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的监测,分析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的污染影响。根据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的总体思路,提出密云县立足于规模化养殖场资源化综合利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的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流域农村养殖废物是区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制约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养殖废物产生及污染水环境特点,结合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资源化和生态控制养殖废物污染的工程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环境法规作用有限,可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融合当地的非正式制度。本文在研究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村规民约进行考虑,以湖北省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探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村规民约在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约束型环境规制借助规范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引导型环境规制借助文化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当完善环境规制、规范村规民约,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使环境规制"合礼"化、村规民约"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四川丘陵典型农区种养格局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丘陵区中江县选择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和流域内4个研究点,研究了种植区、养殖区和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水体CODCr、TN、NO3--N、NH4+-N和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地表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4+-N和TP,且分别比年平均值提高15.67%、59.35%和12.83%;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TN,比年平均值提高19.27%。种养格局影响地表水中TN、NO3--N、NH4+-N和TP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养殖区种养混合区种植区;与种植区相比,生猪规模化养殖废污排放是造成种养混合区地表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其CODCr、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7.79%、198.15%、132.10%、219.85%、567.57%。规模化养殖显著提高了地表水总污染指数,改变了地表水污染类型,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类型为兼有CODCr污染的总氮污染型,而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地表水均为兼有总磷污染的总氮污染型;种植区和种养混合区水质均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种植区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养殖区和受养殖业污染影响的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均为恶性污染,生猪集中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污排放加剧了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从水体污染治理角度,在种植区开展水土养分流失特别是氮素流失控制的同时,亟需加强区域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促进四川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生态敏感区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地区的养猪污染治理为例,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探讨治理新思路。应用Mitchell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利益相关者生态经济需求差异及"养殖户-公众-村委"关系网络对污染治理的影响,进而以13个村委和11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驻村观察数据为基础,比较各利益相关者态度和行为差异,应用Tobit回归分析显著影响态度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生态利益需求和"上下游公众-养殖户-上下游村委"社会网络是水源地周边地区养殖污染治理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利益相关者对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组间差异较大:养殖户、上游公众及村委倾向于经济发展,下游公众及村委热衷于环境保护,村委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养殖户与公众。性别、利益需求类型、教育程度和年龄对个体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女性较男性更支持污染治理,利益需求越弱、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年龄越大的个体更支持养猪污染治理。利益需求类型和关系程度对个体参与治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利益需求越强、与养殖户关系越密切的社会个体参与治理的可能性越低,而态度对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利益需求未能得到重视和当地社会关系网的阻碍使得积极参与治理的公众较少,影响了治理效果。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及当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协调不同主体的关键利益需求矛盾,分析利用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由政府主导治理转向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治理是促进生态敏感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畜禽排泄物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快速增加,并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5省的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2005年和2010年畜禽散养户和专业户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粪便循环利用率在过去5年都呈下降趋势,废弃率明显增加;散养农户和专业养殖户在动物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上有较大差异;与散养相比,专业养猪的粪便循环利用率较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畜禽粪便处理方式与当地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家庭非农收入、播种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随着未来我国畜禽养殖进一步向专业化转变,以及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畜禽污染可能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江西赣南山地丘陵区三个县(市)进行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户用"猪、沼、果"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对控制水土流失,提供农村能源,防治面源污染;对节约能源开支,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善卫生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空气质量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快速发展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面临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氨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可为大气环境管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本文根据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系数和活动水平数据,估算了重庆市2013年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分析氨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相应的氨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3年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为17 102.92 t,排放强度为0.21 t·km~(-2);合川、丰都和潼南依次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最大的3个区县,排放份额共占总排放量的30.19%;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璧山区为氨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县,其排放强度为1.17 t·km~(-2),氨排放强度最小的是城口县,为0.01 t·km~(-2);在全局空间区域上,重庆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氨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区域上有4个区县呈现"高-高"类型区,5个区县呈现"低-低"类型区,没有出现"高-低"或"低-高"类型区。规模化生猪养殖是重庆市畜禽养殖业最大的氨排放贡献源,排放量达9 538.63 t,贡献率为55.80%;其次是蛋鸡,其贡献率为15.87%。畜禽在圈舍、储存管理和后续利用(施肥)3个阶段的氨排放量不同,家禽在圈舍阶段的氨排放贡献率均超过60%,其次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尿粪储存阶段氨排放量最小;家畜氨排放贡献率最高的是后续利用(施肥)阶段,其次是圈舍内的排放,储存阶段释放的氨量很少。奶牛养殖是减排的重点控制源,规模化畜禽养殖主要减排措施包括低氮饲料喂养、畜舍改造、粪便加盖或密封以及粪肥注施等。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及有效治理措施,基于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补充计算,分析了黄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探究了流域内各省份影响农业源污染化肥施用量、秸秆产生量和畜禽养殖等因素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治理效率,讨论了黄河流域面源污染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与2006年相比,2017年黄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农业源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量占总污染量的比例显著增加,2017年农业源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96.2、1.2、7.9和1.1万t,污染量输出最大的省份为内蒙古,但单位耕地面积污染输出最大的两个省份为河南省和山东省。2017年黄河流域畜禽养殖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化肥是氨氮、总氮及总磷排放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不同污染物指标与主控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与2006年相比,2017年流域内基础因素典型变化包括内蒙古耕地面积增加30%、流域内秸秆产生量及畜禽养殖猪当量分别增加46%和减少27%。河南、陕西、山东省份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过大,河南省的污染治理效率需要迫切提升。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当采取全面治理政策及针对性污染治理策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典型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强陕西、河南以及山东省瓜果蔬菜化肥减量措施、西部地区牛羊养殖以及中东部地区猪养殖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撑,也需农户积极配合。针对农户层面研究较少的情况,该研究以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试点区的茶陵县为研究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农户参与休耕行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发现农户参与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休耕行为响应受其行为意向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前置因素的影响。农户行为意向在其认知和行为响应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强调,实行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需以尊重农户意愿和稳定农户收益为基本原则,对乡村干部和农户加强休耕相关宣传培训,并增加农户参与休耕治理的工作机会,以提高农户行为积极性,提升休耕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环首都圈14县(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等进行了面源污染评价,并识别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首都圈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该区域农村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区、广阳区、固安县和涿州市。面源污染重点区域的识别能直观反映该区域面源污染的分布总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村环保政策经验及我国农村环保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及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市及工业部门的,农村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农村环境保护领域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基本上属于空白区域,成为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重灾区。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在农村环保领域的诸多政策措施和实践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介绍发达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经验,对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环境政策体系,建立有关农村和农业经济活动中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经济机制,以及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过程本体的奶牛养殖业信息协同服务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协同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目前农业信息领域倍受关注的热点学术问题。该文将农业本体论思想引入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并以奶牛养殖业为例,探讨并划分了奶牛业生产经营过程阶段和对应的信息需求单元,构建了奶牛养殖过程本体和奶牛养殖业信息协同服务业务链模型,建立了基于业务链模型的奶牛养殖业信息协同服务系统,进而对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初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在生物学特征基础上的农业过程本体在作为农业信息统一分类标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基于过程本体的业务链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信息资源优化调度和协同服务机制难题,实现了农业搜索服务和异构网站服务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影响因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宁夏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主成分分析法、灰关联分析法,以地级市为单元研究宁夏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负荷、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夏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30.38%,最主要污染物为TN,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61.67%。农业面源污染程度银川市、吴忠市为严重污染,中卫市为中度污染,石嘴山市、固原市为轻度污染。宁夏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畜牧业产值、农业产值、农业耗水量、有效灌溉比例、农民人均收入、秸秆利用率、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化肥施用量和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