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是泥石流易发区,每年汛期时常发生泥石流。2001年8月5日,在本溪市南芬区发生一次建国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本次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本溪市泥石流防治的对策: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反坡窄幅梯田及坡脚布阵法恢复植被,减少坡积物以削弱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利用树木根系与土体固结力,稳定土体,防止坡地重力侵蚀。采取工程防治措施-修建格拦坝或钢管式无混凝土基础透水坝,拦截泥石流。建立泥石流防治预案,采取预警避难措施,减轻泥石流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植物工程技术在防治泥石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的燕山山区 适度行山区是泥石流同发区,1995年起,以承德市为试区开展了泥石流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在治理中注重植物,工程措施的结合。推广应用了松柏固坡,截流沟护坡,紫穗槐编织袋谷坊,拱形坝等技术,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密云县山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历史情况,应用灰色系统的灾变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建立了密云县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预测方程,并探索一种研究山区泥石流灾害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山区城镇规划与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山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山区城镇规划与建设中,泥石流灾害问题更加突出.在山区城镇规划中应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加强泥石流防灾减灾规划、辅以土木工程及生物工程措施以减轻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的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区是泥石流高发区。 1995年起 ,以承德市为试区开展了泥石流调查与防治措施研究。在治理中注重植物、工程措施的结合 ,推广应用了松柏固坡、截流沟护坡、紫穗槐编织袋谷坊、拱形坝等技术 ,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由于受暴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辽宁省局部地区是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多发区。灾害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致使房屋、农田、道路、桥梁遭到毁坏,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因此,防治山洪灾害已成为辽宁省山丘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辽宁省山洪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止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指出了山丘区山洪灾害防治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对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尽快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次生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弄清调查灾区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的建设情况及其效果,2014年11月、2015年6月对东林寺至银厂沟海汇桥段,银白公路泥石流沟两侧的治理工程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该段泥石流沟总体效果良好,治理比率50%;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较为单一;有1条沟工程措施损毁严重,亟需重建;有7条泥石流沟需及时治理。建议加大对该区域泥石流沟工程措施建设的研究,以期使该区域泥石流工程措施配置达到最大效益,从而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西部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东川蒋家沟、波密古乡沟、武都火烧沟等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在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立了大型模拟实验室。针对山区公路、铁路、航道、矿山、城镇、农田、水电工程、风景区等建设与保护中的防灾减灾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泥石流监测和预警仪器,建立了单沟和区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泥石流预报的气象业务作业;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法;发展了岩土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出城镇、道路、农田、矿山、风景区等泥石流防治模式,构建了系统的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实施了大量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减灾实效。我国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增加,使得泥石流防治任务愈加艰巨,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基于泥石流形成理论的机制预报模式,提高泥石流预报精度;改进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完善灾害防治技术规程;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地震区泥石流风险预测;同时,认识泥石流的资源化属性,开发资源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承德山区在1958—1979年21年间,分别在兴隆、滦平、青龙等地发生了4次较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给当地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尤其是1979年青龙县三拨子公社发生的泥石流,损失折款高达3,000多万元。本文根据4次调查资料,结合当地群众经验,对本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与治理作一初探,供研究和防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建设场地位于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为山洪泥石流多发区。从主、支沟山洪泥石流特征、泥石流暴发规模及支沟泥石流对主沟山洪特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场地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场地按危险程度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该场地主体位于基本无危险区,其建设计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泥石流灾害及其降水触发条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北京山区的泥石流灾害易发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降水气候、泥石流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重点分析1950年以来,北京山区发生的11次严重泥石流灾害的降水特征,包括灾害发生前10d的降水过程、日降水量达200mm的地区与泥石流发生区、降水强度及泥石流爆发时间的关系等。并指出迎风坡或喇叭口地形,常是降水明显增幅、泥石流最易突发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特别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费筹措和试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格拦坝在治理泥石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含有大量粒径范围很广的泥沙石块,普通的实体重力坝易被泥石流淤满而失去调洪能力,而格拦坝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种拦然结合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格拦坝的工作特点,并根据近年来东)11地区建造的不同类型的格拦坝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辽东山区泥石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概述了该区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提出该区特大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触发条件;物理风化和断裂构造是形成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的重要过程;岩性、植被条件对泥石流的影响比较突出。最后指出该区泥石流治理应以近期工程措施,远期森林植被等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水库库岸消落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水量调度,将会在水库岸坡上形成垂直落差为30 m左右的库岸消落带。由于水库建成后动力作用的变化,造成库岸消落带上的岩块错落、滑移或蠕动以及古滑坡体和倒石堆的再活动,库岸消落带会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带。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库岸消落带的地质地貌灾害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 IS和RS相结合的灾害监测手段和以建设排水工程、防波护岸工程、固坡抗滑工程、植树种草工程为主的灾害防治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水稻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1—2012年四川省82县的水稻单产资料,采用HP滤波法,进行水稻气象产量分离,分歉收年和成灾年两个年型,研究四川省水稻单产平均减产率、减产率变异系数和不同等级减产率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成灾年风险区划指标,开展四川省水稻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HP滤波法可用于四川省水稻气象产量分离,四川省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显著的准4 a、7 a周期振荡特征。平均减产率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呈现"高–低–高"分布特征,80%以上县歉收年平均减产率介于2%~7%,成灾年平均减产率介于6%~15%。各县歉收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介于0.6~2.2,成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介于0~1.2;减产率变异系数相对高值区位于西南山地西部、盆地南部和盆地北部山地。各级减产率风险概率大值区主要集中于广元和巴中地区,还包括盐亭、古蔺、盐源、越西等县。四川省水稻综合气象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盆地南部和西南山地西部等山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丘陵区及盆周低山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盆地平原、浅丘区和凉山州中东部。风险区划结果与四川省气象灾害分布和水稻农业气象灾害分布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可为四川省水稻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南巴区块为中石化川北矿区一大主力区块,日产天然气约30万m3,后期开采空间巨大。通过前期研究表明,受地形条件限制,目前区块内钻井及采气场地多处于盆谷地带,井场在钻井及后期采气过程中经常遭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井场的安全运营,为彻底查清山洪泥石流对井场的危害程度及其发育特征,本次研究选取2010—2012年区块内6口井井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明井场所处沟谷基本特征,统计泥石流受灾情况,在总结各沟谷基本特征参数的前提下,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后期爆发频率及规模;同时从定量角度计算了区块内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尤其是泥石流峰值流量等参数值,为后期井场选址建设及防治泥石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流沟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山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治理和开发山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他,应与重点开发沿海发达地区统筹兼顾,发挥各自优势,互相支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山区贫困的根源,是山区开发的主要障碍。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展多种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是山区交通、工矿等基本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开发山区的基础。治理开发山区总的方向是:预防为主,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发展多种经营为主,同时不放松粮食生产,尽快脱贫致富;还要把观念和职能,转到以预防为主,治管结合的轨道上来,加强以监督管理和法制来防治新的水土流失。同时还要依靠政策、科学和投入,特别要建立健全全国各级水土保持机构体系,以强化水土保持和山区开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面蚀、沟蚀为主要形式,还有局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为保中线调水水质,应坚持生态经济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按不同类型区施予不同水保措施,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封禁区群众生产生活补贴机制,加强水源区水土保持科研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