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粤北山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恢复力及其协调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波  肖欣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5):218-226,241
[目的] 对粤北山区5市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力进行测度和协调度评价,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恢复力的视角构建了社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并建立二元和三元协调度模型。[结果] ①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上升,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增速较为缓慢,生态子系统恢复力有所下降;②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空间明显,社会子系统恢复力等级升高,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经济系统恢复力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等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③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社会—生态系统基本协调,社会—经济系统初级协调;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仍然处于轻度失调阶段。[结论] 粤北地区耦合系统的恢复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生态系统恢复力。后期应该注重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和和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状况,分析了区域农业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建设性建议.选取1995~2003年资料,从自尺度和国家尺度对河北省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进行了协调度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尺度上,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及社会子系统以失调为主,生态子系统中期协调,前后期失调,经济子系统后期协调,前期失调;在国家尺度上,曲周县区域农业系统及其子系统均失调.表明在国家尺度上,区域农业系统与子系统的协调度较自尺度普遍降低,反映了曲周县农业系统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3方面国家尺度下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快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古浪县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相关概念,从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模型,对甘肃省古浪县2000—2008年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相对和绝对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定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的相对协调度等级变化较大,2001,2002和2006年属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型,2003年属于土地利用倒退型,2004—2005,2007—2008年属于土地利用快速发展型;绝对协调度等级较高,2000年属于中级协调,其余年份协调度等级属于优质协调;协调发展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轻度失调社会经济滞后型上升到了良好协调土地利用滞后型。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流域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一种基于消费度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新参考方法,而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从横向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的计算评价方法,并对鄱阳湖流域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鄱阳湖流域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协调系数DS=1.3802<1.414,生态环境协调度为43,表明本地区2003年的发展模式是基本不协调和基本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区水生态环境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10—2020年区域内三者间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 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生态环境三系统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三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度等级不断提升,东部、北部、中西部的三系统变化趋势趋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与全域相似; ②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用水效率、政府、科技、人口和教育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全域与三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负两方面作用。[结论]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应该同时关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正向因素作用,减少负向因素影响,实现三系统优质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雒占福  李兰  高旭  张永锋 《水土保持研究》2021,(2):276-284,F0003
为了探究兰西城市群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兰州-西宁城市群为对象,以生态城市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基于多元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兰西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与区域生态敏感性水平,及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发展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与双核结构特征,形成了综合发展型、社会保障型、经济发展型、环境友好型与发展滞后型5类主导类型。(2)区域生态敏感性呈现集中连片与分散破碎两类空间分布特征,不仅不同等级的生态敏感区域其规模显著不同,而且同一等级的敏感性规模在不同县(区)间亦显著不同。(3)不同等级类型耦合协调度的分布规模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东西部高且中南部破碎的分布特征,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兰西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应当立足于当地城市质量发展的主导类型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实施精准对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为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长武县、绥德县、神木市和淳化县2001—2019年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法研究该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上涨,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步上升,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持续升高;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剪刀差值逐年降低,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且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年减弱。[结论]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依然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稳固和发展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缓解经济和生态系统、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以及耦合度模型对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耦合协调水平以及耦合度演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宁夏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指数由0.3225上升至0.5962,说明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断缓和,趋向于协调发展;剪刀差呈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说明两系统发展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态势;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介于(45°,90°],说明两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而耦合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基于耦合模型所建立的耦合协调度,较好地反映了宁夏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对于正确认识宁夏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规律,促进宁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科学评价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与兴边富民进程成效,揭示其耦合协调机理,为促进边境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广西边境地区8个县域为研究区域,借助熵权TOPISIS综合评价方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0—2020年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与兴边富民进程的耦合协调性时空格局特征。[结果] ①广西边境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稳健上涨,全局生态安全指数由0.213增长至0.728,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都呈现不同的增长幅度;区域差异逐渐减小,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空间格局。②兴边富民进程整体协调水平友好上升,由0.176攀升至0.631,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性演变过程;各县域兴边富民进程等级差异不明显,整体格局变化不大,而国家重要口岸凭祥市与东兴市发展优势越发明显。③土地生态安全系统与兴边富民进程系统耦合协调度日益上升,由0.440攀升至0.823,两者的耦合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空间上呈现由“整体分散”逐渐演变为“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凭祥市与东兴市“双核”辐射带动,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为主导逐渐向初级协调演变。[结论] 在兴边富民和生态保护国家战略支撑下,需强化边境政策创新,协同发挥多要素叠加效应,不断提高边境生态安全和边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集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以及苏南山丘和环太湖地区,低值区集聚分布在苏北东北部地区和沿江地区;(2)经济系统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南北梯度分布格局,但呈现出一种以环太湖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同心环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高值区主要位于苏北北部、东部沿海以及苏南山丘等地,低值区集聚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及沿江地带;(4)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土地开发强度、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管制政策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谐波叠加法重构随机道路不平顺高程的时域模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道路时域建模对道路车辆振动时程分析、车辆台架试验、路面损伤以及车路耦合动力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谐波迭加法是一种既简单直观而又具有严密数学基础的构造道路时域模型的方法。本文基于随机道路的统计量描述,再现了随机道路针对路面车辆的单点激励和单轮辙激励的时间历程样本,完善了所生成样本的标定方法。对双轮辙激励,采用空间相关的两随机过程模拟,将两过程用虚拟的线性系统联接,建立其符合道路相干函数的传递关系,最终得到道路车辆的双轮辙多点时空相关性激励模型。该模拟方法的数学理论正确,适用于任意指定谱特征的随机道路模拟,对  相似文献   

12.
黑牛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模式,在分析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诊断评价。选择3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用模糊隶属函数进行指标量化,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各级诊断模型,诊断评判出小流域系统健康水平;引进“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进行病理障碍和优势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和优势提出了小流域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互衔接,不仅有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基于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岷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耦合衔接度测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通过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来对岷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衔接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岷县脱贫攻坚综合评价指数大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属于乡村振兴发展滞后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间为中度耦合,相互作用较强,但耦合协调度较低,属于初级协调。因此,应从思想宣传、产业发展、乡风教育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即"三位一体"的耦合性,促进三者之间的工程项目整合,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方法]根据系统学理论,将"三位"作为3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和耦合度模型计算。[结果]耦合系统在3个规划期(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的耦合度分别为0.68,0.86和0.89,说明在"三位一体"规划前耦合系统处于磨合期,规划后耦合系统处于高级耦合期且具有良好共振耦合。[结论]"三位一体"规划能有效突破制约贵州省发展的瓶颈,促进贵州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继续加强3者的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大尺度耕地变化监测的遥感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探索大尺度的农业资源变化监测方法为目的,简述了我国农业资源监测方法的研究过程,并通过遥感技术和统计抽样理论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监测我国农业资源变化的有效方法。利用置信度和精确度的关系以及总不确定度的理论,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与评定。通过与国外相关方法的比较后,认为该方法不仅能够促进遥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同时也开拓了常规抽样技术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路基土壤固有频率与密实度关系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明确路基土壤固有频率与土壤密实度的关系是准确建立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振动信号与被压实材料压实度关系的基础,也是通过在线检测振动轮加速度、实时了解路面的压实状况、进一步有效调整振动压路机振动参数的必要条件。该文针对特定路基土壤,自制螺旋压实机构压制路基土壤圆柱试样,依照模态分析法,采用INV306DF便携式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系统进行了不同压实度圆柱试样的固有频率测试,获得了路基土壤固有频率与土壤密实度的函数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振动压路机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熵值法确定TOPSIS的指标权重,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灰色关联度的TOPSIS评价模型,并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功能区近10 a水土流失与治理资料实例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定量评价揭示了该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动态变化情况,并采用灰色聚类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秦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初期,各项措施尚未完善、发挥作用相对滞后,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各项功能措施的逐步深入,水土保持治理效益大幅度提升,与初期相比,治理效益指标增长1.24倍,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发展,有利于秦岭生态功能的改善。该评价方法体系的提出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可为政府决策与综合管理、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评价当前关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利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县域生态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与功能进行阐述。构造了可持续发展度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其构成部分和计算方法进行论述;最后,以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应用所构造的可持续发展度指数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度函数模型对沧州市14个县(市)的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和识别沧州市2003—2012年该系统的演进态势,研究分析了各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协调发展度D值约为0.52,处于基本协调水平。从时间序列上看,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波动起伏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但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所辖14个县(市)由2003年的以极不协调为主发展为2012年以比较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所辖14个县(市)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年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协调发展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协调发展度平均增长率青县最高,为8.60%;吴桥县最低,为0.33%。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南部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研究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差异化三农政策,推动区域内各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