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是全国骆驼的主要产区。多年来,在该地流行着一种危害骆驼口辱的传染病,牧民俗称骆驼“口疮”,该病在全盟各地均有发生,多见于驼羔。1957年阿左旗宗别立某驼群120峰驼全部发病,死亡2峰.阿左旗某驼群110峰驼,发病20峰,发病率18%。1985年阿左旗苏海图某驼群34峰驼发病8峰,发病率24%,其中驼羔占6/8。1986年厢根达来王某驼群54峰驼发病6峰,发病率11%,驼羔占5/6。病变主要发生在口唇,轻者在嘴唇周围出现红疹,渐成水泡、脓疱,脓疱融合破裂,变成黑褐色疣状痂皮,而后痂皮  相似文献   

2.
骆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俗称骆驼"癞皮".1999年6~8月阿左旗敖龙布鲁格镇金星嘎查的郭××等两家的170多峰骆驼暴发3次患部流血,奇痒蜂窝织炎及起脓疱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骆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病.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呼伦贝尔牧区新右旗所猎取的野生沙狐小肠内收集到一种寄生蠕虫 ,共剖检沙狐 5 6只 ,其中 3只发现有优美斜睾吸虫 ( plagiorchis elegans) ,感染率为 5 .3% ,感染强度 1 2~ 2 4条。取其中 1 0条按常规制成染色标本封片 ,观察其形态结构 ,量度虫体及器官大小 (单位 mm)。虫体形态描述 :虫体扁平 ,稍偏一侧 ,虫体长 2 .0~ 2 .98,平均 2 .30。虫体宽 0 .5 2~ 0 .90 ,平均为0 .699。表皮有棘。口吸盘位于虫体顶端 ,直径 0 .2~0 .31 ,平均 0 .2 4。咽大小 0 .0 9~ 0 .1 3× 0 .1 0~ 0 .1 4,平均 0 .1 0 6× 0 .1 1 8。咽后为分支的肠…  相似文献   

4.
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肉孢子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对人畜的危害都相当严重 ,而且在宰前难以检出 ,必须经过宰后检疫才能判定。同时由于这 3种寄生虫形态和寄生部位比较相似 ,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很容易混淆。现将猪宰后检疫中囊尾蚴、旋毛虫、肉孢子虫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1 猪囊尾蚴1 .1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于咬肌、膈肌、舌肌、臀肌、肩胛肌和腰肌。1 .2 肉眼观察 虫体较大 ,易看到 ,长径 6~1 0 mm,短径约 5mm,明显位于肌纤维间 ,外观椭圆形。包囊为单层、半透明 ,囊内充满液体 ,囊壁是一层薄膜 ,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小的乳白…  相似文献   

5.
猪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而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肌旋毛虫.人、猪、犬、猫、鼠均能感染.世界各地均有.食用生肉或不熟的肉类可以引起人的发病.主要引起呕吐、腹泻,运动障碍. 1 病原体 成虫细小,肉眼难以看清.虫体愈向前端愈细,前半部为食道,占虫体长约1/3~2/3.雄虫大小为1.4~1.6mm×0.04~0.05mm,雌虫大小约3~4mm×0.06mm.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相似文献   

6.
灭滴灵对鸽毛滴虫病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毛滴虫(Trichomonas gallinae)是一种寄生在鸽、鸡和火鸡的上消化道的原生虫。虫体虽梨形或椭圆形,具有四根游离的前鞭毛。有一根细长的轴刺,常延伸至虫体后缘之外。波动膜起于虫体的前端,终止在虫体后部约1/3处。虫体的大小为5~19×2~9微米。上述虫体结构可在高倍显微镜下窥见。禽毛滴虫通过纵向二分裂进行繁殖。成鸽通过嗉囊的鸽乳将虫体直接传染给雏鸽;鸡和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1 0月 1 1日 ,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 ,检出 1例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 ,介绍如下。1 屠猪来源 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 ,肉尸重 1 75 kg,中等膘情。2 虫体形态特征 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 ,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8.
牛囊尾蚴虫体在牛体内分布不均,以运动性强的肌肉寄生最多,一般虫体6个月后钙化,是牛屠宰检疫中的必检项目。由于该病在当地检出率极低,常使检疫人员产生忽视心理。2003年4月24日笔者剖检一头牛的咬肌时,发现无包液钙化囊尾蚴虫体2个,立即将该头牛剔出流水线,进行认真剖检。结果在颈肌发现有浑浊包液虫体1个,右深腰肌检出有浑浊包液虫体1个,心肌外表视检发现钙化无包液虫体2个,呈扁平状附贴于心脏外壁,剖检心肌发现无包液钙化虫体3个,其他部位如膈肌、腹肌、肩胛肌等未发现虫体。随即将牛肉尸及其副产品隔离封存,并采集有包液虫体2个、无包…  相似文献   

9.
1病原姜片吸虫成虫大小为20~75毫米×8~20毫米,肉红色,为吸虫中较大的,虫体肥厚宽大,很像切下的生姜片,故名姜片吸虫。虫体体表有小刺,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在口吸盘后方,较近。虫卵大小为130~145微米×85~97微米。卵圆形,淡黄褐色,有卵盖,内含1个卵细胞。卵黄细胞分布不均匀,靠近卵盖一端有1个胚细胞。2生活史姜片吸虫需要中间宿主(扁卷螺),并以水生植物作媒介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11日,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宰后检疫中,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同时寄生的病猪,现介绍如下:1品种来源该猪来源于安徽省怀远县万福镇。地方杂种老母猪,肉尸重 175 kg,中等膘情。2虫体形态特征剖检视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交错、杂乱寄生,数目和虫体大小分布不均匀;猪囊虫为栗粒至米粒大小,包囊半透明,囊液较少,包囊似贴于头节,头节内陷呈淡黄色;肉孢子虫为淡黄色,长 0. 5 cm~ 1. 1cm不等,均呈梭形。 显微镜观察猪囊虫可见头节浅黄色,具4个吸盘和1个顶突,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两…  相似文献   

11.
在检疫中我们发现猪囊虫的寄生现象发生了新的变化,有的数量非常稀少,每头猪体上只有1—2个虫体,有的虫体很小,用肉眼直接观察不易发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检疫中应用电光放大镜提高猪囊虫的检出率,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病已被广泛了解和重视,而牛囊尾蚴病比较少见,且往往被兽医工作者和肉品检疫人员所忽视.为此,笔者对某食品公司连续10天从内蒙购入的黄牛共计800头,通过屠宰后检疫,进行了本病调查.结果检出感染囊尾蚴病牛14头,感染率为1.75%.感染强度为有6头牛在规定检疫部位两处检出虫体,有4头牛在规定检疫部位一处检出虫体,有4头牛在规定检疫部位虽没发现虫体,但在剔肉时检出了少量虫体.在40平方厘米的切面上有2头牛有2个虫体,其余的牛有1个虫体.  相似文献   

13.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在鸭的小肠或盲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淡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mm×1.1~1.4mm,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的顶端,呈球形,咽发达  相似文献   

14.
1 病原 肓肠肝炎是由一种叫组织滴虫的原生动物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μm;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肓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μm,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肓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  相似文献   

15.
成虫细小,肉眼难以看清。虫体愈向前端愈细,前半部为食道,占虫体长约1/3~2/3。雄虫大小为1.4—1.6毫米×0.04-0.05毫米,雌虫大小约3-4毫米×0.06毫米。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 0月 1 1日 ,我们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宰后检疫中 ,检出一例罕见的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同时寄生的病猪 ,现介绍如下。1 品种来源  该猪来源于我市团结乡永安村。地方杂种老母猪 ,胴体重 1 75 kg,中等膘情。2 虫体形态特征  剖检视猪囊虫和肉孢子虫在肌肉中杂乱交错寄生 ,数目和大小虫体分布不均匀 ;猪囊虫为粟粒至米粒大小 ,包囊半透明 ,囊液较少 ,头节似贴于包囊 ,头节内陷呈淡黄色 ;肉孢子虫为淡黄色 ,长 0 .5 cm~ 1 .1cm,均呈梭形。显微镜观察猪囊虫可见头节浅黄色 ,具有 4个吸盘和 1个顶突 ,顶突上有大小相间的两圈钩 ,共 2 2…  相似文献   

17.
猪囊虫病是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我国生猪屠宰检疫中一项重点防控检疫工作,也是肉品卫生检疫中的一个主要项目.虫体在猪的四肢肌肉内寄生时,会使其前肢僵硬,出现跛行等;虫体在猪的脑部寄生,会导致明显的神经紊乱和癫痫.该病既会使生猪长势缓慢,还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因此,要重视猪囊虫病的宰前、宰后检疫,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了2株纯种球虫,鉴定为和缓艾美球虫与早熟艾美球虫.主要鉴定指标:和缓艾美球虫: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型,囊壁光滑无色,卵囊内有1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1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14.96±1.38μm×(13.65±1.20)μm,测100个孢予囊的平均大小为(9.23±1.20)μm×(5.29±0.53)μm;潜在期96 h,最短孢子化时间15.5 h;虫体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早熟艾美球虫:卵囊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1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19.21±2.10)μm×(16.40±1.75)μm,测100个孢子囊的平均大小为(10.62±0.90)μm×(6.85±0.75)μm;潜在期84 h,最短孢子化时间20 h;虫体主要寄生于鸡十二指肠与空肠前段.分别用此2株纯种球虫的孢子化卵囊20×10<'4>、60×10<'4>个感染30日龄黄羽肉鸡各10只,另设1个不感染对照组,结果感染2株纯种球虫的鸡均未发生死亡,但平均增重与不感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和缓艾美球虫的2组鸡肠道均出现可见病变,感染早熟艾美球虫的2组鸡肠道病变计分为零.  相似文献   

19.
正鸭杯叶吸虫病是杯叶吸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或盲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病原鸭常见的杯叶吸虫有东方杯叶吸虫、普鲁杯叶吸虫和盲肠杯叶吸虫三种。东方杯叶吸虫属吸虫纲杯叶科,新鲜虫体呈浅黄色,近于白色,肉眼见如芝麻大小,呈椭圆形,大小为0.9~1.4 mm×1.1~1.4 mm,有两个吸盘,  相似文献   

20.
鸡组织滴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 组织滴虫是很小的原虫。该原虫有2种形式,组织型原虫,寄生于肠壁和肝组织中的虫体没有鞭毛,呈圆形、卵圆形和阿米巴形,大小约为6~20微米;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1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鞭毛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