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行"以奖促治"的激励机制,是解决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要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与游客的支付水平和支付意愿。该文通过对白洋淀流域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利用CVM法对流域内居民与游客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性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的影响,深化对居民及游客生态补偿意愿和支付水平的认识,为建立科学合理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汉水流域生态补偿的特殊性在于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与流域内生态补偿并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离不开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的科学界定.现行法律及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的界定存在诸多不足.在综合考虑公平与效率、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冲突与协调等因素的基础上,方能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进行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补偿交易成本高,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以安徽境内秋浦河为例,采用系统研究、模型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理论,构建了其生态补偿实施体系.结果表明: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框架,由驱动力、法规保障、管理与运行、监督等子系统构成.政策与社会基础、流域上下游对水质、水流调节的供求关系是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制定生态补偿法规、成立生态补偿委员会是实施补偿的基础;构建多元融资与支付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协商、调解为主的补偿途经机制、监督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等是实施补偿的关键.基于秋浦河流域上游提供的生态服务及保护生态受损的发展成本,估算了2009年实际补偿金额为40553.66万元.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流域不同群体的环境与经济利益,有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叶军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2-7855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的大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己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文章从税制、生态补偿定价机制、投资融资机制三方面着手,探讨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提出建立流域性补偿基金并完善生态补偿定价制度,进行环境税制改革,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县(市、区),逐年加大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流域、重点县市给予了倾斜,相关区域、流域农民在占地补偿、移民搬迁、环境资源损耗补偿等方面获益明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通过对流域上破坏生态环境,占用生态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收费或者对保护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这一思想为基础,建立的一种奖惩机制,以达到保护流域水环境的目的。在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遭到破坏,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文章探究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和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结合湖南湘江流域的特点,对构建湘江流域重金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宣城市实施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资金来源方式、资金分配方式、生态补偿模式、项目申报类型、资金和项目监督管理、争取省政府政策支持等6个方面对宣城市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市级层面开展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沭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应加强市场补偿力度,减轻政府在生态补偿所占比重,政府补偿制度应增强创新意识,市场补偿制度逐渐成熟,生态补偿体系有待完善,配套相关法律制度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全流域的角度出发,将整个渭河流域特别是横跨陕甘宁3省的渭河流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规范,通过建立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利益的共赢和共享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内政府、企业、公民互动协作治理,实现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海霞  张陆彪  张耀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11-12115
从影响程度、积极性、参与性、权力4个方面,对金华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核心利益相关者多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突出,却无决策和管理权,政府部门具有最大的决策权,在目前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流域管理联席协会,促进利益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多层反馈互动渠道的畅通,明晰上下游水权和生态补偿的责任义务关系,构建可操作的管理规则和立法、改革干部考核制度、扶植和培育流域的生态补偿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流域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分析,阐述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等威胁该流域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进行结构性调整、水权制度与水价体制改革、引进虚拟水和生态补偿等对策.针对石羊河流域经济落后、行政区划涉及面小、相对封闭性的特点,认为生态补偿初期应以国家补偿为主,社会补偿和自身补偿为辅.水价体制改革应打破按亩征收水费的惯例,采取按方收费到户,实行少用低价、超用加价和节约归己的弹性水价政策,调动农户节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闽江流域区际生态受益补偿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闽江流域区际生态受益补偿标准是由省级政府依靠科层制的权威确定的,因而缺乏对流域生态的科学计价。本文运用生态重建成本分摊法,测算了闽江下游福州市对上游南平市的生态补偿标准,并且认为该方法在我国现阶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和普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45-7348
[目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法]在考虑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框架,提出了在多级开发影响下的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原则及相关方法。[结果]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每个指标类型又有多个可选指标。[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05-13906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很多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为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贡献。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对汉江流域的概况及其生态补偿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与GIS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该文基于1988、1998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以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指导,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东江流域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构建了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东江流域各县市1988~2007年间生态安全变化的趋势和程度。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东江流域各县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可为流域生态安全的管理和保护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0.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07-6810,6827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