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园林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其具有区别于一般综合性公园的景观特征,通过对各景观特征的分析,得出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小品等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将其分为动态景观要素和静态景观要素,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得出景观要素在农业科技园区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郑燕宁  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8-10510,10513
解析了滨水场所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滨水区城市景观的建设现状,介绍了滨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以南宁市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了场所意象现状,解读了场所精神,认为场所设计应依据特色性和可识别性意象,统一性及多元化意象,整体连续性意象,可达性和人本性意象,景观敏感区生态保护性意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所规划设计思想,划分了功能分区,进而详细说明了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景观组织。旨在形成具备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可识别的独特乡土文化的滨水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3.
文鸿  陈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66-4466,4483
为提升古敢水族乡的旅游价值,对古敢水族旅游景观现状进行解读,结合城市环境五大元素提炼出意象要素,最后对古敢水族文化旅游景观的意象进行塑造,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意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意象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轶  郭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93-12095
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发展迅速,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对少数民族小城镇的旅游开发进行创新性的探讨是研究的目的。从意象及城市意象理论的介绍入手,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城市意象要素构成、内容及意象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探讨了城市意象理论在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动江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通过对江西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的调查,总结了江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山区特色概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现代产权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科技、农产品品牌战略、人才培育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江西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绿地规划中景观生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环境出发,着重对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规划中所涉及的景观生态规划进行论述。同时阐述城市规划中有关景观生态学的环境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城市中农业景观的发展,提出城市农业景观概念,从城市发展、使用、生态、经济、人文、心理六方面对城市农业景观应用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并构建了城市农业景观多功能综合价值体系,列举了城市农业景观应用的主要类型及案例,包括城市中的农业主题会展景观、校园农业景观、社区农业景观和公园农业景观,总结得出城市农业景观应用的必要性,启动了城市新景观模式,促进了城市在生态、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景观感受。  相似文献   

8.
周燕  樊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2-10373,10379
在分析城市河流景观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城市河流历史文化景观再生的观点来进行河流景观研究的理念.分析得出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美学属性的特征及研究重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河流景现的保护与利用的科研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武陟县老城区的城市入口空间,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由高速路进入城区的门户,是老城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景观意向的体现。同时入口通过道路的延伸将入口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绿色的项链,对创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城市入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从城市设计、开放空间、植物景观等方面对城市入口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并提供可行性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意象为视角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27-13328
笔者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概念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从组成城市意象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5大元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各种元素在城市公园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产业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使其从传统休闲场所和绿色生态环境向智慧绿地的模式进行演替。【方法】以北京市门头沟永定河科普公园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商业背景优势、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科研成果的综合运用,提出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普公园设计手法。【结果】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将园区分为门城汇客厅、城市展示厅和室外办公厅这三个主题特色区域。【结论】将科技产业融于科普公园的景观设计之中,勾勒出未来科技主导下的高品质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公园绿岛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选取石家庄二环内区域2014-2015年4景不同季节的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定量遥感中的地温反演模型、ArcGIS的缓冲区工具以及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对研究区公园绿岛效应的季节演变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范围和幅度有明显季节差异,各个公园的季节差异大小各有不同;2)在夏季,公园是城市绿岛的集中所在地,其他季节则不明显;3)当内部草地和不透水面占比之和超过50%时,公园在春、秋、冬季节的绿岛效应便会明显减弱,超过80%时会成为城市热岛中心;4)当内部林地和水体占比超过55%时,公园在四季均有明显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人定湖公园植物群落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是园林的主体,也是城市公园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公园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才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公园。本文以北京人定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公园入口处、滨水、草坪、园路及公园边界处植物群落配置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今后城市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曹华芳  刘剑  徐峰  李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45-8549
道路广场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道路广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利用地面铺装,增加透水地面,实现"尊重自然"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刘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67-15470
以邛崃城北区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例,分析了田园城市的概念、邛崃市的区位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在分析了邛崃市旅游区位优势的前提下强调了对城市风貌进行综合部署的重要意义,进而从风貌塑造策略、生态景观策略、绿地系统结构方面阐述了邛崃市城北新区概念规划的策略方针,强调整体风貌应该以"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为指导,注重生态组园与聚合组团并存,突出生态景观富集区的资源优势。在风貌塑造方面强调统一性、生态性、地方性、特色性,并在特色营造方面,在田园城市示范线、居住风貌、滨水岸线打造3个方面展开了细致探讨,强调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城市形象主线,遵从文化,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场所,保护环境、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综合公园的使用与功能不再局限于其实际形态边界,而是逐渐与外部商业设施建立联系并共同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分析外部商业设施分布特征并识别其与综合公园之间的潜在规律和联系,可为未来公园与商业设施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以东京都23区19座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获取,使用核密度估算、空间插值方法,定量分析综合公园周边商业设施的分布特征,结合综合公园自身特点、相关政策和本土文化等进行定性考察,总结商业设施分布特征与公园的联系。  结果  (1)城市发展早期阶段,宏观政策侧重于建立城市形象、防灾体系,促使综合公园周边商业用地规模大且与公园结合紧密,至中、后期转向解决城市问题、更新城市环境,促使综合公园周边商业用地规模小且与公园结合松散。(2)突出主题的综合公园促进周边商业设施集聚,在以历史为主题的公园周边表现为高集聚规模与程度、单集聚中心,在以功能和景观为主题的综合公园周边表现为集聚规模与程度低、多中心集聚。(3)综合公园功能设置与业态的集聚需求相匹配时,促使周边集聚需求强的商业设施集聚规模与程度高、集聚中心相对集中,促使集聚需求弱或不具备集聚需求的业态呈相反情况。(4)综合公园周边商业地价表现为中心区高于非中心区、非中心区内西高东低,89.48%的综合公园周边商业地价低于所在区平均地价,功能配置丰富的综合公园周边通常伴有地价高值产生。  结论  在规划层面,建议基于城市发展阶段及核心问题,制定与实际情况契合、与后续建设连贯的规划方案。在建设层面,建议公园配置回应城市及周边环境的使用需求,引导适宜类型的商业设施向综合公园周边集聚,实现二者作为整体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营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晓曼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18-3519,3536
分析和总结了文化主题公园现状及特点,从城市景观设计"三元论"的角度分析大唐芙蓉园景观现状,探讨在文化主题公园中创造情景式景观序列与多元景观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刘辉  陈海奎 《农技服务》2012,29(9):1028-1030,1054
城市公园是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基础设施,公园植物景观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突出城市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概况,实地调查公园植物景观现状,结合园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基本理论,对公园中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植物空间类型、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曹州牡丹园的植物景观特点,指出了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对改善菏泽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园林绿地质量,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