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需求”的角度来探讨了生态恶化型贫困的概念,建议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全面评价生态恶化型贫困,并树立“生态重建”的生态经济扶贫思想。  相似文献   

2.
牟小燕 《农家科技》2013,(10):44-4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字表示,武隆县划分为生态保护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武隆县将坚定生态自信、树牢生态理念、确立生态目标、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市委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全面推进“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建设中国武隆公园”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强调了加强生态教育,营造爱护生态环境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核心,在高校进行生态道德场建设,是由生态道德场建设的目标、生态教育的现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德育的需要决定的,要求我们增强高校生态道德场“人”因子道德需求的内驱力,构建以高校生态道德场为主体的“生态道德场圈”,发挥社会“总道德场域”的作用。辐射高校生态道德场。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徐州市“生物链”生态养殖、种植技术推广较快,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该技术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目前该生态模式可分为农户庭院“三结合”(日光猪舍、厕所、沼气池)型和农田规模型(日光温室、沼气池、猪舍、厕所)两类。  相似文献   

6.
婺源县是赣东北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该县合理利用优良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主要内涵的生态产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作提出,进一步发展生态产业,除必须按《生态产业总体规划》有序实施外,还应强化“三种效益”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巫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建设,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村镇、培育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不遗余力建设美丽新巫山。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文化中普罗米修斯被解读为唯生产力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象征,“绿色普罗米修斯”的提出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误读马克思的修正。“美丽乡村”要求把生态放在突出位置,但现代农业技术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农业实践方式的“绿色”理念匮乏和环境美德缺失。生态治理需要“定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对立。基于安徽农业大省的省情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发展绿色农业对于反思人与农业的关系、实现农业生态化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立足国土生态安全,按照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为“点”,发展城市森林,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建设绿色廊道,形成生态防护林网;以我国八大林区为“面”,强化森林保育,构筑生态安全基石;通过植物材料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改善森林结构,开发森林巨大的空间效益,促进“体”的建设;将全国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点、线、面、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全国25个省市共建立了48个长期定位研究站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阮晓芳 《农家科技》2013,(12):7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美丽中国”概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生态文明”成为一个热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缓的使命。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北碚肩负更重的生态责任。以“生态宜居城区”、“都市休闲旅游区”等发展定位和“五区四带"的区域布局为承载,北碚区林业在这场生态战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必须推动实现两个转变:一、重新定位草原主体功能,由“生产生态功能并重,生产优先”转为“生态生产并重,生态优先”;二、重新调整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自然哲学观中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老子自然哲学观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和“万物自化”的生态社会观。研究它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春梅 《甘肃农业》2006,(7):99-100
本文选择“和谐社会”为视角,以“道家生态文化”为依据,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整体。首先对二者的理念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最后重点谈了“无为生态下的可持续发展观”、“知足平等的和谐生态观”、“阴阳互补和循环发展的动态平衡观”和“尊重自然极限,保持生态健康”四个耦合处的和谐生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富县”战略是今后磐安发展的重要战略。实施“生态富县”战略的重点是发展生态经济。因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  相似文献   

15.
《海风下》是瑞秋·卡森“大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其海洋环境主义思想萌芽期的代表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大海主角化、“负熵”世界和“边际效应”等文本特点的分析,逐而解读出文本的海洋生态思想内涵及创作意义,是为一次“蓝色批评”的个案分析尝试。海风吹拂之下,海洋生物互依互存,生死相因,物质不朽,生命永恒。在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态精神是挽救人类与地球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对生命整体观及大宇宙生命活化的体验特点,显化了“生态文学”的古典形态。我们挖掘其“生态”内涵,既是一种现代阐释,也是一种对接;作为历史机缘,更成为现代与未来接续的必然。这种环绕“生态”体验的现代阐释,意在接通中国传统话语系统,把握中国文学体验的核心要素,将“生态”承载文学的运思与体悟,进而揭示文学价值及人的生存的“生态”标识。  相似文献   

17.
刘新宇 《农家科技》2013,(10):42-4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加速“绿色崛起”,建设生态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也出现了盲目、功利的“伪生态建设”,给当地生态带来巨大压力。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应当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是建立在对生态之理性综合认识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可以展开为三态和谐,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人)之间的人态和谐、人自身的心态和谐。三态和谐作为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赋予了人本理念新的理解。它吸取了物本理念的合理内核,在重视“人”的同时也重视“物”,光大了原有人本理念所强调的人的主体性,将人不仅视为责任主体,而且看做创新主体、享用主体。  相似文献   

20.
博物学是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繁盛、民国的传承、现代的式微几个阶段,东西方皆如此。博物学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契合生态文明思想。博物学文化与博物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间组织的建立、校园博物学普及、高校与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可以推动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