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适应国际市场,我们筛选出了适于速冻加工的高产蘑菇菌株,1992年冬在高州市大面积栽培、生产速冻蘑菇300t全部外销。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9102和9117(是“111”复壮菌株),8406和8901(原保存菌株),9150(是5150复壮菌株,9115(新引进菌株)。 (二)培养基配方 ①生产种培养:小麦86%,牛屎粉7%,谷壳5%,生石灰、碳酸钙各1%。②栽培料:稻草45.5%,牛屎干45%,花生麸4%,生石灰2%,过磷酸钙1.5%,石膏、尿素各1%,投料55kg/m~2。  相似文献   

2.
1984年我们从美国ATCC 引进的双孢蘑菇杂交菌株(原编号56604,我所试验编号152),当年将试管种翻接培栽种作栽培试验,面积2.37尺~2,单产1.34斤,性状表现良好。85年秋又进行了箱栽筛选和床栽品比试验,产量均比公认的高产菌株Somycel-11号(试验编号111)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3.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区气候条件的优良蘑菇品种,我所受区外贸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委托,于1987年秋开始对十个蘑菇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参试菌株闽1号,8213、86—2(引自福建轻工所蘑菇推广站),8305(本所选育),102—2、101—L、111、176(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浙农1号(引自浙农大),70714(区外贸从日本引进)。前五个为气生型,后五个为匍匐型。所用栽培种均为麦粒种。(二)培养料配制按44米~2栽培面积计算用料为:稻草1000公斤,牛粪1000公斤,花生麸20公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蘑菇新品种,苏州市多管局于1986年,对引进的八个蘑菇菌株,在昆山县张浦乡菌种厂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蘑菇93和闽1号引自福  相似文献   

6.
蘑菇不同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7个蘑菇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棕秀一号出菇最快 ,菇形和品质以棕秀一号、ABC为好。单产经t测试 ,以棕秀一号最高 ,与U3、2 796、460 7、30 0 3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白色蘑菇以英秀一号最高  相似文献   

7.
蘑菇M_(13)菌株是澳大利亚曹继业博士赠送的。1983~85年,我们连续三年将7株澳大利亚蘑菇和3株国内蘑菇同时试种比较,结果以M_(13)菌株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现简介如下。一、基本特性 (一)菌丝特征:M_(1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呈索状匍匐贴生,乳白色,生长慢,一般25~30  相似文献   

8.
用10%、20%、30%、40%稻草分别替代常规配方(80%栎木屑、18.8%麸皮、1%石膏、0.2%石灰、料水比1∶1.2)中栎木屑,研究不同配方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两个菌株(秋栽7号、久香4号)栽培性状的影响。在所有添加稻草的配方中,香菇菌丝长速明显快于对照,能正常转色,出菇时间提前,但菌棒硬度降低。当稻草替代量为10%(DC1)时,两个香菇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和平均单袋产量均最高,且超过对照;而子实体蛋白质、粗纤维和灰分含量等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菌盖厚度、质量、直径等正向指标方面,秋栽7号在配方DC2(稻草替代量20%)和对照中表现一致,久香4号在配方DC1中显著优于对照;在菌柄长度、质量两个负向指标上,两个菌株在对照与所有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稻草添加比例的增加,香菇栽培生物学效率降低。在稻草替代量相同的配方中,两个供试菌株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秋栽7号现蕾时间较久香4号提前0.5~5.8d。  相似文献   

9.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夏令菌菜,原产亚热带,用稻草栽培。80年代以来,河南省利用棉籽壳开始商业性生产,但单产较低,经济效益差。为选育适合棉籽壳栽培的高产菌株,我们于1985年7—8月,对保藏的5个草菇菌株,进行了栽培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种 V_1、V_4、V_5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原编号分别是 V_(95)、V_(8301)、V_(8302);V_3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以南荻为基质栽培秀珍菇的效果,试验以台秀1号为试验菌株,考察南荻基质含量(16%、32%、48%、64%、80%)对台秀1号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南荻基质,台秀1号菌丝生长比对照快,且菌丝浓密;配方(1)、配方(2)与对照(CK)的产量相当,配方(3)、配方(4)、配方(5)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南荻32%,棉籽壳30%,杂木屑18%,麸皮15%,石灰1%,石膏1%,糖1%、玉米粉2%的配方(2)栽培秀珍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Zm_1菌株,是澳大利亚专家来华讲学时赠送的,现将1983~1984年度的试种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制作:母种用玉米粉培养基繁殖一代,堆料培养基保种。原种和栽培种均用麦粒培养基,1.4公斤压力灭菌1.5小时。 (二)栽培材料:采用粪草料和合成料。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5,(1)
灰树花在子实体原基生长期间易受细菌感染,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从被细菌感染的灰树花原基栽培袋中分离出4种具平板生长优势的病菌菌株,编号分别为wr1、wr2、wr3和wr4。通过对灰树花原基栽培袋的回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wr4菌株感染灰树花原基与自然感染的状况一致,因此,认为wr4菌株是导致灰树花原基感染的主要菌株。进一步对该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定wr4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尺寸袋培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彤 《北方园艺》2011,(6):28-30
以聚丙烯编织袋(蛇皮袋)为材料做成6种不同尺寸基质栽培袋,分别为(边长×边长,单位:cm):20×25(T1)、25×30(T2)、30×30(T3)、30×35(T4)、35×35(T5)、35×40(T6),分别装入2.5、4、5、6.5、8.5、10 L体积比为2∶1的草炭和蛭石的混合基质中;以T5为对照,在日光温室内栽培"津春4号"黄瓜,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栽培袋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装入5 L基质的T3处理接近于对照水平,少于5 L的栽培袋产量急剧下降,高于5 L的处理增产幅度变得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中装入5 L基质的栽培袋比较适合单株黄瓜的栽培。  相似文献   

14.
林淡 《现代园艺》2013,(18):50-50
<正>‘浙蒲6号’为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抗病杂交一代长瓜新品种。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09009;品种名称:浙蒲6号,作物名称:瓠瓜;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品种来源:G7-4-3-2-1×G11-3-5-7-1-1。产量表现,据20072008年,春季设施栽培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浙蒲6号’春季前期(前1/3采收期)667m2平均产量1206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林新坚  杨佩玉 《食用菌》1992,14(6):14-14
Curto等(1972)在检测蘑菇培养料中活的有机体时,曾提到棕色固氮菌、贝氏固氮菌和含油真菌等具有增产潜力.一般认为,在蘑菇栽培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固氮菌发挥固氮作用.为今后蘑菇栽培中筛选和应用优良的固氮菌株,我们在蘑菇栽培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固氮菌的存在及其固氮酶活性的变化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①菌种:83号菌株,由闽侯荆溪乡菌  相似文献   

16.
阿魏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又名阿魏蘑菇。野生分布在南欧、中非、北非、印度和我国新疆等地,属低温型菌类。为了研究阿魏侧耳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可行性,我们经引种、驯化和选育,获得一高温型菌株,编号KH_2。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菌株阿魏侧耳出发菌株K002,引自新  相似文献   

17.
以引进7个杏鲍菇菌株为供试菌株,进行甘蔗渣为主原料的栽培试验,结果 A2菌株(杏鲍菇5号)具有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用甘蔗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8.
8个优良杏鲍菇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参试品种杏鲍菇品种分别为福建1号、2号 ,河南3号、7号 ,北京4号 ,日本5号 ,台湾6号 ,山东8号。试验品种采用随机排列。1.2培养料配方母种培养基 ,采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配方为 :棉籽皮78%、麸皮20 %、白糖1%、石膏粉1 %。栽培种及栽培袋培养基同原种。1.3观测方法接种后每天观察各菌株的生长 ,并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当菌丝在栽培袋中生长到2/3时 ,观察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情况 ,并记录菌丝长满培养料的天数 ,采收时观察子实体的形态 ,并记录每潮菇产量 ,累计总产量 ,最后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分析2.1…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22株羊肚菌生产菌株为试材,对比不同菌株cPDA平板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寒地条件下暖棚内采用“秋播春收”模式,研究了cPDA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生长情况,并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以期选育出适于寒冷地区栽培的优良生产菌株。结果表明:22个生产菌株,依据cPDA平板培养基生长情况可分为3个组群;依据栽培种生长情况可分为2个组群;从栽培试验结果看,9号菌株出菇早,产量最高,单畦产量为5 319 g; 21、19号和12号菌株相较于9号菌株出菇晚,单畦产量分别为4 341、4 059 g和3 429 g,经3个生产周期多点试验栽培,均取良好效果,初步确认这4个菌株可在寒冷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供试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菌株6个,通过观察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量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均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产量高,菌盖红褐色,扇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