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营养液浓度对大棚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大棚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营养液浓度三段管理(定植—授粉2.0mS/cm,授粉—网发生2.5mS/cm,网发生一收获3.0mS/cm)能促进甜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液浓度增加,甜瓜叶片中磷、钾含量和钾/(钙+镁)比率提高,但镁含量降低。试验还表明,不同品种甜瓜对营养液浓度具有相同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单位浓度营养液对岩棉培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岩棉为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单位浓度营养液对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时期,1.0单位标准浓度营养液(EC2.50mS/cm)较0.5单位标准浓度营养液(EC 1.40mS/cm)有利于番茄营养生长和地上部与根部干物质积累。营养液处理28天后,浇以0.5单位标准浓度营养液的番茄植株根系发生褐变,逐步坏死。试验还表明,岩棉培番茄地上部与根部生长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硼砂不同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施硼对油菜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667m^2施硼砂0.5-1kg范围内,比不施硼增产5.0-18.6%,不同施硼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以底肥,苗期追肥,腊肥穴施,产量趋势逐渐降低,但以底肥,苗期追肥较好,尤以667m%20.5kg作苗期追肥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紧实度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家祥  庄恒扬 《作物学报》1997,23(6):719-726
试验于1992-1995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供试棉花品种岱15,设砂、粘土不同溶重盆栽。结果指出,容重1.1g/cm^3处理,根系长势“前旺后衰”,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根系生长始终处于劣势,而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主根生长率与一次侧根增长率高,主根长,一次侧根量大,根系活力强,吸收氮、磷、钾多,长势“前强后稳”,为最优处理;还发现,棉根干重随土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冬绿肥品种及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苏箭三号、白花早茹,66-25三个绿肥品种及播量分别为4.0,4.5,5.0,5.5,6.0kg/667m^2的试验表明遵义市以苏箭三号鲜草产量最高,其次为白花早苕,66-25最低;在净作条件下三个品种播量以5.5kg/667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冀单33系我院玉米室以京7为母本,79038为父本于1990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1998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生育期87天,株形较紧凑,抗病性强。株高230cm,穗位高90cm,穗长16~18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个左右,子粒黄色,出子率83.2%,千粒重300g左右。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测定,子粒含蛋白质10.51%,赖氨酸0.28%,脂肪3.84%,综合评定品质上等。2 产量…  相似文献   

8.
我省草莓生产始于80年代,由农户自发种植。进入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草莓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全省草莓栽培面积300hm2左右,每667m2的产量在300~600kg,京都二号是北京林果所在“八五”期间育成的新品种,我所1996年从北京林果所引入,在我所品比试验种植了两年。其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强,株高24.5cm,开展度33.4cm×35.2cm,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最大叶片纵横径为16.04cm×9.46cm,叶柄粗壮,长10cm左右;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的带宽、小麦、玉米及窝距4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型的典型模式为1.50m分带+小麦兴竹-号+玉米黔西4号+玉米窝距20.0cm;(2)粮豆型的典型模式为1.83m分带+毕麦10号+3行黄豆+黔西4号+窝距30.0cm;(3)兼用型为1.67m分带+毕麦10号+2行黄豆(或不种)+黔西4号+窝距23.3cm;(4)试验的最佳模式比其它模式平均每667m2增收粮食87.28kg,变幅为14.31~170.85kg;比其它模式平均增值113.46元/667m2,变幅为7.45~198.25元/667m2,选择最佳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决定复合产量的关键因子是玉米产量,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豆45~50cm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在宾县已有9年试验、示范、推广历史。1991年鸟河乡种植小垄大豆10hm2,平均产量3375kg/hm2,1992年鸟河乡永年村2.7hm2连片45cm小垄双行东农42大豆平均产量3873kg/hm2,较70cm大垄增产31.7%。一般45cm小垄大豆产量3000kg/hm2,70cm大垄产量2250kg/hm2,前者比后者增产33.3%,增收1950元/hm2左右,新增成本750元/hm2(包括种子费、肥料费、播种用工费),纯增收1200元/hm2。1997年…  相似文献   

11.
营养液NO3-浓度对草莓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草莓营养液最适NO3-浓度问题,以‘幸香’草莓为试验材料,采用DFT水培的方法对营养液NO3-浓度与草莓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5个NO3-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 mmol/L。结果表明:在营养液NO3-浓度在0~15 mmol/L范围内,草莓株高、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系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随NO3-浓度升高而增加,至NO3- 15 mmol/L时达最大,与无NO3-相比,分别增加150.73%、285.68%、145.67%、272.03%、131.54%与153.46%,差异显著;当NO3-浓度达到20 mmol/L时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同苗龄期黄瓜水肥需求规律及供液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温室黄瓜穴盘育苗阶段不同苗龄期对水肥需求规律,选用黄瓜‘北京403’为试材,以潮汐灌溉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供应,采用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黄瓜苗期水肥供液维持时间和间隔时间2个影响因子进行试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供液方案。结果表明:黄瓜不同苗龄期水肥需求量不同,随着叶片数的增加,水肥需求量逐渐增加,壮苗指数也随之增加,水肥利用效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不同苗龄期供液维持时间和间隔时间共同影响其壮苗指标与水肥利用率,供液维持时间和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幼苗壮苗形成和对水肥的吸收利用,1叶期壮苗指数与水肥利用率兼优的最佳水肥供应维持时间13~23 min,间隔时间保持360 min;2叶期维持时间13~16 min,间隔时间349~496 min组合最佳;3叶期维持时间8~18 min,间隔时间349~401 min;4叶期维持时间13~23 min,间隔时间 360 min,育苗阶段以此方案进行灌溉,不仅幼苗健壮,而且节水省肥。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明无基质营养液育苗中可溶性盐浓度(EC值)对南瓜幼苗生长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为育苗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以‘香蜜’小南瓜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EC营养液进行培养,分析南瓜幼苗生物量、表型指标、快速光曲线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EC显著影响南瓜幼苗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根系结构。生物量、叶片参数、根系结构指标数值随EC增加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EC值为5 ms/cm时综合表现最优。根冠比随EC值增加而增加。Fv/FmY(II)、Y(NO)以及快速光曲线随EC值的变化与南瓜幼苗的生物量参数及表型参数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响应速度更快。本研究探明了南瓜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的最适EC值为5 ms/cm,证明叶绿素荧光参数能直观、快速地反映EC值对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无基质营养液育苗是一种新的育苗技术。幼苗整个苗期都生长在营养液中,如何控制徒长,特别是夏季如何培育出壮苗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试验研究了在营养液中添加5、10、15mg/kg矮壮素对夏季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徒长抑制和培育壮苗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添加矮壮素能降低幼苗下胚轴长度和植株高度、缩短最大节间距,植株叶片颜色加深,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增大。5、10、15mg/kg矮壮素处理植株的壮苗指数为0.042、0.048、0.038,比对照分别增加27.3%、45.5%、15.2%。说明添加矮壮素处理能较好的抑制黄瓜幼苗徒长和地上部物质积累,同时促进地下部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壮苗的形成。夏季采用无基质营养液育苗,在整个育苗期间于营养液中添加10mg/kg矮壮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位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种植模式,地下水位高,易产生湿害。本试验采用PVC筒,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0、30、60和90 cm的地下水位处理,然后恢复至60 cm水位,比较2个耐渍性不同的油菜品系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水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产量,从而确定油菜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地下水位,为南方稻茬油菜排水降湿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1)地下水位高低影响了油菜的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2)就产量而言,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性依次为蕾薹期、花期﹥苗期、角果发育成熟期;(3)油菜苗期适宜地下水位为30~90 cm,蕾薹期、花期为30~60 cm,角果发育成熟期为30~90 cm;(4)就全生育期而言,即使选用耐渍性较弱的品种,地下水位控制在30~60 cm时能满足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需求。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探索寻求旱地高粱最佳施肥途径,追求最大的水肥利用率,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特设了两种类型的肥料、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碱解氮的变化情况,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肥料在不同的施肥方式下结果是有明显差异的。1、缓释性复合肥SRCF与普通复合肥CCF相比,在总养分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提高27.69%~28.71%,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40.24%~42.05%,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生理利用率提高34.58%~34.95%;2、春施肥SAF与秋施肥AAF相比,产量、氮素利用率等均差异不显著。3、0~60cm土层内的碱解氮含量,在苗期表现为普通复合肥CCF高于缓释性复合肥SRCF,而进入拔节期后,情况则相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碱解氮逐渐降低,而春施肥SAF与秋施肥AAF两种方式相比,土壤碱解氮的高峰出现的土壤深层不同,前者,碱解氮高峰出现在0-20cm土层,后者,碱解氮高峰出现在20-40cm土层中。4、在苗期,0-60cm土层中碱解氮含量,两种类型的肥料差异很明显,拔节期后,差异不太明显。5、各时期0-100cm土层中,碱解氮主要存在于0-60cm土层中,60cm是养分最低点,60cm以下碱解氮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7.
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 cm株距栽培密度下,草莓平均单果重达到11.23 g,单株平均产量达到223.18 g,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46 t/hm2,其果实品质显著高于10 cm的常规栽培密度,且与25 cm和20 cm 2个低密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大田生产中适宜推广15 cm株距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稻田消纳罗氏沼虾养殖尾水过程中水稻稳产及养分利用效率最大化,设置CK(空白对照)、BC(添加生物炭)、TG(添加土壤改良液)、BT(生物炭及土壤改良液分别减半)4个处理,依据养分运移状况及水稻生长指标的比较,筛选适宜材料类型。结果表明,BC、TG及BT的添加对表层土壤(0~10cm)TN累积、土壤(0~25cm)TP累积及养分损失,BC、TG对土壤(0~25cm)TN累积及养分损失均存在正面效应;TG显著促进表层土壤(0~10 cm)NO3 -累积(P<0.05);除BC外,其他材料的养分表聚作用均促使TN、TP向根部运移(P<0.05);BT处理中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G和CK(P<0.05),材料处理组在第一节间长度均显著低于CK(P<0.05),其余处理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处理的理论和实际产量间的差异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材料,有效截留NO3 -为主氮素养分,提高养殖尾水养分利用率,降低淋洗污染风险;显著控制水稻底部节间生长,降低倒伏风险;且其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性状并无显著抑制作用,因而将其作为水稻消纳罗氏沼虾养殖尾水中养分利用效率提升材料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Root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inbred lines and single crosse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and in field trials
Shoot and root dry matter yield and root surface of eight maize inbred lines and eight single crosses were investigated in nutrient solutions with low and high nitrogen content. In a seedling test root length was determined, and in field trials the vertical root-pull resistance, kernel yield, lodging resistance and root dry matter in soil cores were measure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root growth in nutrient solution as well a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or all root traits there exist a significant genotypic variation. No interactions occurred between genotype and nitrogen supply. Root dry matter in nutrient solution, vertical root-pull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mong one another.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root weight in nutrient solution and root weigh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