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新品种——沧核0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核 0 3 0是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为了满足生产上对抗旱、节水、丰产、稳产品种的需求 ,1 986年以抗旱、耐盐、丰产、优质、早熟、抗病共 2 0个亲本 ,利用太谷核不育显性单基因材料组成轮回群体 ,通过轮回选择方法 ,经水旱交替选择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1 亲本来源及主要选育经过第一步将 2 0个亲本配成 6个复交组合 :平阳 75( 3 8) -3 0× 790 2 2 / /京双 1 0 78× ( 3 4 ) -4科遗 2 6× 9D1 5-0 3 / /昌乐× 0 73 4临汾 61 54× 86-0 2 1 / / 79-2×盘矮 1 4078( 1 0 )× -1临汾 71 -52 1 2 3 / / 71 -3 2 1× 0 8963 8盘矮 1 40×濮…  相似文献   

2.
如东四号元麦是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杂交选育成,组合为4-2×(矮早三×75-9)F_1。4-2为(东大1号×捷克大麦)×浙114组合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大麦中间材料。75-9为加拿大黄金大麦×黑六柱元麦中选出的二棱抗黄花叶病元麦中间材料。81年杂交,83年选到几个优良单株北繁,在黑龙江仍有分离,从中又选择了二十几个单株秋播。84年发现第二号株行最优,从中拿出一半种子北繁,秋播时参加品比,85年亩产605斤,比浙114增产15.8%,表现突出,参加南通市区域试验。86年四点平均亩产648斤,比浙114亩产583.3斤增产64.7斤,折11.09%;比立新一号亩产551.3斤增产96.7斤,折17.53%,在七个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供试杂交组合:(1)红闽一号×贵州红桴尖;(2)制19×红闽一号;(3)早青2号×密阳287;(4)(火干)优7号×贵州红桴尖。于1984年在本所试验场,每组合种植240株,顺序排列,无重复。亲本种植在相应组合的首尾。田间栽培管理同大田生产水平。每组合随机取样:组合(1)60株,(2)48株,(3)57株,(4)65株,亲本20株,分株考查株高、单株重、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粒数、单穗重等。为了统计分析,计算了株数的调和平均数;为56.8株,结实率经过反正弦  相似文献   

4.
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绵阳26为供试材料,采用烯效唑干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 mg/kg)对不同播种密度(90×10~4、180×10~4、270×10~4/hm~2)下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公蘖前期(出苗50d内)烯效唑浓度越高,达到最大分蘖速度的时间越早,低节位分蘖特别是第1、第2分蘖的发生加快;分蘖后期(出苗50 d后)分蘖速度减慢,高浓度处理(40 mg/kg)的分蘖发生比低浓度提早10 d结束。烯效唑提高了孕穗后期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单株穗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其中以20 mg/kg最优。密度不同,烯效唑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效果有差异,以高密度下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9个热带、温带群体和4个优良自交系进行 NCⅡ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安阳中棉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的田间鉴定,了解9个群体和4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鉴定其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研究群体种质及群体×测验种互作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Suwan 1和SG C4的一般配合力(GCA)表现最为突出;自交系HZ111在黄淮海地区有潜在的利用价值;WBMC4×丹340、辽旅群体×掖478、憨头苞谷×掖478、辽旅群体×美22和BSSS C9×HZ111的特殊配合力(SCA)表现突出;群体×测验种的互作对总方差的贡献最大。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群切实可行,利用地理和种质基础远缘的群体材料与国内系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的机会增加,群体的利用效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6.
苏联学者B.Φ.Козловская与Л.П.Григорвева将5个不同生态型的硬粒小麦品种阿尔泰(简称阿,下同)、鄂仑堡2(鄂)、安哥拉(安)、绍尔坦丁卡71(绍)、?10100(?)与3个提莫菲维小麦K.47793、K.18105、T.t.v.viticulosum(T)杂交,然后再回交,获得回交的第1代杂种.1983年冬-春生长季节在阿尔泰边区温室播种八个杂交后代即①(鄂×K·47793)×鄂;②(鄂×T)×鄂;③(鄂×K·18105)×鄂;④(阿×K·1805)×阿;⑤(阿×K·47793)×阿;⑥(阿×T)×阿;⑦(绍×K·47793)×绍;⑧(绍×K·47793)×安,1983年夏在大田播种了12  相似文献   

7.
棉花抗虫育种的困难之一是抗源贫乏。一些具有抗虫性状的材料往往产量不高或品质不好,用作抗虫育种亲本;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难以打破抗性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利用回交、修饰性回交和复交等方法育种年限又较长,转育的抗虫品系难以与生产上的最新推广品种竞争。因此,筛选新的理想抗源是抗虫育种的当务之急。为了给抗虫育种提供优良亲本,1986年,我们结合武汉市农业局、市棉办组织的棉花新品种(系)联合比较试验,在比较产量等性状的同时,对抗红铃虫和铃病性也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基因效应的相对值是判别杂交种遗传潜势的重要标准,所以本研究试图了解3个高粱杂交种穗部主要性状的遗传。材料和方法 1982年雨季对3个杂交高粱组合(SF863×168、SF863×IS923和168×IS923)的P_1、P_2、F_1、F_2、B_1(F_1×P_1)和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优质与高产遗传机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稻米品质的改良及优质米遗传机理的研究,选育出既优质又高产的新组合,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从1983—1985年选用14-23个晚籼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连续3年进行田间测试和室内分析测定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以及产量、净光合效率等性状并探讨杂种性状值(F_1)与其高亲值(P_1)、低亲值(P_2)和双亲平均值(MP)的相关性。 一、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从1983年开始至1985年结束。各年选用的组合及其亲本如下。 1983年: DA × 6062  DA×60530 DA×60466DA × 40491汕A ×圭630CA×85661-10DA ×明恢63 CA ×分2…  相似文献   

10.
张家宪  张振  刘伟 《中国棉花》2001,28(6):20-20
1亲本的选择淮杂 2号为杂交种 ,亲本是抗虫淮无 8系及淮北 1 3系。淮无 8系是 1 984年以豫无 1 9B为父本 ,皖夏棉 2号为母本进行杂交 ,杂交种当年进行了南繁。1 985年夏从 F2 代种子中选出一批低酚单株 ,其中编号 845单株后代 (即 845株行 )田间表现优异 ,于是 1 986年夏以 845为母本与中棉所 1 4(父本 )杂交。1 990年南繁中我们把该组合第 6代选出的优株作母本与皖夏 1号杂交 ,同时所做的组合还有皖夏1号×汉寿 A。 1 991年夏 ,又把这两个组合复合杂交 ,组合式为 :(皖夏 1号×汉寿 A)× [(无毒 845×中棉所 1 4) F6×皖夏 1号 ]。而后把…  相似文献   

11.
浙大3号简介     
浙大3号(原名Z9087)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0号×[(中8×争31)×(250×兰5)]F7}F6中,通过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而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耐盐碱棉花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80年,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号为母本,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31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中8×争31);同时以中棉所3号的早熟丰产系250为母本与美国无色素腺体棉种质系兰布莱特GL-5(兰5)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50×兰5)。得到的F1杂种于1980年冬进行南繁加代。1981年以(中8×争31)F1做母本,(250×…  相似文献   

12.
籼稻花粉植株诱导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关键问题。然而,各因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为了正确了解各因素对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影响及相互配合的效应,以便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的成功率,一九八○年我们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适用于V20×(农试4号×IR24)杂种F_1花药培养的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V20×(农试4号×IR24)杂种F_1,培养基用α8、C7、N6和N_6-PNH,按一般固体培养操作。接种材料于穗顶部花粉发育中晚期时采穗,去掉叶  相似文献   

13.
Gutp.  SN  陈祥龙 《江西棉花》1989,(2):44-46
Grafius(1959)指出产量杂种优势可能是由各产量组份的杂种优势而表现的大量研究亦已表明产量优势是各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结果。虽然棉花产量及其组份的杂种优势早有研究,但有关棉叶中氮磷钾积累量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产量优势关系的研究未曾有报导。显然这样的研究可阐述杂种优势的生理基础,故进行本项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包括10个亲本及5个杂种一代,即 Jai×PS 10,J 34×152 F,A 218×兰卡特,RS 73×珂字棉和列巴×斯字棉。所有材料种于 Haryana 农业大学的实验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在行长  相似文献   

14.
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9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棉所 49(原系中 2 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 2 0 0 2 -2 0 0 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 ,2 0 0 3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 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中棉所 35×中 5 1 5 0 4。中5 1 5 0 4是由本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品系 ,来源于 ( 2 4× 2 79) F2 × ( Tamcot sp37×锦 444) F2 ,其中 2 4为商丘 2 4 ,来自岱字棉 1 5选系 ,2 79来自莘棉 5号选系 ,Tamcot sp37…  相似文献   

15.
黑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个黑糯玉米自交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16个组合,分析其主要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各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更大的遗传变量,筛选出4个优良自交系01B75、01B80、01B85、01B96和4个优良组合01B80×01B85、01B72×01B88、01B99×01B96、01B75×01B91.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间与种间杂种后代农艺性状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大豆栽培种×野生种(Glycine max×G. soja)、栽培种×半野生种(G. max×G. gracilis)、栽培种×栽培种(G. max×G. max)三类组合研究了杂种后代性状的遗传规律及育种效果。结果表明,栽培种×野生种及栽培种×半野生种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分离势远远大于栽培种×栽培种。这三类杂交组合出现优良类型的种类不同,栽培种×野生种容易产生高蛋白、极小粒以及多荚多粒中间类型;而栽培种×半野生种是选育出口型小粒豆的理想材料。栽培种×野生种、栽培种×半野生种性状的稳定速度慢,在选择时要适当放宽选择标准,延迟选择世代。建议引用属于有限型栽培种作为克服蔓生性之手段。试验还证实只有利用狭义遗传力和加性方差来计算预期遗传进度,才能使预期遗传进度同实际遗传进度结果趋于吻合。  相似文献   

17.
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刘显华  牛桂琴 《玉米科学》1996,4(2):015-017
美国在玉米热带资源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得到了产量超过B73Ht×Mo17Ht的一些双交组合、单交组合和一些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同时测定了许多群体的配合力。这些优良的组合、群体和自交系是: ①双交组合有(105.5×8101)×B73Ht/Mo17Ht,(105.5×304.54)×B73Ht/Mo17Ht,(105.5×155)×B73Ht/Mo17Ht,(105.5×155.504)×B73Ht/Mo17,(105.5×304.504)×B73Ht/Mo17Ht等13个。 ②单交组合有Tecpeno×B73Ht类型的16个组合。 ③群体有Bov582,Bov585,Gua110,San349,Gua597。 ④自交系有1408—3,1401—1.1411—1,1411—7,1424—3,1424—4,1425—3,1496—1,1497-1。  相似文献   

18.
冀棉11号(邯郸14),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邯郸农业研究所,以[(冀邯4号×珂4104)F_2×74育102]复合杂交育成。经过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现丰产、早熟、纤维品质好,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986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豫棉2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低酚棉新品种。原名豫无302,是1977年在海南岛以有酚棉(69×5245)作父本与低酚棉选系(75×乌3×兰5)作母本杂交,其后代连年在海南岛与本院繁殖选育而成。1987年4月经本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就不同繁殖体、株行距的选择和乙烯利诱花对菠萝的生长和果实产量、质量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材料与方法试区设在乌干达Kawanda研究所,红粘土.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以株行距(单行)作主处理,分60×60(窄)、90×60(中)和90×90(宽)厘米3种;繁殖体作副处理,分吸芽、裔芽和冠芽3种;乙烯利作副副处理,分施与否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