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云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云斑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1)虽然雄虫体型明显小于雌虫,但雄虫触角却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乳突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发现,且雌虫触角上的粗长锥形感器(BⅠ)、粗短锥形感器(BⅡ)和长刺形感器(ChⅡ)在数量上多于雄虫,但发锥形感器(BⅢ)少于雄虫;3)雌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包括ChⅠ和ChⅡ)的长度显著长于雄虫。其他感器的形态及数量在两性触角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都发现了毛形感器、长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包括TBⅠ和TBⅡ2个亚型)、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5类。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长度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下颚须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下唇须,隙缝感器少于下唇须;雌虫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雄虫,钟形感器少于雄虫。  相似文献   

2.
杨背麦蛾(鳞翅目:麦蛾科)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3.
笋秀夜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笋秀夜蛾触角的外部形态.雌蛾触角具8种感器,雄蛾触角具9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腔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除毛形感器外,其他感器的数量和着生部位较为恒定.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和B(o)hm氏感器等为雌雄触角所共有,无缘腔锥感器、双缘腔锥形感器、腔乳头感器仅雄蛾触角具有;栓锥形感器Ⅱ型仅生于雌蛾触角.触角雌雄性二型现象明显,除了感器种类、形态和表面细微结构的差异外,雌蛾触角的鞭节存在融合征状,雄蛾触角却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4.
云南木蠹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成虫触角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个亚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脚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端指形感器的数量较多;此外,雌成虫触角还有双芽形感器,雄成虫触角上还有耳形感器.与端指形感器、脚形感器、双芽形感器结构相同的感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是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对云南木蠹象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的分布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感器的外部形态特点,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成虫触角、口器、足、腹部和复眼的超微感器进行电镜扫描,并对雌、雄蜂感器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雄成虫触角上有B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板形感器、带形感器和乳形感器8类感器;口器上有Bhm氏鬃毛、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3种感器;足上有B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4种感器,其前足上还具有触角清洁器;腹部共有3种感器,即Bhm氏鬃毛、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而复眼上只有1种锥形感器。  相似文献   

6.
枯叶蛱蝶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扫描电镜对枯叶蛱蝶成虫触角及其感器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枯叶蛱蝶触角为棒状,其上共有5类感器,即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Ⅱ)、腔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并对各类型感器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描述.雌雄虫触角感器形态相同,在感器数量与分布上,只在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Ⅱ)的数量以及腔锥形感器分布上略有差异,其他感器类型的数量和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异.在感器总数上,雄虫多于雌虫,但雌雄触角性二型现象依然不明显.对其触角的研究是探索其嗅觉识别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盛冈纹瘿蜂是在栎树上形成虫瘿危害的重要害虫。明确盛冈纹瘿蜂雌虫的超微形态,主要包括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为瘿蜂综合防治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虫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盛冈纹瘿蜂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其间有锥形感器。雌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为11亚节,柄节呈漏斗状,梗节较短呈球状。鞭节1—3亚节呈长圆柱状,末节粗壮、端部渐尖,其余呈短圆柱状。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5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板形感器较为特殊,形状宽长,表面光滑,分布在第3—11亚鞭节上。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下颚须发达,密被毛形感器。足上有许多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火山形感器。【结论】盛冈纹瘿蜂雌虫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器,感器的功能与瘿蜂栖息、取食、繁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杜鹃冠网蝽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杜鹃冠网蝽触角感器的分布、种类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杜鹃冠网蝽成虫触角为丝状,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成虫触角上存在着5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受器种类相同,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同时对杜鹃冠网蝽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杜鹃冠网蝽的行为学、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对竹斑蛾雌、雄成虫触角感觉器的类型、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竹斑蛾成虫触角上有5种感器,分别是刺形感器,毛形感器,芽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绝大部分触角感觉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雌雄蛾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大体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雄蛾触角上没有发现芽形感器;另外,毛形感器的长度、数量在两性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柑橘长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柱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和耳形感器数目最多。柑橘长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种类较多,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柑橘长卷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特征,可为解释其生态学习性和对其进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斑长翅卷蛾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斑长翅卷蛾成虫触角感觉器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触角由柄节,梗工节和46 ̄48个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鳞片覆盖,绝大多数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侧面,在雌、雄蛾的触角上可观察到以下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椎锥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Bohm氏鬃毛,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成虫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红脂大小蠹成虫触角扫描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进行了触角扫描电镜的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雌雄之间触角形态没有显著差异,触角锤状部感受器的分布最为丰富,约占全部的94.5%左右,柄节感受器较多占全部的4%左右;鞭节的感受器较少,只占全部的1.5%左右。触角上的感受器可以分为4种: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锯齿形感受器和芽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锯齿形感受器分别约占70%、24%和6%,芽形感受器非常少。锯齿形感受器着生于柄节和鞭节上;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只着生于锤状部;芽形感受器主要着生于柄节的基部。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试管和马尾松木段内,用松褐天牛幼虫分别培育川硬皮肿腿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的选择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培育,各代川硬皮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有不同程度提高。本研究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培育后各代川硬皮肿腿蜂的触角感觉器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肿腿蜂触角上的板状感器和坛状感器的形状和数量在不同代间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蔗扁蛾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蔗扁蛾触角感器的观察结果表明:蔗扁蛾触角上共分布有6种感器,它们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具缘毛腔锥感器、鳞形感器和端毛.其中鳞形感器的着生方式与其它昆虫有明显的区别,从正面看只有一个感器,但在它的下面还有3~5个感器,而且每组相互排列非常整齐有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五倍子蚜的主要生产种-角倍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周期中7个蚜型的形态特征进行显微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蚜型的形态特征与其分工相适应,春迁蚜和秋迁蚜体型大,具有发达的足、翅、触角和次生感觉圈,与其迁移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干雌和越冬若蚜体型稍小,具有较发达的足和口器,与其取食、繁殖或越冬的分工相适应。干母体型最小,但体型修长,具有发达的足和喙,与其取食、形成虫瘿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雌、雄性蚜体型小,口器完全退化,足不发达,与其交配和繁殖的分工相适应。结合各蚜型生活环境的变化,探讨角倍蚜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 of prey-based and combination prey and plant-based diets [Tenebrio molitor pupae alone; T. molitor pupae and Eucalyptus cloeziana plants; T. molitor pupae and Eucalyptus urophylla plants; and T. molitor pupae and Psidium guajava (guava) plants] on the morphometry of the ovary of Brontocoris tabidus (Signoret) (Heteroptera: Pentatomidae) was analyzed in the field. Females fed on T. molitor pupae without plants presented with smaller ovarioles. The number of oocytes per ovary was higher for B. tabidus females fed on a combination diet of E. urophylla and T. molitor pupae when compared to females fed only on prey. In addition to diet, the number of oocytes in the ovariole was shown to vary with the age of B. tabidus. The 21-day-old B. tabidus females were found to have a higher number of oocytes per ovariole than the 15-day-old females in all diet conditions. The 15-day-old females exhibited more developed oocytes when fed on diets containing both prey and eucalypts plants and less developed oocytes when fed with a combination diet containing guava plants or T. molitor pupae alone. The 21-one-day-old B. tabidus females which were fed with a diet without plants had smaller oocytes than those fed with plants. Herbivory improv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ovary of B. tabidus, affecting the size of the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and the oogenesis of this natural enemy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