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阳海清 《土壤》1988,20(1):14-18
鄂东南地处红壤向黄棕壤的过渡地带,其地带性土类普遍认为是属于红壤,但在亚类的划分上,却存在着黄红壤〔1〕②、红壤〔1-4〕、棕红壤③④等分岐,因此,阐明本区红壤的发生特性,有助于解决该区土壤分类指标及分布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俊祥  胡罗生  钟颜胜 《土壤》1986,18(4):203-207
徽州地区位于皖南丘陵山区(包括七县二市)。为我国红壤地区北部边缘的黄红壤,农业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我国红壤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已有专著全面介绍[1]。就现有资料来看,徽州地区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3.
不同熟化度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明海  赖庆旺 《土壤学报》1982,19(3):237-247
土壤腐殖质是评价红壤肥力的重要因素[2],根据前人研究[8,3,1]:一般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受土壤地带性的影响。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红壤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小于1。本文着重研究同一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类同的情况下,红壤通过水旱耕作和培肥,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持效应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根据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出了近15年南方红壤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空间范围,并估算了退耕还林还草实际发生区的土壤保持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方红壤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约2 052.61 km2。期间土壤保持量增加9.18×108 t,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变化量为447 327.54 t/km2,土壤保持效应整体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区域出现负效益。此外,对提升土壤保持功能而言,将裸地转换为林地是效果最显著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提高了区域的土壤保持功能。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及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昆明地区不同母质对红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趙其国 《土壤学报》1964,12(3):253-265
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为我国西南高原红壤的主要分布区。关于本区土壤形成过程及发生分类等同题,虽然曾有人做过不少工作,但至今仍存在着一些分歧;有人认为本区土壤的形成过程以砖红壤化为主,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及铁质砖红壤性土[1,2];有人认为棕壤化为本区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应命名为棕色森林土[4];另有人认为本区土壤属红壤,目前的成土过程为红壤化[5],所有这些意见,均因资料不足而难取得统一。  相似文献   

6.
吴龙华  骆永明  黄焕忠 《土壤》2000,32(2):62-66
通过吸附-解吸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EDTA和猪粪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红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及对污染红壤铜的释放作用。结果表明,外加EDTA可明显降低红壤对铜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吸附率和解吸率与加入的EDTA含碳量的对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猪粪DOM在加入量小于21.9mgL-1C时红壤铜吸附率、解吸率显著降低,符合直线方程;大于21.9 mgL-1C时则使红壤铜吸附率、解吸率逐渐增大,可以对数方程拟合,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EDTA对污染红壤铜的释放作用随着EDTA:Cu摩尔比的增大而迅速增大,随着铜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同一培养时间,外加铜浓度50 mgkg-1时,EDTA对土壤铜的释放量占土壤铜总量的比例即提取效率高于100 mgkg-1外源铜处理时的提取效率,但随着EDTA:Cu摩尔比的增大,两者的提取效率差异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在南方红壤区不同管理措施对于新开发果园土壤有机碳迁移的影响,以典型红壤坡地柑橘园(建园2年)为研究对象,监测评估自然降雨背景下清耕(CB)、稻草全覆盖(CS)、萝卜花生轮作(CRP)、三叶草条带覆盖(CCS)、三叶草全覆盖(CC)和苔藓覆盖(CT)6种管理措施对开发初期果园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碳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管理措施CB、CS、CRP、CCS、CC和CT的径流量分别为7.88,4.45,4.64,3.24,3.25,4.70 m3,与CB相比,CS、CRP、CCS、CC和CT措施下截流效益分别为43.51%,41.10%,58.94%,58.82%,40.38%,产沙量分别为71.35,21.27,31.03,14.24,14.18,35.05 kg,产沙量与CB相比分别减少70.18%,56.51%,80.04%,80.13%,50.87%;(2)泥沙有机碳流失强度分别为CB(20.75 g/m2),CS(4.78 g/m2),CRP(8.68 g/m2),CCS(3.52 g/m2),CC(3.38 g/m2),CT(9.94 g/m2),相比于对照组CB分别减少76.94%,58.16%,83.01%,83.71%,52.11%;(3)泥沙有机碳和DOC流失强度均与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412和0.419)。地面管理措施主要通过调控地表径流的产生来影响红壤坡地新开发果园土壤有机碳的迁移。综合来看,三叶草条带覆盖和全覆盖在抑制土壤侵蚀和土壤有机碳迁移损失方面效果较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红壤区新开发果园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碳迁移损失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曹升賡 《土壤学报》1964,12(2):155-163
红壤性水稻土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稻土类型。根据江西省土壤普查的初步统计资料(1960),总面积约占全省水稻土的50%以上。红壤性水稻土基本性质的研究,已经累积了许多资料[1]。侯光炯和马溶之首先从形态发生的角度、研究了江西南昌地区某些红壤性水稻土的特性,以及形成过程中物质移动的淀积特征[2]。  相似文献   

9.
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姚贤良  于德芬 《土壤学报》1982,19(3):224-236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性土壤。由于该地带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促进了土壤矿物组成的强烈风化和生物物质的迅速循环,从而构成了红壤性土壤所具有的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行为。晚近的研究表明,红壤性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高岭类粘土矿物和三二氧化物不仅决定了土壤中一系列的化学环境,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性质的变化[13,18],而后者的控制和改善又往往是红壤开发利用成败的关键之一[17]。  相似文献   

10.
可变电荷土壤对SO42-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三种带可变电荷的红壤在恒定pH和Cl-离子存在条件下对SO42-的吸附.三种红壤的OH-释放量分别仅占SO42-吸附量的12%,14%和20%.砖红壤在pH5.0时的电荷变化占所吸附的SO42-的64-82%.作者认为大部分SO42-以置换水合基的方式被吸附.  相似文献   

11.
弹尾目昆虫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许杰  柯欣  宋静  骆永明 《土壤学报》2007,44(3):544-549
土壤弹尾目昆虫作为无脊椎动物和中型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其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巨大的生物量,在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概述弹尾目昆虫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中、生态毒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上的一些方法体系及检测主要指标参数(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生存率,生长率,繁殖率,金属硫蛋白和酶活指标)。最后对弹尾目昆虫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应用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ABA对水稻花后剑叶光合产物输配作用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浩  龚荐  罗时石  葛才林  马飞 《核农学报》1996,10(4):244-250
运用示踪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 ABA 涂稻穗及剑叶后,剑叶中几种光合产物的变化,发现 ABA 涂稻穗后,能抑制剑叶中暂不输配物质的形成,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具促进作用。ABA 涂剑叶后,对暂不输配物质、结构物质与呼吸消耗具抑制作用,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硼的吸附-解吸对土壤表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棕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在特定条件下的电荷零点(PZC) :ck—PZC(无硼 )、ads—PZC(硼吸附 )和des—PZC(硼解吸 )的研究发现 ,棕红壤和黄棕壤的ads—PZC与其ck—PZC相比 ,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灰潮土 ,由于本身碳酸盐的缓冲作用 ,其ads—PZC与ck—PZC几乎相等。在硼吸附发生后 ,3种供试土壤的des—PZC较之它们的ads—PZC ,改变甚小 ,但这时灰潮土却保持强劲吸附电位离子的趋势 ,其吸附H 离子数量是棕红壤和黄棕壤的 2倍 ,表明在灰潮土上 ,原先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硼这时才显示利于电位离子的吸附。研究还表明 ,硼在酸性土壤中的吸附会引起 1 0倍量的质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4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 ,研究了 9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对紫色水稻土铁、锰、铜、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是土壤铁、锰、铜、锌的良好给源。紫色水稻土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单施化肥比较 ,土壤中的全铁、全锰变化不大 ,全锌提高了 5.5%~ 30.0% ,交换态铁、碳酸盐结合态铁、有机态铁、无定形结合态铁分别提高了1.5%~12.7%、2.4%~8.9%、11.6%~19.5%、32.5%~72.5%。锰、锌的各形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 ,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大了土壤铜的消耗 ,全铜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水网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根外施硒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雪林  姚鼎汉 《土壤学报》2000,37(2):242-249
本文通过对嘉善县平原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1)嘉善县平原水稻土,水溶态硒含量低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态硒的临界值(0.010μg/g),这与该区的土壤母质、地形等因素相关;(2)低硒水稻土了水稻对硒的吸收积累,因此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亦普遍较低,平均含硒量低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070μg/g);(3)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杆中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17.
辐照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用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34、5、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结果表明:辐照引起幼虫的生活期延长,发育迟缓;辐照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5龄幼虫最耐辐照,阻止其化蛹的剂量为55~60 Gy。γ射线辐照杨树木段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结果也表明,60Gy能够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因此,可以推荐60 Gy作为光肩星天牛幼虫检疫辐照处理的有效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8.
风化对土壤粒级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土壤风化程度经常与地带性土壤的磷素存在形态相关,这已为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所证实,但对土壤不同粒级中磷形态的影响,迄今仍研究较少.在五十年代,Williams,E.G.和Saunders,W.M.H.曾测定了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全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指出在所有供试土壤中,无论是无机磷或有机磷,粘粒部分的相对含量都高于砂粒部分.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中,有些谱带是不育系与保持系共有的,不受雄配子的育性和胞质差异的影响。有些谱带则伴随雄配子的败育而出现(或缺失),其余谱带组分,则因胞质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对细胞质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