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KCl及NaCl电解水对黄瓜生长、果实品质及病害防效的影响,以3种电解水定期喷施大棚黄瓜,测定黄瓜生长指标及果实外观与营养品质,并测定其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除KCl微酸性电解水组的黄瓜叶面积显著高于农药组外,喷施电解水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喷施KCl电解水可提高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弓形高度,与自来水和农药对照组相比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和37.6%,单果质量均提高11.0%,但总产量增加不明显;喷施NaCl电解水可显著增加果实糖酸比。NaCl和KCl电解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2.2%和69.0%,与农药组防效相当;KCl微酸性电解水组防效稍低,为61.1%。NaCl和KCl电解水及KCl微酸性电解水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差,分别为30.5%、26.4%和9.4%,显著低于农药组。研究表明,与NaCl电解水相比,喷施KCl电解水不但可替代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还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猕猴桃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使果品提质增效、农药使用减量,2018—2019年于陕西周至开展了猕猴桃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利用蜜蜂授粉、害虫诱杀、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技术,蜜蜂授粉区猕猴桃坐果率较自然授粉区提高2.9%、畸形果率降低48.2%;采收前对褐斑病、溃疡病、蝽类害虫的防治效果在69.6%以上,有效控制了病虫为害。蜜蜂授粉区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增加,增产、增收及化学农药减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的做法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稻田耕沤治螟、选用抗病品种、灯光诱杀害虫,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了产量和品质.示范区病虫防治效果提高了5~1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增加9.33%,每667m2减少农药投入23.90元,减少用工费16元,合计每667m2增收187.32元.稻田天敌比非示范区增加50%.  相似文献   

4.
阳春时节,正值温室、大棚草莓开花授粉期,也是畸形果发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畸形果发生量大,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产值,是草莓生产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防治畸形果。防治畸形果的关键时期为开花授粉期。此时抓好以下几点,可以防止畸形果的发生。1)调温巧管理。草莓花期遇到低于5℃的气温时,花蕾易受害,影响花药开裂和授粉、受精,使果实致畸;遇到高于45℃的气温时,授粉、受精不良,可使果实致畸。花期花药开裂,授粉、受精的适宜温度为13"8~20℃。因此,在管理上应避开最低温、最高温,力求最适温度。温室或大棚内白天温度以保持…  相似文献   

5.
正草莓(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近年来,草莓大棚栽培发展迅速,至目前,湖北省栽培面积约1.0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左右。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在一个密闭的环境生长,温度变幅大,湿度大,不利于草莓自花授粉,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用蜜蜂辅助授粉。草莓蜜蜂授粉试验示范证明,蜜蜂授粉与自然授粉、化学授粉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和提升品质,对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Bt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它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多种虫害,且不伤害人、畜、家禽和害虫天敌.但若施用不当,也会降低药效甚至无效.根据河南省信阳市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为了提高Bt农药的防治效果,在技术上应掌握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设施栽培作物面积越来越大,其中大棚草莓种植在湖北特别是武汉市发展迅速。为了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大棚草莓果实上市多抢在春节前。在冬季天寒地冻,草莓自花授粉困难,需要授粉蜂为其授粉。在湖北地区,大棚草莓授粉花期正逢蜜蜂自然越冬和早春繁殖阶段,蜜蜂仅巢内的休眠和哺育,没有箱外的采集(包括授粉)。为草莓授粉的蜂群实际属于"抗逆"工作,其生存繁育和授粉采集与冬季室外管理有很大的差异,现将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蔬菜田对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菜心和芥蓝害虫的防治效果比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效果更好,能显著增加田间天敌密度,并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叶螨和蚜虫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选择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螨,1.8%阿维菌素微乳剂(ME)1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1.1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鱼藤酮乳油(EC)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46.87%。对蚜虫,2.5%鱼藤酮EC 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5.08%,1.3%苦参碱水剂(AS)1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62.75%。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草莓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在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择1.8%阿维菌素ME 1400倍液、2.5%鱼藤酮EC 400倍液分别对叶螨、蚜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意大利蜜蜂在怀宁县蓝莓主栽品种奥尼尔、巴尔德温、杰兔上进行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融合大面积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蓝莓的坐果率、平均单果重、单株平均产量等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单位面积蓝莓鲜果产量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65.8%,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地防治蓝莓病虫害并保护天敌,病虫害总体防效87.5%,鲜果损失率3.4%;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41.3%,其效益比自然授粉(不放蜂)、病虫害常规防治对照区增加约1倍、投入产出比高出50.9%。  相似文献   

11.
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在赣南以前是零星分布与为害,而近年来已逐渐上升为柑橘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原因为农药更替、冬季清园不彻底、环境利于该虫成长、防治时期不当、喷药不全面、杀伤天敌等。为此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大量化肥和农药投入为特征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导致我国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生态系统失衡、害虫猖獗、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自2009年起,本课题组在浙江省宁波市单季晚稻区开展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修复稻田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害虫种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研究与实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著天敌数量;二是种植蜜源植物增强天敌控害功能;三是生物诱集减少害虫虫源基数;四是调整农药使用策略减少天敌杀伤;五是控肥降低害虫自然增长速率;六是集成简便、高效、省本生态控害技术。2013—2014年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生态工程丰富了单季晚稻稻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稻田生态功能得到良好修复,害虫被持续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杀虫剂的使用减少93.75%,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12.42%氮肥量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增产9.99%,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该技术体系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已成为国家主推技术,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害虫管理措施梨园的天敌群落结构。调查发现了主要天敌6目,18科,25种,树冠捕食性天敌多,而地表寄生性天敌多。梨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分别为76%和24%。整个生育期喷施农药3次的试验梨园树冠优势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大于喷药次数超过8次的常规梨园,试验梨园地表寄生性天敌数量略大于或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试验梨园中天敌总个体数是常规梨园1倍以上,化学药剂施用次数与梨园天敌个体数量呈负相关。分析显示,试验梨园树冠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大于常规梨园,而天敌群落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提倡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梨园天敌提供了部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业害虫的自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根据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果树和蔬菜等的重要害虫几十年的防治经验,论述了农业害虫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自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作物耐抗性的利用、植物性杀虫剂的利用、昆虫行为和习性的利用、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农业措施的利用以及农业害虫的综合自控技术。依据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讨论了在农业害虫的治理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一切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拓宽生物防治 持续治理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生物防治资源极其丰富和农民经济实力薄弱的特点,结合我国生物防治成果,论述了应如何发展和拓宽具有我国特色的害虫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秦椒田天敌有70佘种,主要14种。以蜘蛛、瓢虫、寄生性天敌、食虫蝽为天敌优势类群。各类群天敌在椒田的发生季节和数量不同,主要受地区差异、栽培方式、椒田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影响。秦椒田天敌种群数量与害虫发生密度成正相关(γ=0.43~0.79),对秦椒田害虫有很强的控制作用。采用麦椒间套、挖窝诱蛛、插种玉米、花生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保护椒田天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有机苹果园和常规苹果园的系统调查,调查分析了果园释放性诱剂对园内目标害虫、天敌及中性昆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机苹果园还是常规苹果园,性诱剂均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且益害比在有机园中为2:1和2:3之间,在常规园中则在3:1和1:10范围内。水盆式性诱剂诱捕器的使用对自然天敌在果园中的控害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蔬菜害虫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还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应用、技术研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害虫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2009-2016年调查了青海省天然枸杞林和栽培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在当地枸杞林有害虫34种,病害7种,天敌昆虫32种。对栽培红果枸杞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病害有:枸杞白粉病、根腐病、干热风害和霜冻害。34种枸杞害虫隶属于节肢动物2纲7目18科,栽培红果枸杞的主要害虫有棉蚜、白枸杞瘤瘿螨、枸杞木虱、枸杞绢蛾;天然枸杞林重要病虫有枸杞绢蛾、白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黑果枸杞主要病虫仅有2种,枸杞瘤瘿螨和枸杞白粉病。枸杞干果(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重要仓储害虫是印度谷斑螟。枸杞蚜虫类的主要天敌昆虫为瓢虫类和丽草蛉,枸杞瘿螨类的主要天敌昆虫是枸杞瘿螨姬小蜂,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为莱曼氏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