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淮北地区是安徽省生产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夏大豆是淮北地区夏季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在夏种作物中占比超过6成,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夏大豆的高产稳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意义重大。淮北地区夏季灾害性气候比较多,近些年来干旱、涝灾、病虫草害等交替发生,给当地夏大豆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夏大豆的优质高产是淮北地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下面,结合淮北地区夏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地处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南缘,是安徽省大豆主要产区。本文作者分析了安徽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及特点,对大豆品种利用与育种、耕作及栽培、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等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及产业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是全国主要大豆生产区域之一,大豆生产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淮北地区大豆生产实际,对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介绍了精细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科学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技术要点,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东艳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03-103,83
淮北地区高蛋白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适应淮北地区,主要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经验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夏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大豆主要是夏作大豆,生育期在6~9月份,由于这一时期温度高、雨水多,极利于大豆田杂草的生长。大豆田杂草人工拔除费工费时,而采用化学除草,又常因夏大豆田草害严重、草相复杂等原因造成除草效果不佳。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淮北地区夏大豆田杂草发生及防除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的气候资源总体上能够满足夏大豆生育的需要.但由于气象因子多变,有时与大豆生育阶段需要不相吻合.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淮北地区影响夏大豆生育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播种期和花荚期的干旱.通过改进栽培技术选用抗逆性的高产稳产品种,可稳步提高大豆单产.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腐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黄淮大豆产区,淮北地区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与高产栽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轶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12-113
阐述了淮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并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精细播种、科学田管等。  相似文献   

9.
<正> 淮北地区是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多年来大豆亩产一直在50—80千克徘徊。为了提高大豆产量,有关单位曾做过许多单因子或复因子试验,但因试验方法功能局限,实际上很难全面描述所研究因子与产量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选优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淮北地区当前生产条件下,采取适宜综合农艺措施,大豆可以取得较理想的产量。通过微机的模拟试验,可筛选出大豆高产栽培各项技术因素组合的较佳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淮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灌溉和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以期指导淮北地区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淮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病虫害的发生不利于其安全生产。结合实践,本文简单总结了淮北地区常发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以期为大豆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是淮北地区主要夏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及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淮北地区的夏季多灾多难,旱、涝、病虫、草害交替发生.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夺取夏大豆高产,获得较好收益,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摸索,总结了一定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淮北地区夏大豆规模生产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影响夏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总结原位秸秆还田后的夏大豆抗灾避灾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选择适宜品种、全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夏大豆种植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夏大豆田间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并都是大豆生产的障碍因子,直接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及品质。该文主要介绍淮北地区夏大豆田间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识别与防治技术,避免因不能正确识别这些病虫危害时的症状,从而错过防治时期,使大豆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原位秸秆还田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淮北地区夏大豆规模生产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影响夏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总结原位秸秆还田后的夏大豆抗灾避灾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当地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濉溪县大豆生产的历程来看 ,大豆的产量低而不稳 ,且年际间变幅大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夏大豆生产期间淮北地区气候多变 ,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 ,其中以花荚期和鼓粒期的高温和干旱影响最重。通过分析提出了提高夏大豆单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安徽省濉溪县解放后大豆生产的历程看出,大豆的产量低而不稳,且年际间变幅大。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夏大豆生育期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多变,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其中以花荚期和鼓粒期的高温和干旱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安徽淮北地区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以及目前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从栽培和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几项简单易行的改进技术措施,并介绍了两种新技术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以期提高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启敬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98-98,136
通过对大豆需肥规律、大豆生产现状及淮北市耕地地力的分析,提出了淮北地区大豆的平衡施肥技术和相应施肥参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