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鳗鲡(鳗鱼)是我国经济鱼类之一,更是近年来名特优水产养殖种类之一。鳗鲡属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科,为肉食性鱼类。对日本鳗鲡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等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目前对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钙、磷等需要量已大体研究清楚,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症也作了一些试验,但对其确切需要量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对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在营养需要和饲料组成及其特点存在种间差异等作以浅述。1营养元素11维生素维生素在生物生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MH079448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810尾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植物乳杆菌组(LP组)鱼饲喂添加植物乳杆菌的饵料,恶喹酸阳性对照组(OA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鱼饲喂添加与植物乳杆菌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饵料,OA组鳗鲡幼苗以5 mg/L恶喹酸抗生素单次药浴12 h。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LP组日本鳗鲡肌肉的硬度、黏性、弹性和咀嚼性均高于C组(P>0.05)。与C组、OA组相比,LP组日本鳗鲡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占比显著升高(P<0.05),赖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够改善日本鳗鲡肌肉硬度、黏性、弹性和咀嚼性,提高水分含量,提升肌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鳗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品,也是目前我国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最多的产品,最高曾达到年创汇9亿多美元。全世界现有16种鳗鱼,另有3个地理性亚种,共计19种。但进行人工养殖的仅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渊鳗鲡和澳洲鳗鲡4种,其中又以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为主要养殖种类,每年产量占鳗鱼养殖总产量的99%;养殖地区限于中国大陆、日本、我国台湾省和韩国等国家、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养殖鳗鱼产量占上述各国和地区鳗鱼总产量的70%多。  相似文献   

4.
<正>鳗鲡(Anguillasp)是鳗鲡属鱼类的统称,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为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  相似文献   

5.
四种叶形吸虫成虫初级精母细胞核DNA含量测定表明,寄生于较高等鱼类宿主的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的DNA含量较高(C值分别为0.25pg和0.26pg),而寄生于较低等鱼类宿主的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DNA含量较低(C值分别为0.21pg和0.20pg)。这四种叶形吸虫成虫全蛋白质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进一步显示,中华叶形吸虫与鳗鲡叶形吸虫构成一近缘亚群(Sm=0.6579,D=0.4187),而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构成另一近缘亚群(Sm=0.6176,D=0.4819);这两个亚群间的相似系数值(Sm)小于0.53,遗传距离值(D)大于0.64。以上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再次证实将叶形吸虫属划分为两个亚属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胡兵 《中国饲料》2022,1(17):69-73
试验以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商业饲料中添加1‰的丁酸梭菌,通过3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丁酸梭菌对日本鳗鲡前肠、中肠和后肠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丁酸梭菌后,前肠[(32.17±0.32)个],中肠[(29.42±0.21)个]和后肠[(37.50±0.21)个]的黏膜褶皱数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22.23%、9.49%、20%(P <0.05);前肠[(669.56±54.32)μm],中肠[(639.60±19.20)μm]及后肠[(472.70±93.23)μm]黏膜褶皱高度显著增高,分别提高了34.91%、77.77%、109.3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厚,分别提增加了76.79%、58.74%、128.14%(P <0.05),杯状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分别提高了54.77%、66.15%、73.18%(P <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明显改善日本鳗鲡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日本鳗鲡生长。  相似文献   

7.
日本鳗鲡春鳃病流行于10月至翌年5月,高发于水浊200℃-23℃的温棚精养池,主要危害120g以上成鳗,死亡率高,传染性哟。可采用(10-15)mg/l春鳃灵药浴,换水,升温,停食及用碘剂处理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anca)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日本鳗鲡(简称鳗鲡)在天然环境下为杂食性,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食。目前生产的鳗鲡饲料,是根据鳗鲡的营养需要而配制的高蛋白饲料。鳗鲡生长快,但饲料中进口鱼粉含量多,生产成本高。如能降低进口鱼粉的用量,又不影响鳗鲡的生长速度,则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养  相似文献   

9.
如何判别鳗鲡饲料的优劣,是当今各养鳗鲡非常关切的问题。现从望、闻、尝、切四个方面阐述如下:1望鳗鲡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北洋鳕鱼粉(俗称白鱼粉)。进口的优质鳕鱼粉色泽金黄,这就确定了优质鳗鲡饲料的颜色———黄色。某些饲料厂在鳗鲡饲料中添加了部分秘鲁鱼粉或国产红鱼粉(鱼是鱼粉、色深褐),饲料的颜色就显暗,水调后颜色明显加深。某些厂家选用的国产鳕鱼粉或某些俄罗斯鳕鱼粉,因鱼骨含量高,颜色泛青。有的厂家在饲料中添加虾壳粉而使得饲料颜色偏红。更有甚者在饲料中掺入豆粕,颜色就偏白,所以从颜色上大至可以看出质量的…  相似文献   

10.
鳗鱼的养殖技术辽宁省昌图县供销社李晓坤鳗鱼也称鳗鲡。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脊椎动物亚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种类较多的经济鱼类。在我国分布的有日本鳗、花鳗两种。鳗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人称之为“水中人参”。具有补气血,壮筋骨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蝇蛆抗菌肽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本文以日本鳗鲡幼鳗为研究对象,以鳗鲡基础日粮的普通粉料为对照组,对日本鳗鲡幼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相对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饲料系数分别为1.24和1.57,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93.6±8.74)%和(238.05±9.42)%,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成活率提高了9.13%,生长速度提高了22.9%以上,饵料系数降低了21%。试验结果表明:蝇蛆抗菌肽可显著提高日本鳗鲡的生长性能(P0.05),降低养殖成本,不失为日本鳗鲡饲料的一种优质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张萍 《饲料研究》1997,(5):15-17
欧洲鳗的营养研究进展东海水产研究所张萍鳗鲡是一种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高档水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970一1972年我国开始兴起人工养殖日本鳗鲡,八十年代以来,日本鳗的养殖已获得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主要创汇产业之一。但近年...  相似文献   

13.
山羊的槽盘吸虫(Ogmocotylesikae和Ogmocotyleindica)系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又名槽盘属)。本属共四种虫:(1)1933年由Skrjabin和Schulz根据采自前苏联西伯利亚狍体内的新吸虫创立的OgmocotylePvgargi新属新种;(2)同年Yamaguti在日本鹿体内发现一新种,定名为Cymbiformasikae(同种异名Ogmocotylesikae);(3)Bhaleao1942年在印度的牛、绵羊、山羊体内发现一新吸虫,命名为Cymbiformaindica(同种异名Ogmocotyleindica);(4)1954年Price在美国的小猫熊体内发现一新吸虫,定名为Og…  相似文献   

14.
天蚕丝素和丝胶的分子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丛照  吴春晓 《蚕业科学》1995,21(3):198-199
天蚕丝素和丝胶的分子量研究周丛照,吴春晓,李振刚(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天蚕(Antheraeayamamai)又名山蚕、日本柞蚕,属天蚕蛾科柞蚕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日本、朝鲜等地,是一种珍贵的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其丝质优良,光泽好,素有“丝中皇后”...  相似文献   

15.
结晶紫在鳗鲡组织中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18—21℃,结晶紫浓度为0.1mg/L的条件下,对鳗鲡进行24h药浴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鳗鲡肌肉组织中的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含量进行连续56d的监测。结果表明:鳗鲡肌肉组织中结晶紫的最高浓度出现在给药后12h;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结晶紫的含量都较低(0~3.91μg/kg);药浴336h后,结晶紫未检出。结晶紫在鳗鲡组织中代谢为隐色结晶紫的速度很快,药浴后3h即可测得隐色结晶紫,且含量明显高于结晶紫。隐色结晶紫的最高含量出现在药浴后的72h。在监测的第56天,隐色结晶紫的含量仍达19.5μg/kg。可见,隐色结晶紫在鳗鲡肌肉组织中的消除过程长,是鳗鲡机体肌肉组织中药物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一种自创小型复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法,对四种常见寄生鱼类的叶形吸虫(中华叶形吸虫、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它们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目均为2n=18,且核型十分接近,即由四对较长的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四对较短的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但是,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分别组成一近缘类群。根据发状科各属虫种的染色体组型资料,探讨了该科吸虫的核型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在日本鳗鲡脾脏抗菌肽分离纯化过程中简便、灵敏的检测其抗菌活性的方法。试验以日本鳗鲡脾脏分子质量小于10 ku的蛋白质为抗菌肽样品,选择琼脂板孔穴扩散法和微孔液体培养法2种传统方法及微量液体培养法为检测方法,比较这3种方法在抗菌肽对3种鳗鲡常见致病菌株(迟钝爱德华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抗菌活性检测中的灵敏度和优缺点。结果表明:与琼脂板孔穴扩散法及微孔液体培养法相比,微量液体培养法简便、易于观察结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且样品用量最少,适合在鳗鲡脾脏抗菌肽分离纯化过程中跟踪检测抗菌活性,尤其适合分离纯化后期获得微量单一样品抗菌活性的检测。由此得出,微量液体培养法适用于检测日本鳗鲡脾脏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鳗鲡Anguilla japonica俗名青鳝、白鳝、河鳗。属鳗鲡目,鳗鲡科。其肉味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作用,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 1 鳗鲡的生物学特征 鳗鲡呈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长而尖,吻短,鳃孔小。侧线完全。鳞小,埋于皮下、呈席状排列。胸鳍短圆。无腹鳍。背鳍、臀鳍低而长,与尾鳍相连。体背侧呈灰绿色,腹侧色淡。 鳗鲡属降河性洄游鱼类,每年霜降至立冬前后,性成熟群体分别从江河湖泊等肥育场所顺流而下,入海作生殖洄游。每年春季谷雨前后,大批幼苗(俗称白仔  相似文献   

19.
栗蚕(Dictypoea japonica Moore)又称银杏大蚕蛾。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之一。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云南等省(区)。栗蚕在分类学上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在日本称为白毛太郎,在我国东北地区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蚕。目前,分布于我国的栗蚕尚处于野生状态。  相似文献   

20.
解放 《饲料广角》2003,(2):23-23
中国大陆鳗鲡养殖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后,经历了1979~1985年的试养、1986~1989年的推广及1990年以后快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到90年代中期,鳗鲡养殖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