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服装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邻居阿明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并不息么样.一天,2名女生来店里挑了2件漂亮服装穿上后.其中一个女生高兴地说:"走,到照相馆照张合影去."  相似文献   

2.
王纯 《农村百事通》2007,(19):13-13
青鸣的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镇上开了第一家澡堂。家里的澡堂地方不大,可是因为是镇上唯一的一家,生意很兴隆。只是从澡堂开业那天,父亲就作了一个规定:镇上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来洗澡全部免费。  相似文献   

3.
甘肃退休教师李思源在镇上利用自家临街的房子开了家副食店,开业后顾客稀少,生意清淡,1个月下来,赔了不少钱。经他仔细观察,发现在这200多米长的大街上竟没有一处临  相似文献   

4.
<正>康建海在湖南浏阳市古港镇街头开了一家"大自然照相馆",已经经营20多年。随着照相馆越来越多,他的经营越来越难。在危机中寻找良机,便成了康建海的创新思路。他的照相馆是镇上第一个进行旧照片翻新制作的。他翻拍的旧照片效果好、立体感强,赢得了老年群体的青睐。这些老年人不但成了他的固定客源,还是他照相馆的活广告,时常介绍家人和亲朋好友到他的照相馆拍照。他对介绍人给予优惠或免费拍照的待遇,  相似文献   

5.
阿龙开的快餐店在镇上已是第三家了,时间不长,他的餐馆却是“后来居上”.生意日渐火爆,营业额明显高于其他两家。是什么原因使他的餐馆这么红火呢?笔者近日带着这个疑问走该了三家餐馆.发现其中大有门道。  相似文献   

6.
时下服装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邻居阿明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并不怎么样。一天,2名女生来店里挑了2件漂亮衣服穿上后。其中一个女生高兴地说:“走,到照相馆照张合影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阿明心头一亮:对啊,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都爱打扮,又爱照相,我何不买台照相机,给穿上本店新衣服的顾客免费照1张相片呢?这样,一来吸引顾客并加强了与顾客的联系;二来相片冲洗出来后,顾客拿回去互相传看,还可提高服装店的知名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鄂西某县城的一条大街上,开着两家照相馆,一家在街东,一家在街西。街东照相馆是20世纪50年代开业的一家老照相馆,摄影师也是当年的老师傅,照相设备虽然陈旧,只能照黑白相,但因摄影水平高,慕名而来的顾客不少,连县委书记、县长的登记照都到那儿照。  相似文献   

8.
个案: 村民罗长庚家做的盐水熟菜价廉味美,远近闻名。1999年初,他带着儿子罗江辉在镇上繁华路段租一间门面,开了一家名叫富春的熟菜店,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盐水熟菜的加工制作仍在村里的居住屋进行。开业以来,富春熟菜店生意十分红火。 2000年6月8日,村民李向先家做生日酒,购买了富春熟菜店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用上了液化气炉、燃气热水器及高压锅。用的人多了,自然就有市场。我的好友钟俊金就在镇上开了一间维修煤气炉兼营煤气炉、热水器及高压锅等厨房用具的商店。开始时生意非常红火,后来由于镇上多开了几间同样性质的店,生意一度非常的冷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农民在备耕及农忙季节,很少有人把坏了的煤气炉、热水器及高压锅拿到镇上来维修,而在逢年过节时,却有不少人送这些东西来维修。经打听,原来农民朋友们都忙于农活,没有时间拿东西来维修。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安平县黄城乡黄城村王洪涛夫妇在陕西凤翔县彪角镇上郭店村租房开了家面粉加工兑换店,因为当地面粉加工兑换稀少,所以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好。他们加工出来的面粉又香又白,无任何添加剂,加工50千克面粉只收7元加工费,加之主人厚道热情,来店里兑换面粉的群众络绎不绝。平常王洪涛会抽空开着自家的农用车给预约客户免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很多家庭面对衣柜中堆满的过时衣服,既舍不得丢弃,又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有裁剪方面“绝活”的李大嫂,从中悟出了农村创业的商机。她在镇上开了家改衣店,将过时但面料和质地较好的旧时装改拼成新款式,使之再赶潮流,重现异彩。她做的是冷门生意,能给农村家庭增“彩”省“财”,  相似文献   

12.
良心澡堂     
青鸣的家在北方一个小镇上,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镇子上开了第一家澡堂。以后,同学都叫青鸣:澡堂老板家的儿子。  相似文献   

13.
朋友小张在镇上学校旁开了一家照相馆,平时生意就不是很好,学校一放暑假,生意更加清淡,他成天为此苦寻对策.   一天晚上,他和家人一起看电视新闻,当看到一则赛马的报道时,7岁的儿子指着画面说:“爸爸,你给我买一匹马,我也要骑马!“小张眼前顿时一亮:如果买一匹马牵着下乡照相,肯定会招揽不少生意!于是他立即行动,首先托人买了一匹驯服的良马,请行家给做了一个漂亮的马鞍,接着就带上相机,备足胶卷,让儿子骑在披红戴花的马背上走乡串村照相.此举果然大受儿童和家长们的欢迎,他们竞相骑马留影,把小张忙得不亦乐乎,第一天就收入近200元.……  相似文献   

14.
李勤古 《农家顾问》2006,(12):16-17
急人所急招财来退休教师李思源与老伴在镇上利用自家临街的房子开了一家副食店,专门经营食品、饮料、烟酒、水果之类商品。不料小店开业后,顾客稀少,生意清淡。一个月下来,赔了不少钱。为此,李思源急得团团转,自己的货价廉物美,做生意又讲究,怎么就没有人光顾呢?李思源苦思冥想  相似文献   

15.
有读者向本刊反应,他们在当地镇上一些照相馆冲洗出的彩色相片(5英寸),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不知是自己的感觉呢还是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发展使涉及百姓生活的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在催生了许多新产业的同时,也给许多传统产业带来了更新换代的机会.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许多人特别是农村居民没有共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这中间就有许多发财致富的"商机".数码照相就是其中之一.我单位一名职工去年退休后,在县城开起了第一家数码照相馆,生意意想不到的好.  相似文献   

17.
路勇 《农村百事通》2007,(14):17-17
阿彪在老家小镇开的网吧生意不错,把镇上其他网吧都比下去了。这难免让人纳闷儿:在城里网吧生意都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阿彪是如何招徕顾客的呢?原来,阿彪知道小镇上的年轻网民数量有限,于是将目光落在了留守老人和小孩身上。老人和小孩不会打字,对上网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大,可老人的子女、小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相似文献   

18.
<正>大嫂下岗后在街头开了家水果店,此时周围已有大小五六家水果店,最近的一家就在斜对面。大嫂热情待客,延长营业时间,春节过后,一条街就数他的生意好。很多中老  相似文献   

19.
<正>高考落榜后,小王回到老家,在村里开了家小卖店,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生意还算红火。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村里又有几家小超市开张了。这几家小店的开张,直接影响到了小王的生意,小店的零售额直线下降。为了吸引更多的村民来自己的小店,小王在夏天刚到的时候就买了两台冰柜,进了各式各样的雪糕和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山东省莒南县岭家镇上的大多数羊汤馆都是等客上门,生意并不怎么好。而我村青年农民朱贵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一辆地排车拉着锅灶、煤块等家什,在街头巷尾现宰、现煮、现卖,搞起了流动羊汤馆。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没想到他的生意还真的特别火,一年下来收入近万元。朱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