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为揭示附子高温无水炮制的机理,研究不同炮制工艺有效成分转化的差异,以去皮炒附片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厂家合作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取样,测定采用HPLC法,以乙腈-四氢呋喃和乙酸铵冰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去皮炒附片6种酯型乌头碱在炮制过程中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均在炒制2 min时内消失,次乌头碱则下降为原来的18.1%。3种单酯型乌头碱中,炒制2 min时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上升至最大值的48.5%,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上升至62.2%,苯甲酰乌头原碱上升至70.3%。炒制4 min时,三者分别上升至最大值的100%、96.1%和74.4%。总双酯型乌头碱在炒制2 min后仅剩12.2%,总单酯型乌头碱在2 min时上升至最大值的59.1%,4 min时上升至98.6%。总酯型乌头碱在2 min时下降为原来的54.8%,4 min时回升至79.1%,之后基本维持在79.1%~80.5%,10 min时再次下降为原来的78.0%。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双酯型乌头碱到单酯型乌头碱的转化区间集中在炒制4 min内。存在单酯型乌头碱下降区间与双酯型乌头碱上升区间不一致现象,且总酯型乌头碱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推测可能由于双酯型乌头碱向单酯型乌头碱转化过程中存在中间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湖南主产烟区烤烟的4种主要生物碱含量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3.720%,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平均含量分别为3.601%、0.037%、0.013%和0.069%。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分别占总生物碱的96.82%、0.999%、0.349%和1.837%。烟碱含量变异幅度小,降烟碱含量变异幅度大。烟碱与降烟碱呈负相关,烟碱与假木贼碱呈正相关,烟碱与新烟草碱呈极显著正相关,降烟碱与假木贼碱呈显著正相关,降烟碱与新烟草碱呈极显著正相关,假木贼碱与新烟草碱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浓香型烤烟不同叶点生物碱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试验于豫中浓香型产区主栽品种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点生物碱含量的分布。结果表明: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含量从叶基部到叶尖端均逐渐增加,从主脉两侧向叶边缘也呈增加趋势,以近尖端的边缘部位含量最高,基部近主脉处最低,烟碱含量最高点较最低点高41.32%。总生物碱中烟碱含量占94.18%,新烟草碱占2.94%,降烟碱占2.23%,假木贼碱占0.63%。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肿瘤、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现代医学表明,乌头类产品有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能量代谢等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乌头产品需求过高但供应不足,生产上为了提高乌头产量,广泛使用化肥及生长调节剂,但是化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会对环境、土壤以及人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探究乌头种根质量标准,用绿色生产的模式标准提高产量,对满足乌头的市场需求、医疗需求具有重大意义。为解决化肥及调节剂对人类及生态带来的恶劣影响,采用生态有机的方法解决乌头药材的生产需求,以达到提高乌头种根资源利用率,探索出乌头栽培生产中种根的最佳质量等级,制定出乌头生产的最佳种根标准。本研究将乌头的种根分成三个等级,使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进行大田试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产量、药典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测。在产量水平上分析,大种根的川乌产量最高,中种根的附子产量优势较强。从质量水平分析,发现种根等级仅对新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水分、灰分和生物碱总量影响不大。中种根的经济效益最好。通过灰分关联法和DTOPSIS法对乌头的15种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中种根的综合性状更优良。建议生产中采用中种根做种,即以9~18 g的种根作为乌头种植的质量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白肋烟自然群体和纯化群体生物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肋烟主栽品种达白1号和鄂烟1号为材料, 探索自然群体和去除烟碱转化株后的纯化群体混合样品和单株样品生物碱含量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纯化群体中烟碱含量一般占总生物碱的92%~95%, 新烟草碱含量高于降烟碱含量居第2位, 含量比例分别为3.2%~5.0%和1.6%~2.8%, 假木贼碱含量和比例最低。在含有大量转化株的自然群体中烟碱含量降低, 降烟碱含量增高, 降烟碱含量高于新烟草碱。纯化群体中, 随着单株总生物碱含量的增加, 各生物碱含量均表现直线增加, 其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假木贼碱、降烟碱, 增长直线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在自然群体中, 总生物碱与烟碱和降烟碱的相关性减小, 与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的相关性没有变化。在纯化群体中烟碱与降烟碱含量呈正相关, 但在自然群体中二者呈负相关或无相关。新烟草碱与假木贼碱在两个群体中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荷兰薯与川薯3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浓度NAA、6-BA、2,4-D、KT,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长的差异,研究光照条件、固液培养方式和不同激素对试管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对试管苗根部作用明显;6-BA对试管苗茎叶作用明显;2,4-D对试管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KT单独使用对试管苗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激素NAA和6-BA混合使用培养出的试管苗效果最好。使用固体培养基MS+NAA0.1mg/L+6-BA0.05mg/L+GA30.1mg/L,在24h全天强光照条件下,14~28d后即可获得试管薯。黑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液态培养优于固态培养,采用黑暗培养与光照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形成的试管薯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7.
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苦参为材料,测定苦参根中生物总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研究添加外源赖氨酸对苦参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赖氨酸后,苦参总碱的含量都有所升高,添加量为600 mg/L时最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的增加,7、8、9、10月4个采样时间苦参总碱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9.43%,168.33%,137.97%,144.52%;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添加方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添加600 mg/L外源赖氨酸后,7、8、9、10月4个时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02.38%,77.79%,48.63%,51.15%。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赖氨酸可提高苦参中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阮培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90-194
[目的]通过不同栽培密度及有机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为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采用三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重量法。 [结果] 栽培措施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栽培密度>施P2O5量>施有机肥量>。[结论]栽培密度对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较小;在半夏栽培中,密度及有机肥、磷肥施用量应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才有利于半夏产量的提高及其总生物碱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黄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颜色滤光膜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物碱(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含量的影响。将接种到MS+1.5 mg/L BA+0.5 mg/L NAA+20 g/L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茎段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20天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并取样用于生物量测量及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条件下外植体均100%的诱导了愈伤组织,但不同处理对外植体状态、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照、蓝膜处理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较疏松、颜色鲜艳、生长旺盛,而红膜、绿膜和黄膜则诱导出较少愈伤组织且呈老化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对照和蓝膜处理下3种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实验表明,对照和蓝膜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黄膜次之,绿膜和红膜最差。  相似文献   

10.
霍山石斛试管丛生芽增殖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保护霍山石斛野生资源,变野生为家种。本试验以霍山石斛试管丛生芽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L9(33)正交设计方案,考察BA、NAA、KT不同激素及浓度对霍山石斛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BA、NAA、KT对霍山石斛试管丛生芽的增殖均有一定影响,其中NAA及KT的影响更为明显,并通过SAS软件统计分析确定三种植物激素的最佳浓度配比分别为:BA 1.5 mg/L,NAA 1.0 mg/L,KT 1.0 mg/L,即霍山石斛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BA 1.5 mg/L+NAA 1.0 mg/L+KT 1.0 mg/L+食糖30.0 g/L+琼脂 8.0 g/L。  相似文献   

11.
河套苹果梨离体组织在不同激素水平的生长及抗菌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培养对内蒙古特色资源的河套苹果梨进行遗传保护、品质改良以及生物技术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试验利用NAA、2,4_D和6_BA对苹果梨叶片进行组织脱分化研究。结果表明,0~0.2 mg/L的NAA与0.1 mg/L的6_BA组合可有效促进叶片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直接诱导叶芽的萌发。NAA与2,4_D组合未表现出有明显促进河套苹果梨叶片组织脱分化的作用。在叶片组织脱分化过程中,外植体的染菌率与激素水平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附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深入开展附子育种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结合了14 份附子种质资源母根及子根的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由母根性状组成的矩阵和子根性状组成的矩阵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明确性状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母根性状之间、子根性状之间以及母根与子根性状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母根与子根存在6 组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在每一组变量中均选择出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母根与子根变量间的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将母根与子根中的多个变量减少为5 个新因子,再现了系统内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附子性状选择过程中,种球应尽量选择须根长的;可适当放宽种球须根数的选择;种球主根粗壮会使子根着生点间距紧凑;培植子根重量的同时,应兼顾子根中主根长、须根粗和分根粗的培养,这些性状关系到附子下一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不通过愈伤途径,直接诱导大花萱草不定芽,并建立相应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实验以大花萱草‘32-1’幼芽为外植体,配制不同激素和活性炭的培养基,考察各因素对大花萱草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大花萱草‘32-1’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影响差异显著。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2.0 mg/L,启动率和增殖系数分别是100.00%和5.60,可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为3.4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AC 2 g/L。  相似文献   

14.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 has vital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plants. Foliar application of selected PGRs, viz. indole-3-acetic acid (IAA),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6-benzylaminopurine (BAP), kinetin (KIN), thidiazuron (TDZ), gibberellic acid (GA3), salicylic acid (SA), homobrassinosteroids (HBR), and triacontanol (TRIA),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n growth of two cultivars (Rosea and Alba) of Catharanthus roseus L. G. Don. The Rosea and Alba plants were sprayed with PGRs (10−7 M) at 60 days after planting (DAP). Shoot and root lengths, plant fresh and dry weights, leaf-area index, total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nitrate reductase and carbonic anhydrase activities, and leaf essential nutrients (N, P, and K) were analyzed at 150 DAP while yield attributes and total alkaloids of leaves and roots, contents of vincristine and vinblastine alkaloids were measured at 210 DA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B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ost of the growth attributes. Application of HBR, KIN, and GA3 resulted in the ameliorative effects on plant productiv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 compared to the unsprayed (control) plants. The effect of TDZ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e control plants. GA3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incristine content (7.3%) while TDZ exhibited reduced vincristine content. The effect of other PGR was insignificant towards vincristine and vinblastine contents. The response of Rosea toward exogenous PGRs application was better than Alba in terms of crop productiv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alkaloi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研究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2,4-D、6-BA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的影响。以贮藏6个月的‘秦冠’花粉为材料,配制不同浓度梯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花粉,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吲哚乙酸≤1 mg/L、萘乙酸≤1 mg/L、6-BA≤5 mg/L、赤霉素≤10 mg/L时对花粉萌发有轻微促进作用,当浓度增大时抑制作用较突出;2,4-D对花粉萌发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当赤霉素、2,4-D、吲哚乙酸、萘乙酸、6-BA浓度分别达到50、30、30、15、25 mg/L时,花粉遭受浓度迫害出现畸形扭曲。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2,4-D、6-BA对‘秦冠’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均无明显促进作用,并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较明显,人工辅助授粉时用于添加剂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在油棕成熟叶片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油棕成熟叶片为诱导材料,以2,4-D、NAA、IBA、IAA、KT、TDZ、6-BA为不同激素处理,分析在其诱导下油棕叶片褐化率。[结果]结果表明:1、6-BA和IBA处理下叶片褐化率最高,分别达到66.98%和65.35%,显著高于其它5种处理;2、KT处理的叶片褐化率的低于6-BA、IBA和TDZ,达到极显著差异的水平;3、2,4-D、NAA、IAA对叶片的褐化率影响在各个水平上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可以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相近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使用KT,以上结果可以为油棕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龙船花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中国龙船花为材料,叶面喷洒不同浓度的GA、6-BA、NAA、PP333,研究它们对龙船花的生长、开花的影响,为龙船花的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GA、PP333使龙船花的花期不同程度地推迟,NAA、6-BA使龙船花的花期提早,提高了龙船花的观赏品质;GA促进龙船花新枝生长,PP333对龙船花有显著的矮化作用;NAA可以使龙船花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结论]300 mg/l GA和400 mg/l的6-BA在改善株型,提高切花品质等综合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