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了旱育秧大苗的分蘖成穗特点。结果表明:旱育秧秧田分蘖基本遵循叶龄同伸规律,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水育秧,其本田分蘖保持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多为高次位分蘖。旱育秧秧田和本田分蘖的成穗率均低于水育秧。时育秧低节位分蘖穗虽多,但高次位分蘖穗也多,每穗总粒虽多,但结实率低;故穗部性状无优势。  相似文献   

2.
洪松 《农家科技》1994,(3):16-17
<正> 一、增产增收效果旱育秧与水田湿润育秧比较,旱育秧栽后无返青期,早发分蘖特性显著,较好地发挥了低节位分蘖的成穗优势,成穗率平均提高10%;比水田湿润秧的有效穗数增加9.3~11.53%;比水田湿润秧头  相似文献   

3.
强化栽培是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及其适应性,目前仍有较多争议之处,如强化栽培所提倡的超稀植和生产应用中低分蘖成穗之间矛盾突出.在种植密度与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关系问题上,有专家认为种植密度下降、每穴分蘖数增加、最高分蘖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也有专家研究认为稀植虽能延长有效分蘖期,但对最高分蘖期影响不大,且都认为前期发生的分蘖成穗高,后期发生的分蘖成穗低.在水稻分蘖构成及其成穗与产量的关系上,有专家研究认为,水稻存在中部蘖位优势>下部蘖位>上部蘖位的规律,中部蘖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各级分蘖的成穗特性对产量的贡献与密度的关系较大,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和产量主要来自主茎和一次分蘖,种植密度下降,主茎对分蘖成穗和产量的贡献下降,二次分蘖和三次分蘖的作用明显增加,特别是二次分蘖.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特选"申优1号"和"秋优金丰"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杂交稻各级分蘖的发生特点、成穗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新株型(NPT)水稻为供试材料,特青和汕优63为对照,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腑芽原基发生,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判别。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都能成蘖。在试验中还观察到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根  刘金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73-1573,1608
观察不同移栽叶龄对分蘖发生及成穗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各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关系,明确了移栽叶龄增加1叶,分蘖叶位提高1个;各蘖位分蘖数也有所不同,成穗率以1次分蘖为最高,其次是2次分蘖,3次分蘖成穗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茎蘖等穗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时期出生的分蘖挂牌观察表明:因品种熟期、插植密度、秧苗素质的不同,分蘖出生迟早、及成穗率差异均较大。本田分蘖成穗率与分蘖出生于移栽后的天数呈直线负相关,由于分蘖成穗率下降呈连续变化。故茎蘖数与最后收获穗数相同时期不宜称之为有效分蘖终止期而应称为茎蘖等穗期为宜。  相似文献   

7.
水稻直播栽培与传统的移栽栽培相比,免去了育秧、拔秧、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具有高产、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分蘖成穗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的Ⅱ、Ⅲ蘖次分蘖多,主茎5叶位以下的分蘖和穗对产量贡献较大,栽后25 d内的分蘖成穗构成大部分的产量,但总的成穗率不及常规栽培高.因此在生产管理上要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和前期分蘖成穗,控制后期分蘖抽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甬优12"在单季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基本苗的分蘖、成穗规律,确定"甬优12"单季超高产栽培的适宜基本苗,于2014年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2"在9叶期前分蘖发生速度快,在1 2叶左右达到最高苗;单本栽培在9叶期前按叶蘖同伸规律产生分蘖;一次分蘖0/6前基本能全部成穗,二次分蘖分蘖早、节位低成穗机会大;成穗数和成穗率与基本苗呈负相关;各处理成穗率差距较小;有效穗数与基本苗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最高苗、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无相关性;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相对稳定;各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分析高产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成穗率与产量的关系, 表明高产小麦主茎第1、第2 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高,在获得适宜穗数前提下提高茎蘖成穗率能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实现高产。栽培措施对茎蘖成穗率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丰优香占的分蘖特性及其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同栽培条件下,丰优香占秧苗素质不如汕优63,分蘖发生势弱于汕优63,表现为分蘖发生蘖位比汕优63少5个左右,相同蘖位分蘖发生率比汕优63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比汕优63提前0.6叶;单株成穗比汕优63少1.3个左右,成穗率比汕优63高6.7个百分点,群体质量优于汕优63;单穗重明显高于汕优63,穗型较大是主要因素,单株适宜成穗数为9个,利于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秧专用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自行研制的水稻育秧专用肥与壮秧剂、化肥进行了应用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育秧专用肥与生产上推广的壮秧剂比较,应用于早稻育秧,能提高成秧率5个百分点左右,促进秧苗矮壮多蘖,提高出叶速率,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和秧苗充实度,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化肥比较,其秧苗素质更优。经育秧专用肥处理的秧苗移(抛)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始蘖期提早2d,前期的分蘖速率快,低节位分蘖发生率高,苗峰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每穗粒数一般也多,结实率高,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生产量多,产量较壮秧剂和化肥处理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杂交晚稻协优9516抛秧栽培不同节位分蘖成穗情况,干物质积累过程,穗部性状构成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协优9516秧秧栽培主要靠分蘖成穗而获得增产,与移栽相比,抛秧栽培具有3 ̄5节位分蘖多、总的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其生育期干物质日增量高于移栽稻。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高产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水稻直播高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比对照移栽增产,其增产机理在于:直播稻生育进程加快,分蘖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群体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植株养分吸收能力、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直播一是省工、省力。直播免除了传统育秧、移栽用工,并节省秧田,使水稻生产简易轻松。二是产量高。由于直播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大面积生产上直播水稻较传统移栽水稻一般增产5%。1.栽培技术1.1选种直播水稻受前茬口影响,播种落谷期推迟30 d左右,栽培上宜选用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抗倒能力强、生育期少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关系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高产小麦分蘖成穗特性及成穗率产量的关系,表明高产小麦主茎第1、第2分蘖率和成穗率高,在获得适宜穗数前提下提高茎蘖成穗率能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每穗结帝粒数和粒重,实现高产。栽培措施对茎蘖成穗率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直播一是省工、省力。直播免除了传统育秧、移栽用工,并节省秧田,使水稻生产简易轻松。二是产量高。由于直播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大面积生产上直播水稻较传统移栽水稻一般增产5%。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田生产条件下晚麦茬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以‘武运粳24'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机直播水稻的分蘖发生率、成穗特点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晚麦茬机械直播水稻第1叶位的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较低,在成穗数的茎蘖组成中占比较小;2—4叶位为分蘖优势叶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都较高,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分蘖对产量的贡献率与播种密度成反比,4个处理主茎和分蘖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44%和40.56%;在所有分蘖成穗叶位中,第2、3、4叶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38%、12.21%和9.33%,且随着密度的提高,第2、3、4叶位对产量的合计贡献率随之降低;同时,第2、3、4叶位分蘖穗部性状好,更容易创造高产。  相似文献   

20.
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龄短、带土、带肥、浅植,无植伤移栽的特点,缩短了返青期,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提高大穗比率,有利高产、稳产。并且具有省工、省力和省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