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用 26 日龄断奶的长白 X 荣昌杂交仔猪(平均体重 4.8 kg),研究饲粮类型、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常规 CP 水平和氨基酸平衡的低 CP 水平)和饲粮中添加抑菌促生长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结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采食全植物蛋白型饲粮(CP21.6%)de 的仔猪结肠组织病变指数显著高于采食复合蛋白型饲粮的仔猪(P<0.05).(2)与采食常规 CP 水平(21.8%)饲粮的仔猪比较,低 CP(17.8%)氨基酸平衡饲粮可使结肠组织病变指数降低(P>0.05).(3)饲粮中添加高锌(0.25% ZnO 形式的 Zn)可显著降低(P<0.05)断奶仔猪的结肠组织病变指数,添加 0.003%喹乙醇也有降低病变指数的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蛋白型饲粮、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和添加高锌和喹乙醇抑菌促生长剂可有效的减轻早期断奶仔猪结肠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
选取24头21日龄早期断奶的三元杂交(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仔猪,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A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B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250 mg·kg~(-1)角鲨烯,预饲期3 d,正饲期21 d.饲养试验结束后,收集前腔静脉血,麻醉仔猪,屠宰收集空肠组织样本,研究角鲨烯对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形态、黏膜通透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1)角鲨烯可显著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显著降低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和空肠组织中肠道损伤标识物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通透性(P<0.05),显著提高空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及空肠紧密连接蛋白基因ZO-1、Occludin、Cla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角鲨烯具有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形态,保护空肠黏膜并提高空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效缓解了早期断奶应激引起仔猪空肠损伤.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及低蛋白日粮对仔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断奶仔猪日粮蛋白质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从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体蛋白代谢和合成以及低蛋白日粮的益处等方面探讨了低蛋白质日粮对仔猪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5~20kg体重)日粮蛋白质需要量受品种、性别、饲养水平、饲粮类型和日粮能量浓度等因素影响,应视情况而定。另外,低蛋白日粮对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体蛋白代谢和合成都有一定影响,但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有利于防治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4.
仔猪早期断奶后,由于营养、生理、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引起仔猪的应激反应,在断奶应激中,以蛋白质来源的营养应激最为强烈。因此选择合适的蛋白原料配制仔猪饲粮,对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血浆蛋白粉、马铃薯蛋白粉和肠膜蛋白粉3种不同蛋白原料的营养特性以及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选用26日龄断奶的长白X荣昌杂交仔猪,研究饲粮类型,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常规CP水平和氨基酸平衡的低CP水平)和饲粮中添加抑菌促生长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结肠的影响。结果显示:(1)采食全植物蛋白型饲粮(CP21.6%)de的仔地肠组织病变指数显著高于采食复合蛋白型饲粮的仔猪(P〈0.05)。(2)与采食常规CP水平(21.8%)饲粮的仔猪比较,低CP(17.8%)氨基酸平衡饲粮可使结肠组织病变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教槽料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90头21日龄体质量[(6.85±0.25)kg)]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优质蛋白源组(HP)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优质蛋白原料(基础饲粮中的豆粕蛋白原料用发酵酶解豆粕、酵母提取物和小麦水解蛋白粉代替),优质蛋白源+肠道保护包组(HPP)在基础原料中添加优质蛋白原料和肠道保护包(主要成分为复合酸化剂、植物精油、复合益生菌组合)。试验期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仔猪饲喂不同教槽料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黏膜TNF-α、IL-1β、TGF-β、IL-10的基因表达量,回肠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仔猪断奶3 d时,HPP组十二指肠IL-1β及回肠IL-1β、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仔猪断奶7 d时,HP组和HPP组空肠、回肠TNF-α、IL-10的基因表达量升高(P0.05),并且回肠Occludin、Claudin-1、ZO-1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仔猪断奶14 d时,HPP组空肠TNF-α、IL-1β、TGF-β、IL-10和回肠TGF-β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可见,断奶仔猪饲喂新型教槽料能够上调肠道黏膜免疫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早期断奶仔猪回肠和结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降低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道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讨了早期断奶仔猪的适宜饲粮类型及营养水平。试验一,将24头35日龄断奶的长×内F_1仔猪分成四组,分别饲喂四种饲粮。结果表明,饲粮中含少量动物性饲料可提高仔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试验二,将36头35日龄断奶仔猪分成6组,分别饲喂六个不同能量蛋白比的全植物性饲粮。结果表明,日粮中Cp为20%,DE/Cp为17.3—19.5(大卡/克)时,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1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供给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能量浓度应不低于14.63MJ/kg。要达到这样高的能量浓度,必须向饲粮中添加含有能量的油脂。油脂以纯植物油为佳,如豆油、椰子油等添加比例为3%~5%。同时添加乙氧喹、丁基羟基甲苯等抗氧化剂,以防降低饲料品质。2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饲喂复杂饲粮为早期断奶仔猪配制饲粮时,应尽量使用抗原性低的原料,如膨化在豆粉、乳清粉等,全部或部分替代豆粕,配制成抗原性低的复杂饲粮。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豆粕蛋白的用量超过总蛋白的60%时即可引起不良反应。这种低抗原性复杂饲粮营养更趋平衡。但是蛋白质供给…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丁酸梭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肠道内微生物、肠道结构、血清指标和相关紧密连接蛋白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28±2)日龄、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7.26±0.42)kg的断奶仔猪(杜×长×大)16头,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两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仔猪,饲养于专用代谢笼中,试验期为28 d。阴性对照组饲粮不添加丁酸梭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制剂,浓度为1×105cfu·g-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说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调节仔猪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平衡,增加断奶仔猪生长阶段肠道的绒毛高度,改善血清质量,促进肠黏膜结构的发育,从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适合断奶仔猪生长发育需要的饲粮营养水平。通过对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粗蛋白水平的饲粮,研究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但在高蛋白水平下,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酶解去除抗原蛋白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选用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的长太杂交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两个试验研究了复合酶体外预处理、不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的豆粕和生大豆不同类型日粮对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生产性能和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预处理能有效去除豆粕抗原蛋白,极显著提高1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P<0 01),豆粕加酶预处理提高仔猪免疫力;24日龄断奶仔猪加酶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其生产性能显著优于豆粕对照组(P<0 05),利用体外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的品质越好,动物年龄越大,加酶去除豆粕抗原蛋白不同处理方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生大豆加酶预处理不宜作为18日龄断奶仔猪饲料的唯一蛋白源补充料;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仔猪用酶解预处理大豆蛋白作单一蛋白补充料均不产生过敏反应。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是一种合理利用大豆产品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豆加工副产物——豆渣及油脚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是人类生活中优质的蛋白源和优质油的来源.对其加工利用一直都被人民关注.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豆渣及油脚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豆渣、油脚的开发应用进行了研究,利用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膳食纤维素,工艺产率为80%,产品纤维素含量为67.71%,并研制开发了大豆纤维系列食品.利用大豆油脚提取大豆天然维生素E,纯度为80%,其理化指标均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13.
日粮纤维水平对鸸鹋日粮纤维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苜蓿粉为纤维源 ,通过对成年鸸鹋投喂不同纤维含量的 5种饲料 ,研究了日粮纤维水平对日粮纤维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酸性洗涤纤维 (ADF)、中性洗涤纤维 (NDF)及粗纤维 (CF)的消化率在苜蓿含量 (质量分数 ,下同 )为 10 %以内时 ,不受日粮纤维含量增加的影响 ;但含量的进一步上升 ,降低了日粮纤维的消化率。日粮纤维在饲料中适宜含量的上限是 :ADF 7 8%、NDF 16 7%及CF 6 1%。蛋白质消化率在苜蓿含量为 5 %时最高 ,在含量为 5 %以上时显著降低 (P <0 0 5 )。蛋白质消化率最大时的日粮纤维含量分别是 :ADF 7 4 %、NDF 16 4 %及CF5 5 %。以上结果表明 ,日粮纤维水平影响鸸鹋对日粮纤维和蛋白质的消化率 ,日粮纤维在鸸鹋饲料中的适宜含量是ADF 7 4 %、NDF 16 4 %及CF 5 5 %。  相似文献   

14.
将16头体重相近的仔公猪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仔猪吮吸母乳到28日龄断乳,处理组仔猪21日龄断乳后,每头每天添喂2g大豆蛋白的胃蛋白酶解物20mL,两组分别随机选6头仔猪于32日龄宰杀。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喂大豆蛋白酶解物的仔猪,日采食量增加7.19%,而日增重低于对照组12.67%,但差异均不显著;其胸腺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分别较对照组的高105.90%(P〈0.01)和96.30%(P〈0.01),脾脏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分别较对照组高43.78%(P〈0.01)和27.52%(P〈0.05),肝脏的绝对质量较对照组的高11.42%(P〉0.05),肝脏的相对质量与对照组的相近。添喂大豆蛋白酶解物的仔猪,其血清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68.13%(P〈0.05),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4.65%(P〈0.01),血清T4水平较对照组的高19.68%(P=0.05),L水平与对照组的相近,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的高8.30%(P〉0.05),血清IL-2的水平较对照组高8.73%(P=0.05),血清皮质醇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了27.25%(P〉0.05)。结论:给21日龄早期断乳仔猪添喂一定量的大豆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解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断奶仔猪日粮电解质平衡值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断奶仔猪日粮的Na、K含量,以硫氰酸铵滴定法测定了日粮中水溶性氯的含量,并对日粮的电解质平衡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日粮的电解质平衡值基本处于仔猪生长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理想蛋白(IP)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蛋白质利用的影响。80头(6·5±0·5)kg,(21±1)d的DLY(Duroc×Landrace×Yorkshire)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4重复/处理,4头/重复),分别接受14%、17%、20%、23%、26%IP水平的饲粮处理,5种饲粮中TDLys∶TDSAA∶TDThr∶TDTrp相同,均为100∶57∶62∶18·5,其他真可消化必须氨基酸与真可消化赖氨酸分别达到或超过NRC(98)推荐数值。TDLys占粗蛋白比例均为5%。结果表明,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与IP水平之间呈现出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IP水平分别为20·2%和21·3%时可获得最大日增重和最大饲料利用率。氮表观消化率与IP水平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IP水平为18·07%时氮表观消化率最高。氮表观代谢率及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ABV)IP水平增加而线性下降(P<0·01)。尿氮排泄与IP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总氮排泄随IP水平线性增加(P<0·01)。综合考虑生产性能、蛋白质利用及氮排泄,早期断奶仔猪适宜IP水平为21·3%。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鲭(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为5.20%、7.21%、9.23%、11.18%,13.21%和15.20%的6种等氮半纯化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100d的饲养试验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负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鲭摄食脂肪含量为11.18%的饲料时,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饲料脂肪水平为5.20%和15.20%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肉渗出性损失和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推荐1龄花鲭鱼种饲料脂肪水平为9.20%-11.18%。  相似文献   

18.
以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豆抗原蛋白对其生长性能和肠道免疫核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日均采食量降低了25.88%(P<0.01);日增重下降了28.70%(P<0.01),腹泻率提高了58.77%(P<0.01);木糖吸收试验表明试验组仔猪在第1,2,3,4,5 h后血浆中木糖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62.39%(P<0.01),68.54%(P<0.01),67.27%(P<0.01),67.98%(P<0.01)和69.95%(P<0.01);试验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组织绒毛长度分别降低27.56%(P<0.01)和22.43%(P<0.01),隐窝深度分别提高30.01%和53.03%(P<0.01)。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空肠黏膜核因子NF-κB活性提高了71.87%(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大豆抗原蛋白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大豆抗原蛋白可能通过调控肠道黏膜组织核因子活性,影响了断奶仔猪肠道粘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而影响采食量,腹泻率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大豆蛋白对幼建鲤体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用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去皮豆粕蛋白(DSBM)两种蛋白源分别替代鱼粉的饲料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体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PE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的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当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60%时,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饲料中用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沉积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效率比显著下降(P<0.05),当用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达50%时,可以使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极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两种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后,均可以引起10~35g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下降;在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3%的幼建鲤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分别为40%和25%。  相似文献   

20.
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进口白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5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3.64%、28.45%、33.50%、37.04%、41.62%)的等能饲料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33.5%时宝石鲈日增重最佳,与23.64%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28.45%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37.04%和41.6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但试验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水平的上升,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其中41.62%组与23.64%和28.45%组之间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33.50%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